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20:19:23
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早在八十年代初,北京动物园某专家曾断言,在人工条件下,繁殖大熊猫难!难!难!三个难字,指的是

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大熊猫的繁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早在八十年代初,北京动物园某专家曾断言,在人工条件下,繁殖大熊猫难!难!难!三个难字,指的是:授精难、怀孕难、育幼难.
1990年,是基地解决“育幼难”的突破之年.
从野外送到成都抢救的几十只大熊猫康复后,分别送往它们原生地放归,部分调往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动物园,成都动物园留下了6只,成为“基地”熊猫的“老祖宗”.
老主任李光汉说,在1990年以前,人工繁殖成活率只有33%.究其主要原因是熊猫妈妈生下双胞胎之后,通常只养一只,要丢弃一只.还有个别熊猫妈妈缺乏经验,不会带娃娃.让熊猫妈妈养好双胞胎,让有经验的妈妈能当上缺奶水的娃娃的“奶妈”,是提高成活率,突破“育幼难”的关键.
当时,比较流行的权威说法是,熊猫幼育要绝对安静,人决不能去惊动它.动物园的黑熊、棕熊妈妈生下幼仔后,护仔性特别强.熟悉它们的饲养员送食物也离得远远的,哪怕粪便堆积如山,臭气熏天也不能接近它.如果它受了惊,哪怕闻到一点异味,就会惶恐不安,立刻咬死幼仔.类似的悲剧在小熊猫妈妈分娩后也发生过.
大熊猫会不会像黑熊和小熊猫那样,一有动静就咬死幼仔?这是大熊猫行为学研究上的盲区.
1963年9月14日,第一只人工圈养的大熊猫在北京动物园诞生.那时,何光昕作为北京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值了两个月的夜班.他回忆说,那时环境绝对安静,除个别投食的饲养员,任何人不得接近大熊猫母子.真是比伺候“万岁爷”还小心百倍.但是,大熊猫毕竟与黑熊和小熊猫不一样,它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学”.不弄清楚熊猫妈妈的行为规律,就无法提高幼仔成活率.大胆接近熊猫妈妈,把丢弃的幼仔拾去人工喂养,又引发两大难题:一是育幼箱保持多高的温度?二是给它喂什么奶?他们沿用人工哺育老虎、狮子幼仔的经验,因陋就简,钉个木箱,在木箱里吊上个灯泡,保持摄氏30度左右的温度,结果幼仔冷得不行,两三天就被冻死了.
1988年,美美生下了双胞胎.饲养员左红、周永珍、胥桂蓉等,把幼仔用小毛巾包起来,紧贴胸脯,轮流用人体温暖小宝宝,效果不错.后来,兽医钟顺隆设法双胞胎熊猫测得熊猫妈妈怀抱的温度——摄氏36至37度.以后,有了自动育婴箱,这就成了“经典温度”.
至于给熊猫幼仔喂什么奶,更是煞费苦心!牛奶、羊奶全试过了,最后尝试用人奶.基地曾派人到医院产房去讨人奶.女工陈秀清刚分娩,奶水足,在熊猫产房隔壁安了一张床,自愿挤出自己的乳汁喂养熊猫小宝宝.
此举,曾让中外专家们感动不已:这是人类向大熊猫幼仔敞开了胸怀,展示出伟大的母爱!
但是,人奶也无法延续熊猫幼仔的生命.经分析,初生幼仔必须吃上妈妈的初乳.那初乳,像绿色的菜汁水,却包涵了人工无法合成的丰富的抗体.只有吃上初乳的熊猫宝宝才有存活的希望.
这意味着,要设法把初生的幼仔乙偷走,让熊猫妈妈先给怀中的幼仔甲喂上初乳,再设法偷甲换乙,让双胞胎能轮流吃上初乳.太冒险了!1989年,饲养员和兽医钟顺隆曾尝试过,将涂过美美尿液的幼仔送入美美怀中时,美美突然发怒,分别踩死一只咬死一只幼仔.这,是不是又触犯了“权威”定下的铁律?
1990年,庆庆生下双胞胎.高兴之余,让何光昕、李光汉二位主任为难,让技术负责人宋云芳、叶志勇犯愁——该怎么办?去年,付出了两只幼仔夭折的惨痛代价,今年还敢试吗?讨论来研究去,只有一条路,不冒险,永远无法前进.在外出差的张安居局长表示支持,再试一试.
饲养员把一盆甜甜的牛奶递到庆庆面前,遮住了它的视线,就在它注视着奶盆时,把一只新生仔给偷出来.庆庆丝毫没有察觉.
新生仔被送进了温暖的育婴箱.等庆庆把怀中的新生仔喂饱了,再趁送食物之时施“调包计”.也许是饲养员太紧张了,也许是庆庆突然有所察觉,饲养员不敢太接近庆庆,把涂了庆庆尿液的新生仔放在地上.新生仔像一只没毛的小耗子,在地上叽叽叫着,蠕动着,引起庆庆的注意.它不明白,刚才还在怀中的娃娃,怎么会爬在地上了.
这时,在外观察的所有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庆庆起身走过去,嗅了嗅地下的娃娃,伸出粉红的舌头舔了舔,然后轻轻把它叼起来.成功了!两只新生仔都吃上了母乳.它们被反复对调,轮流吃母乳和人工合成奶,长得非常健壮.第一次只有两毫升(两滴)的珍贵初乳,成就了一只熊猫的生命.熊猫并不像黑熊、棕熊和小熊猫那样护仔.这一行为学上的新发现,推动了大熊猫人工圈养史上的重大突破!
1992年,大熊猫双胞胎培育的成果,通过了四川省科委组织的重大成果鉴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首创的双胞胎育幼技术,很快公布于世,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地还派员去上海、福州、重庆等地的动物园,帮助其解决“育幼难”的问题.
如今,熊猫双胞胎的养育已不成问题.“英雄妈妈”庆庆不仅能养自己生下的双胞胎,还可以帮助其它姐妹哺育幼仔,当好三个、四个幼仔的奶妈.最能干的当数娅娅,除了给自己生的双胞胎喂奶,还帮助不太会当妈妈的蜀兰、奇缘和娇子喂娃娃,做到了“一拖五”.
基因研究
2008年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科学家们说,它将为保护和人工繁育这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濒危物种提供新的途径,以及推进针对大熊猫的其他科学研究.
2008年3月,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启动,绘制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是该项目的第一部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了主要的工作任务.华大基因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全基因组组装软件及自主搭建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科学家挑选了大熊猫“晶晶”进行基因组测序,“晶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原型之一,一直生活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经研究发现,大熊猫共有21对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与人类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3万个基因.
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支持了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亚科的观点.通过与已经进行过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比较,研究人员还发现大熊猫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在结构上最为接近,与人也有较大的相似性,在哺乳动物中与小鼠差异较大.
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的绘制完成,有助于从基因角度破解为何熊猫繁殖能力低下的疑问,从而使科学家有机会帮助繁育更多的熊猫.
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还有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与南开大学联合执行的大熊猫蛋白质组功能与结构的研究计划也即将启动.
世界上的野生大熊猫仅存约160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周围的崇山峻岭之中,被称为“活化石”.另外,截至2007年底,中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239只.

因为如果中国科学家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转变为世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