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获胜原因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7:42:12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获胜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获胜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获胜原因是什么?
关于两战的实力对比,燕京晓林都有过具体的帖子,虽然与史界所说未必相同,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可以说,两战中的两方实力差距都是很明显的.
官渡:
袁军十万,曹军两万,大概是这个比例;
赤壁:
孙刘3~4万,曹军实际在乌林参战的决没有二十万,能有十万实在是了不起了,燕京分析的是四万左右,我们翻一倍十万可以接受.
可以看出两战的实力对比应该是官渡的更险.
官渡败在哪里?
败在袁绍这个人的战略与战术以及指挥能力实在比曹操差距太大了.
同样看一把火后的表现,曹操是半数伤亡,可以推断的是荆州军死得更多,因为兵不精啊,中原陆军可以推断是牺牲较少,精锐得以保存.
这点从曹仁死守江陵一年以及曹操不再用水军进攻江东可以进一步推断出来.
袁绍呢?八百骑逃回河北.十万人哪,最后是八百骑.这个对比,马上就可以看出两者对军队的指挥控制能力了.
曹操可以说是败而不乱,懂得集中可集中的兵力,保存实力而撤退;袁绍却是抛下大部队,自己跑了,从此河北精锐丧失殆尽,再无与曹操争雄的实力.
从战略考虑:
官渡.
曹操当时实力不强,但已经平定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并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实力明显强于曹操,但如果曹操继续坐大,就会明显对其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袁绍南征的战略是基本正确的.
曹操采用谋士建议,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收缩防守,这个战略也是非常正确的.
赤壁.
曹操打算分化孙刘,先一鼓而下刘备,平定荆州,进而威胁江东,在当时的实力对比来说,这个战略也可以认为正确——这与袁绍的战略有点儿相似啊,如果让刘备再休息半年,可能他就又强大起来了,何况曹操擅于冒险的战术.
孙刘联合对抗曹军,主动出击攻击一路以防止曹军合兵,选择利于水军的地方作战,以已之长攻彼之短,这个战略,应该说是非常好.
可见从战略上说,两个战役的四方都没有什么大错.
再来考虑战术:
官渡.
曹操在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战略的指导下,进一步退守,将敌人诱至官渡一带,让敌人背水结阵,最终达到河北军溃则不回的效果,这个战术非常成功;
在当时双方实力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曹操能奇兵突出,突袭乌巢,并在乌巢实战中选择歼其一方再攻其余的战术,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是整个战役中最成功的战术之一;
在前锋的接触战中,曹操采用运动战的战术,连取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并两挫敌先锋,这与赤壁战中周瑜首战挫敌何其相似,这个战术,运用得很成功;
反观袁绍,对谋士提出的奔袭许昌的致命战术不予采用,错之一也;
对粮食的防守不力,乌巢守军不足,错之二也;
对谋士听不进意见则罢,还责之驱之,以至众人离心,最终还导致张合投降,敌我实力逆转,错之三也;
在火烧乌巢的关键时刻,对曹操大营的攻击及对乌巢的救援分别进行,以致两边都不能成功,战术上不懂得运用优势兵力最有效最快速地打击敌人,大错也!
以上,诸君补之.
赤壁.
周瑜与曹操的首战,可以看出是遭遇战: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color=blue]逆[/color]曹公,[color=blue]遇[/color]于赤壁.《三国志周瑜传》
相信双方在进军时都有派出侦骑,但对地形的熟悉程度以及效率,不用说是江东兵要强得多了,而且周瑜是明白要去进攻曹操,而曹操事先并没有得到周瑜宣战的战书,他更不可能知道周瑜是什么时候从哪条路进兵,所以情报战上周瑜是胜了一筹,这个先锋遭遇战,周瑜战术占优,成功.
这次的遭遇战与官渡何其相似!曹操是大军进逼,但情报落后,周瑜是情报胜利,水军灵活,可以推断出他更容易在运动战中歼敌前锋.
鉴于曹军的荆州水军大不如江东水军,可以推断曹操担心江面被切断后南路大军成为孤军而被歼,所以才“引次江北”.
另一种可能是遭遇战是水军失利,南路并无陆军——那时候的道路可没有现在这么多.那么曹操是担心水军被全歼,所以暂时免战,退回江北.
第二次的战术较量:
周瑜在与孙权分析时就说:“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可见他对疾病的预防是比较重视的,而且江东人也更习惯当地气候条件.
于是曹操在后勤的卫生治疗方面又落了后手了:“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战前就有病了,但曹操还是要继续,为什么?很可能是他只打算灭了刘备就收手,遭遇周瑜是意料外的事,所以这方面曹操又失败了,后勤战术的失败.
第三次战术较量,也是最关键的:
火攻的成功: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可以看出,曹操是依水结营,所以岸上营寨也被烧着,造成大军的混乱.
鉴于荆州兵与中原兵的实力对比,可以推断是荆州水军的混乱冲击了中原陆军,以致曹操无法再用陆军与周瑜决战了——败势已成,不得不退.
另有原因就是当时疾病盛行,战斗力可能也有所下降,但没有任何记载说战斗力下降到什么程度,相信还是很有战力的,否则曹操已经减兵增灶,退兵去也.
火攻的过程中,有这些错:众军的骄傲轻敌、依水结营导致火势曼延、水军的控制不力、后勤不力导致的军队战斗力下降.
由以上的分析,我的看法是:
两次的战役有很大的相似成分,具体是实力差距都很大,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主要输在战术成分上;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具体就是两个失败的统帅的能力实在有明显的差距,曹操能够保存一定实力撤退,而袁绍则是一战输掉了几乎全部的身家——他河北的实力虽然还有,但精锐已经全丢了.
反观曹操,第二年就取得了合肥大捷,曹仁数千兵马守江陵一年,三年后又攻下汉中,实力几乎没有受损.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两次战役吧:官渡之战成就了一个中原霸主,赤壁之战决定了他的确只能是中原的霸主.
得天时地利者不如得人和者。
情系洛水 写得太好,不顶不行啊。
以谦虚胜骄傲,以不足胜有余
官渡之战获胜原因是曹操借着淳于琼大醉又借这晚上月黑风高之际,烧了乌巢。
赤壁之战获胜原因历史上说是曹操故意让孙刘联军获胜的,而且曹操二十几万大军都是昔日刘表手下的水军。
失败的这边老大太轻敌
曹操是会用兵,其中乌巢截粮决定了胜负
周瑜是比曹操更会用兵,种种原因,曹操轻敌,风向适宜等
刘备厉害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
全部展开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
八月,袁绍兵临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数十里。曹操也分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出击,但战斗不顺。当时曹操兵不满一万,且十有二三为伤兵,只好退回营垒坚守。袁军见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橹,用箭俯射曹营,使曹军士兵只能蒙盾而行。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曹操命工匠连夜赶造霹雳车,向袁军还以飞石,摧毁了袁军的橹楼。袁绍又命士卒挖地道袭击曹营,曹军也针锋相对,在营内掘地壕以对抗。曹操又闻袁绍的几千车军粮即将运至官渡大营,他立刻派大将徐晃、史涣截击,将袁军粮草全部烧毁。
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人护卫,将粮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谋臣许攸建议袁绍派轻骑趁夜突袭许昌,袁绍不予采纳。恰这时许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敌审配扣押。许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献计曹操奇袭乌巢。许攸之计正合曹操寻找战机,出奇制胜的心意。于是曹操当机立断,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营,自己亲率步骑五千人,连夜出发,一路扮着袁军,骗过袁军哨卡。到达乌巢后,即围住粮屯放火,及至天明。淳于琼才见曹军兵少,于是出垒迎战。曹操挥军冲杀,袁军抵挡不住,被迫推回营垒坚守。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一面命张合阝、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诉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阝、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势挥军掩杀,袁军大溃,袁绍及其儿子袁谭只带了八百余骑,仓惶逃往河北。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