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日记,2篇读后感,要自己写的,否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0:57:36
4篇日记,2篇读后感,要自己写的,否则,
4篇日记,2篇读后感,
要自己写的,否则,
4篇日记,2篇读后感,要自己写的,否则,
那一天,我懂了
风儿轻拂,那一盏飘摇欲坠的灯火,似那亘古不变的光明一般,亮彻心扉,有一种莫名的悸动.于是,那一天,我懂了.
——— 题 记
那一天,天空是寂黯的.
我静静地,走在小路上.
小巷是静静的,只有脚步声在回荡,敲击着烦乱的心.心好似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学校里沉闷的气氛,繁重的学业,压得我几近窒息.
我有些迷惘.
抛开心中的杂念,我继续向前走去.蓦然发现,那个熟悉的幽暗的拐角,今天亮起了一盏小灯.
我不禁快步向前走去.
“嗙,嗙……”悠远的敲梆声在耳畔响起,在小巷中缭绕,幽远而平和,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推着馄饨担小车的老奶奶在敲着梆啊.一股热腾腾的香气缭绕着,刺激着味蕾,担上一盏有些昏暗的小灯,在风中孤独地摇曳,担后的老奶奶看上去已年过花甲,本应是在家享福的年纪,怎么回来这儿挑馄饨担呢?我有些诧异.
老奶奶见着我,热情地招呼道:“小朋友,来,吃碗热热的馄饨吧!”见我点了点头,她停下车子,取下车上带着的折叠桌椅,用腰间一块有些陈旧的抹布细细擦过一遍,便招呼我坐下.她熟练地拉开侧边上一个小抽屉,取出一个塑料小碗,又拉开另一个抽屉,向碗中放入一些佐料.然后揭开上方的锅盖,用勺子舀起些馄饨倒进碗中.老奶奶又在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撒点碧绿的葱花,顿时一种熟悉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如同小时外婆家烧的点心,朴素又温暖的感觉,我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她站在一旁用抹布擦了擦手,说道:“小朋友,你看起来不太高兴,读书一定很累吧?”我点头称是.她笑笑说:“其实,你应该想开些.生活那么美好,你应该好好体会啊!像我,退休后没什么事可干,就在这里烧点馄饨,孩子们放学后就可以来这儿补充下体力.”她顿了顿,又道:“这几天小巷的路灯坏了,夜里太黑,我怕那些孩子放学路上害怕,便买了盏灯挂着,让他们安心回家.”我有些感动,一个老奶奶,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她却反过来帮助别人.心中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临走时,她细细叮嘱我:“回家要小心啊!以后,遇到什么烦心事儿,只要笑笑什么事儿都会过去!”
我感到,我心中,有什么东西在发芽,生长,开花,蔓延着整片心田,散发着春天的芳香,滋润着心灵.我知道,那是一颗名叫“关爱”的种子.
那一天,我懂得了关爱,璀璨的爱的光辉,在那一瞬间,大放异彩.就像那盏巷子里的小灯一般,虽然平凡,温暖却时时覆满心田.
社会底层的光芒
(修改稿)
也许社会的底层,如夜幕般漆黑,似浓雾样迷茫,但总有种种光芒,在拮据与辛劳中摇曳, 如同灯塔指引着社会底层的幸福航向.
我们家的钟点工,便是这其中的一小簇光芒,虽然微弱,却一直乐观地闪烁.
她已逾而立,丈夫在湖南抚养着两个孩子,一家人很少团聚.她与几个朋友合租一间小房子,晚上就睡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平时她为了省钱,只买一些咸菜下饭.她来我们家做完清洁工作后,都会将我们剩下的饭菜打包回家.刚开始我以为她是想带回去给她家的小猫小狗吃.没想到她喜滋滋地向我解释,她今天又可以享受一顿了.我心里五味杂陈.
她对物资的节俭、珍惜,使她即使生活拮据,也长期保持着乐观的笑容.
从事清洁工作将近十年,她早已是一位资深钟点工,经验丰富、诚实守信使她生意应接不暇.她的双手因为长期泡在水里,早已变得肿胀发白,她的双腿因为经常跪在地上做清洁,膝盖上结着厚厚的茧子.可是她依然很快乐.因为只要一提起远在家乡的孩子,她就打心眼里高兴,这一双懂事的儿女,不仅学习好,而且小小年纪就学会独立,一直是她最大的骄傲.老实的丈夫种着几亩地,不喝酒不赌钱,是她心中最可靠的港湾 . 还有件事最令她自豪,今年夏天,她用这几年在瑞安打工攒的钱,在老家请人盖了幢三层小楼,气派的大门上安装了音乐门铃,令村里人羡慕不已!
说起这些,她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喜悦的神采同潮水般抚平了她脸上因操劳过度而过早出现的皱纹,眉指眼角都含着笑,那眼中仿佛绽出了一缕光芒.虽然微弱,但却如此夺目,摄人心神.
我被她的神情话语震撼了.即使生活贫困,亲人远离,她依旧如此乐观.她仿佛将所有不愉快的事都过滤了,沉淀在心底,心上浮现的都是令人惊喜的事情,我却与她相反,一点点挫折都能让我每每忆及,痛心不已,将我的心打入谷底. 我对人生的态度,与她相差得太多太多,我惭愧不已.
在她回老家之前,我将一盒吃不完的巧克力转送给她.她捧着这一小盒巧克力,仿佛捧着至贵的珍宝般,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长途客车上,那一位急于回家与孩子分享快乐的母亲.在她脸上,我看到了一抹令人心驰神往的光芒,那是拮据生活中的幸福,对是对世界乐观的企望.
奶奶与老屋
一直固执地认为,老屋才是心底最依恋的住处,是无论到了哪儿都会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家.而有了奶奶的老屋,才真正有了幸福的灵魂.
小时候,父母因工作繁忙,将我托给远在乡下的奶奶看管.乡下远没有城市的繁荣喧闹,却多了一份城市居民难以企及的宁静平和的小小幸福.
犹记得,那绿水环绕的田垄边,老屋依稀可辨的苍老容颜.老屋黛瓦白墙,木制结构,依山伴水而建.由于年代久远,粉墙上的油漆逐渐残破,斑驳不堪.风一吹,一片片略略泛黄的漆块如折翼残蝶般凄美飘忽,在夕阳下格外沧桑地打着旋儿,最终打在青石板小路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黛黑屋瓦逐渐蔓上星星点点的青苔,像奶奶为数不多的黑发般,孤独到令人心疼.
小时候,最爱在老屋前的空地上跳皮筋,跳格子.我似乎可以感受到老屋用慈祥柔和的眼神呵护着我们快乐地成长,用温厚宽大的怀抱温暖着我们幸福地生活,老屋,是童年的保护神.
记忆中,奶奶是个笑容慈祥,可亲可敬的和蔼老人.她会在夏日炎热的中午为午睡的我扇扇子,会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温柔地用数不完的故事哄我入睡.依稀记得,她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温柔地拍着我的背时厚重而温馨的触感.
老屋是我与奶奶共度时光的忠实见证者.目光穿透时空的迷雾,我似乎可以触及那片宁静温馨的过往.似乎看见幼时那个天真无知的自己,倚在奶奶温厚的怀里,在老屋前一坐就吱吱响的老籘椅上乘凉.我会在一片蛙鸣中歪着头调皮地问奶奶:“月亮真像个奶油月饼,奶奶能把它摘上来给我吃吗?”奶奶便笑着摸一摸我的头,抱起我走到井边,舀起一碗清凉甘甜的井水.看着水面浮现出的泛着涟漪的月影,我开心极了.趁奶奶不注意,我将它埋在了老屋边的灌木丛里,天真的我以为留住了我的“奶油月饼”,留住了与奶奶一共走过的美好记忆.
时光流逝,记忆中的老屋,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年前由于旧房拆迁,幼年乐土终已轰然倒地,变成废墟.而我也终已与奶奶一同回到城里.幼年的老屋,终成回忆,只能梦中相会.
然而,我依然固执地记得那真正的家,记得那奶奶的老屋.
奶奶与老屋,是烙在心灵最深层的美好回忆.
发现诗意
老屋前的桂花开了.
当奶奶在电话中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脑中顿时闪过了桂花树盛开的诗意画面.
六年前的十一长假,我随父母一同去乡下探望奶奶.记忆中,奶奶是个慈祥的老人,守着老屋过了大半辈子,老屋似乎成了她一生经历的见证者.在那幢青石砌成的老屋边上,是一棵不知在风中沧桑了多少年的桂花树.没有人知道它们过去的历史.只能从老屋房檐上依稀可见的雕刻上窥见昔日的繁盛.
那年运气极好,正好碰上金桂盛开的时节.满树的桂花,在微凉的风中绽放着笑颜,似乎传出了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不断地有嫩黄的花骨朵绽出,娇小饱满的花瓣像是载满了一年的希望,鼓出了迎风招展的风帆.满树都是耀眼的金黄,馥郁的甜香,就连梦都是香香的金黄,充满诗意的芬芳.
之后,奶奶每年都会寄来一小罐桂花干.我便缠着母亲做桂花汤圆吃,连汤圆都带上了那缕芬芳的甜香.我日日盼,月月盼,盼望着桂花的盛开,盼望着桂花干的到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逐渐淡忘了老屋的桂香.由于路途遥远,我几乎没有回到过老屋,探望逐渐老去的奶奶.于是,我便借着十一假期之便,去乡下探望奶奶,探望久别的老屋的桂花.顺便去宁静的乡下,寻找写作灵感.
一下车,我便急匆匆地跑到后院的桂花树旁.但映入眼帘的,却是光秃秃的树干,以及堆积一地的金黄.看着我失望的样子,奶奶解释道:“今年天冷,桂花树也老了,耐不住严寒,所以早早地落了.”她顿了顿,又叹道:“真是可惜了,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却又……”她摇摇头,转身去厨房烧菜了.我不由自主蹲下身来,捡起一枚小小的桂花.依旧金黄的花瓣上沾上了些许泥,像极了从容而诗意的笑容.有的桂花已经腐烂,成为了泥土的一部分.我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句传诵至今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抒花”.书本上一再提到诗中落花“化作春泥更抒花”所体现的是花儿的奉献精神,就如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奉献一般.但当时我总觉这种解释太过政治化.或许诗人想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但我心中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透过事物的表面,我似乎抓住了什么,却又一片迷茫.
望着眼前的落花,心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翻开一本《宋词》,忽地看见了苏轼《水调歌头》中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顿悟.是呵,花开花落不也如此么?这只是自然规律罢了.但是,即使躲不过命运的安排,也要在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最美的诗意的一面.这是花的哲学,也是生命的意义.
想到这儿,我便释然了.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没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我们的意义,便是把握每分每秒,将生命历程装点得多姿多彩,将人生的哲学阐述得简明透彻,将我近段时间以来,我都太专注于所谓的宁静诗意,却忘记了身边最初的诗意.我们的一生拼搏得轰轰烈烈,谱写诗意人生,诗意,就在你身边,只要有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就能谱写出诗意人生,
花懂,人亦懂.
苍茫中的伐木曲
——读《伐木小调》有感
读迟子建的文章,只觉得淡雅、清澄,如一块透明水晶,晶莹质地里包裹着不染纤尘的平和心灵.
每每体味作者富有北方率直天真气息的语言时,总让我感动.仿佛随着她的娓娓道来,逐渐深入她的心,顺着她通畅的思路,感受她宁和的生活,聆听她心中的感悟,走进北方的冰天雪地中去.她的文字却犹如和煦春风,吹去白桦树梢上的簇簇白雪,回音在辽远的山坡间回荡,让人永远沉醉在这片雪地中.
《伐木小调》就是如此,文中透露出童心童趣.有盘树墩的好奇,有烤土豆的喜悦,亦有聆听伐木小调的无穷乐趣.
飘雪的夜晚,如水的月光,站住修长的白桦树下,静静聆听伐木小调,如一篇行云流水的乐章,清亮的声线绕梁三日,有舒有急,更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休止符.树也仿佛醉在了这仙乐般的曲调中昏昏欲倒,最后那声令人荡气回肠的“顺—山—倒—啦—”的呼喊,总是与树的訇然倒地融为一体,浑厚圆满地作为伐木曲的结束.清脆悦耳的伐木声在苍茫中飘扬,悠扬而平缓.
我自小生长在温柔多水的江南,从未见过大片大片的森林,更别提听伐木曲了,北方的树阳刚而挺拔,像极了高大粗壮的东北大汉,而江南的树却柔弱而瘦小,就似那楚楚动人的江南少女.我常常在阳台上,看着几棵孤零零立在路边的小树,树身盈盈一握,似乎一推就倒,思绪飘远,想象着大兴安岭的大树高耸入云的样子,想象着伐木声声在苍茫山色中升腾的情景.
想像,梦境般的飘渺.我却只能在梦一般的想象中,看见那壮美的白桦林,听见那苍茫中升腾的伐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