写一道政治的论述题谁能帮我用金融危机作背景,写一道论述题,并作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20:33:44
写一道政治的论述题谁能帮我用金融危机作背景,写一道论述题,并作答.
写一道政治的论述题
谁能帮我用金融危机作背景,写一道论述题,并作答.
写一道政治的论述题谁能帮我用金融危机作背景,写一道论述题,并作答.
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金融危机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影响:
一、
更多企业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受国外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亏损,当企业资不抵债的时候,就会倒闭,而企业倒闭自然会殃及百姓.
二、
企业再掀裁员潮.企业生意难做,就会想办法压缩成本,减少生产,就会在裁减员工上打主意,而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位成员被裁员,就会影响到家庭生活.
三、
工作越来越难找.企业都在倒闭,在裁员,哪里还会想到增加新员工啊?所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会更难,不行的话就到农村去种地吧!
四、
工资别想再提高.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加薪会逐渐变成很难的事情,你的工资收入可能会降低,奖金会越来越少甚至想都别想了.所以你如果是靠工资的消费人群那就要注意减少开支了.
五、百业萧条钱是宝.包括投资,消费,贸易都会变冷.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现金.现金会越来越珍贵,钱会越来越觉得是钱了.
六、商品价格会下降.随着需求减少,各类商品价格会下降,想买房子的别急,有人估计国内的房子价格会在未来一到三年左右的时间会跌去50%.
七、
捂紧钱袋别“烧包”.即使你是有钱人,即使你是大款,也别再“烧包”了,别再“斗富”了,别再“潇洒”了,还是把好日子当作苦日子过得好!
八、
“量入为出”为上招.一个“美国老太”和一个“中国老太”的故事几乎是尽人皆知.媒体的渲染和引导,让不少中国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十分羡慕美国人“潇洒一挥”的消费模式,贷款消费、提前消费的观念几乎深入人心,“卡奴”、“房奴”、“车奴”大量涌现.现在是这些“奴隶”们反省的时候了!
九、
股市别想轻松解套.股市大量缩水,曾经想到股市上淘金的希望破灭了,连机构都叫苦不迭,咱们这些散户还有什么盼头?只当是把这些投入到股市上的钱支持国家建设了吧!
十、
穷人日子最难熬.中国尚有许多的穷人,在这场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本来捉襟见肘的日子就更难熬了,好在大家过去都有过苦日子的经历,好在现在的政府会关心弱势群体,因此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