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朝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3:29:25
汉字的朝代
汉字的朝代
汉字的朝代
要说汉语的使用时代,应该是很早很早的史前时代就有了,在我国的土地上,在群居和部落开始的时候出现的简单的语言交流即时汉语的前身.
古老的汉字在氏族公社就有了,即距今五六千年的彩陶文化时代留下的简单符号已被很多专家认为是汉字的前身.
真正意义上可识别的成熟的古没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由甲骨文到秦小篆时代是古汉字时代,由汉隶到魏碑是汉字的发展时代;到唐楷的成熟及广泛应用使汉字的规范使用达到鼎盛,到宋代活字印刷及宋体的出现使汉字进行写、印双向传播的全盛时期.
注:有汉一代之后,才出现汉人、汉族及近代词汇汉语、汉字.
中国的文字应该在远古的时候就有,随着考古的发现,使用文字的年代应该更早,历史上还没有人确切地说明文字的来历和时间,但一般人都认为秦始皇是把六国的文字统一起来.
以前误认为“汉字”是“汉族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现在了解一点皮毛,“汉字”应该是在汉代确定下来的文字.但是文字与其它事物一样,也在变、在发展.但是这种变化是很缓慢的.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文字是“圣”,加上许多神话和迷信,谁也不敢去动“中国字”(文字),皇帝是靠文字来统治劳动人民的,所以皇帝设置文字狱,如:“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是一典型例子.
孙文和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期间,由于没有统一的意志,根据需要,在战士和民间中广 使用和流传手写简化汉字.
革命胜利后,周思来亲自参与并组织的汉字改革,一简公布和使用都很顺利,包括爱提意见的“右派”(后来全平反了)和所谓走老路的“走资派”(后来全恢复工作),都没有对汉字改革提出异议.
我几乎反复地地看反对“汉字”简化的凶狠文章,还从未提过:“因为《右派》反对汉字改革,因为《走资派》反对汉字改革”所以反对汉字改革”.因为简化汉字实在太好了,所以“右派”拥护,“走资派”支持.在所谓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年月里,没有听到过一人反对汉字简化,现在所有反对汉字简化的人,查遍所有报纸,也找不到当年为汉字简化而战的蜘丝马迹.
可是从八十年代后,一股反对汉字简化的逆流非常凶狠,骂人骂得恶心人:什么文明史呀;不要祖先了;不认识繁体字的笨人才去搞简化字;文盲也会简化字了,会繁体字的人就显不出来是“能人”了;是共军逼的;不会繁体字就不敢出国了;简化字是野字,不是正宗汉字;中国书法哭了;简化字是只会打仗的文盲搞的(周恩来会学多国外文,替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当翻译);还煞有动情地问“汉字改革谁过错”?
当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处理无数国内外重要事务,要请示提问者?真是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字改革”停滞不前,就四人帮而言,什么都有敢反,但是对简化汉字还是不敢公开地反.
但是汉字简化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被当时的华国锋利用了,给自己身上涂金,“借”汉字简化(二简)的好名声,篡改了毛泽东、周恩来确定的国歌,从此简化汉字走进了死胡洞.
八十年代初,国力薄弱,外国使用繁体字的君主猛烈地同大陆简化字发起一轮双一轮的进攻,许多人当了俘虏,一部分人从商业利益考虑,大力使用繁体字,于是1956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公布的简化汉字受到了严峻考验.
真正的正宗汉字应该是发展的、有生命力的,而不是僵死的、停滞不前.
因此楼主所说的“我们中国”应该是指大陆使用的1956年公布的简化汉字,而这个一简的规范简化汉字应该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蓝本.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