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要冀少版的 最好再加上地理 湘教版的 人教版的 越快越好 一科在给加上50悬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19:15:14
冀少版要冀少版的 最好再加上地理 湘教版的 人教版的 越快越好 一科在给加上50悬赏
冀少版
要冀少版的 最好再加上地理 湘教版的 人教版的 越快越好 一科在给加上50悬赏
冀少版要冀少版的 最好再加上地理 湘教版的 人教版的 越快越好 一科在给加上50悬赏
只找到历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五、评价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权: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别属于植物体的:( A )
A果实和种子 B茎和种子 C茎和果实 D 种子和果实
2.豆角两侧坚韧的“筋”,橘子辫子上的“丝络”,老丝瓜的“丝瓜瓢”。实际上是:( D )
A胞间连皮 B细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实里的导管和筛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那...
全部展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0分)
1.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仔分别属于植物体的:( A )
A果实和种子 B茎和种子 C茎和果实 D 种子和果实
2.豆角两侧坚韧的“筋”,橘子辫子上的“丝络”,老丝瓜的“丝瓜瓢”。实际上是:( D )
A胞间连皮 B细胞厚壁 C果皮上的 D果实里的导管和筛管
3.如果一株番茄植物比其它的矮小瘦弱,而且叶片发黄,那么可判定该棵番茄缺少:( B )
A钾肥 B 氮肥 C磷肥 D 硼
4.病毒必须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有生命活动(C)
A空气 B土壤 C生物的活动胞 D 水
5.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的变化是:( D )
A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D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6.切西瓜和番茄时,流出的汁液是 (B)
A水分 B细胞液 C细胞质 D液泡
7.把菠菜放入水中煮几分钟,水便是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说明菠菜细胞被水烫死,细胞内的物质流到水中了。如果把菠菜浸到冷水中,冷水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活细胞中的哪中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C )
A 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 细胞质
8.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生物是:(B )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疫苗
9.与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是:( D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 以上都是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C )
A桃树的品种不同 B光照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C温度影响了桃花的盛开 D山寺空气稀薄,影响了桃树的盛开
11..在一个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D )
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 C 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2.在根尖的结构中,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了根毛,这部分内部还出现了导管,这是( D )
A根冠 B分生部 C生长区 D成熟区
13.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化器是(B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质
1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C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15.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是( A )
A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 B没有适宜的温度 C没有一定的水分 D没有充足的空气
16.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是因为( A )
A提高大气的温度,增加降雨量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温度
17.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水分却是至下而上的,其运输的动力是( D )
A太阳光能 B渗透作用 C植物体内产生的能量 D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
18.人们在河岸、山坡、沙地上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放牧畜生 D获取柴草或树木
19.玉米开花季节,遇到下列哪种天气时,最容易造成减产?( A )
A连绵阴雨,气温较低 B气温较低,雨水较少 C晴空万里,微风吹 D秋季多风
20.冬季河水中看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以见到水绵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A水绵光合作用旺盛 B河水温度的升高
C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粒种子能够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从种子结构分析,主要是由于种子内有( C )
A种皮保护着种子 B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着营养物质
C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 D胚根发育后深入土中
22.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原因是( C )
A减少水分的散失 B防止营养流失 C减少幼根根毛的损失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23.把蒲公英等植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回渗出白色的液汁,这些液汁是从( A )流出来的。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盐碱地种植作物,生长不好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壤缺肥 B土壤溶液浓度小
C盐碱地中缺氧 D土壤溶液浓度大
25.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雌蕊,桃花乙去掉雄蕊,桃花丙不做处理。将甲、乙、丙三朵花分别用透明塑料袋罩上,扎紧袋口结果是( D )
A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能结果 B 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C甲不能结果,乙能结果,丙能结果 D甲不能结果,乙不能结果,丙不能结果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0分)
26.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是以 细胞 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物体的 结构
和 功能 的基础单位。
27.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 体积 增大,而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 数目 增多。细胞的分化又是伴随着 细胞的生长 而进行的。
28.蒸腾的作用是指植物体的 水分 以 气体 状态,从 叶中 散发到 大气中 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共5分)
29. 所有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都是相同的。(Ⅹ)
30.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载物台倾斜的原因是便于对光。( Ⅹ )
31.草履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草履虫不能完成消化、排泄等复杂的功能。( Ⅹ )
32.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 )
33.烘烤种子实验中,出现在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于干燥的种子。( √ )
五.探究实验:本题共15分
34、下面是一组同学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以下是他们的操作过程。
先在盒子里铺上一层纸,纸是一边干一边湿的。把10只鼠妇放到了盒子的左边。然后盖上玻璃板,再在玻璃板的一边盖上书来遮光。静置两分钟后开始统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⑴、 请找出他们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说明原因 :(2分)
答:干湿条件控制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无关,干湿条件的附加会影响本实验的科学性。
⑵、 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只用一只鼠妇行吗?(2分)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增加实验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
⑶、 为什么要设置一边光一边暗的环境?(2分)
答:因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强度,光与暗是亮度差异的对照组,
35、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的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每空1分)
(1)图中1号种子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 缺水 ;
图中3号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 缺空气 ;图中5号种子不能够
萌发的原因是 温度不适 。
(2)图中2号种子萌发的原因是 满足了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以上实验说明种子要萌发,除了满足种子自身条件
胚有活力,营养丰富 之外,还要满足 水份 、 空气 、 适宜的温度 等外界条件。
(4)如果2号种子也没有萌发,请推测可能有哪些原因? 可能胚不是活的 。(2分)
六.简答分析题:(20分)
36、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洛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生物 因素和 非生物 因素。前者包括 动物和植物 ,后者包括 阳光、空气、水、土壤、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等 。(每空2分)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离开草丛和土地,说明生物必须 依赖适合的环境 而生存。(2分)
(3)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关系,请写出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5分)
草→蟋蟀→蜈蚣 。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分析。(5分)
答:海洋蒸发、地表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使天空形成积雨云,从而产生降雨,一部分雨水渗入土中补充了地下水,而另一部分雨水则回归江河湖泊和海洋,形成生物圈周而复始的水循环。唐朝大诗人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著名诗句虽然对大自然的描写很有气势,但尚有不足。我认为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会因海洋蒸发而复回到黄河。因此“不复回”一词的描述欠科学,未能正确表达生物圈的水循环,确有修改余地。
收起
历史,看看能不能帮上你
历史复习精要
1、 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有何作用?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自的作用、影响。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原因或条件。评价汉武帝。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兴衰(时间、标志事件)。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谈谈这对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公元前202年...
全部展开
历史,看看能不能帮上你
历史复习精要
1、 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西汉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有何作用?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自的作用、影响。汉武帝能够完成大一统的原因或条件。评价汉武帝。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兴衰(时间、标志事件)。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和汉武帝实现大一统谈谈这对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前期的几位皇帝,顺应民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以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他们自奉节俭,抵制奢侈。(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厉行节俭)。
在汉景帝后期,政治清明,谁会稳定,百姓富裕起来,人口大量增加。
事实上城之一盛世为:文景之治。 作用是: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 西域指什么?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背景、目的、过程、影响,从中体现了他什么精神?西域都护设置时间、职责、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作用。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班超经营西域的作用?有何成语典故?认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平交往。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东,即现在的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第一次:时间:BC138年 背景:中原地区和中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
目的:汉武帝听说西迁的大月氏想报复匈奴,联络大月氏,自西夹击匈奴。
第二次:时间:BC119年 背景: 目目的:为了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并与西域各国联系。
张骞的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两汉更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已,中原和西域的关系一度中断,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班超受命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31年,历尽艰险,利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进一步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关系。成语典故:投笔从戎
3、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①造纸术出现、改进、传播的意义。②数学著作的名称及成书时代与成书特点。③医学:名医、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④史学著作《史记》的作者、成书时期、内容、体例、价值、鲁迅对其的评价。⑤佛教:发源地、传入我国的时间、途经、流传的主要原因、影响。⑥道教:形成的时间、来源、影响。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①造纸术还逐步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②《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不成于一时,不出于一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他著作的理论、经验和医方,对中医治疗传染病和内科杂症,一支具有指导意义,他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华佗:华佗也是东汉末年人。他研制成了能使全身麻醉的“麻沸散”。
编创了一套叫五禽戏的医学体操,用于强身健体
西汉时期最后写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东汉时期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④《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成书时间是西汉时期。《史记》全书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价值:从此,纪传体成为此后2000年间,人们编写历代王朝历史的主要体例,《史记》是一部严谨的是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鲁迅对其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⑤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西汉末年,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信徒大多数是帝王贵族。后来贫苦民众由于对来世幸福的期盼,也开始信佛。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开始流传。影响:佛教的传入,为我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佛教在中国传播开来后,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宗派。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⑥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东航后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道教。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影响: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给中国文化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对民俗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道教的养生炼丹,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化学和医学的发展
4、汉朝以后,是长达近3个半世纪的动荡和分裂。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目的、交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由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分析,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三国鼎立局面开始的时间、标志、正式形成的时间、标志。 三国的名称、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影响及三国各国恢复经济的特点。曹操所属时代、统一北方的原因、对他的评价。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
特点:
官渡之战:时间:200年 目的:企图打败对手,一统中原。
交战双方:袁绍、曹操。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特点:以少胜多。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时间:208年 目的:曹操企图吞并江南,统一天下。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
特点:以少胜多。作用:赤壁之战后,曹操实力下降,不敢再轻易南下,转而经营西北。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影响战争胜败的因素:骄兵必败、天时地利人和
三国鼎立局面开始于赤壁之战后、标志是赤壁之战。正式形成的时间是222年,标志是孙权称王。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恢复经济的特点:
魏:屯田、兴修水利
蜀:法治、 、蜀锦
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兴盛(230年吴国的船队到达夷州(台湾))
曹操所属三国时代,
5、东汉至南北朝时期三次人口南迁的时间、共同原因。淝水之战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特点其中出现的成语。南朝包括哪些政权?江南地区开发的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作用)、启示。人口南迁、淝水之战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东汉末年 第二次:西晋末年 第三次:西晋灭亡后
原因都是躲避战乱
淝水之战:dǐ氐族前秦VS东晋 结果:晋军胜 影响:淝水之战阻止了前秦铁骑南渡,使江南地区的开发得以继续进行。特点:以少胜多
成语:草木皆兵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
江南地区的开发:时间:东晋和南朝
作用: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首都建康的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最繁荣的都市。番禹成为海外贸易的中心。南方商人的船队,曾远航到波斯湾一带。
启示:
关系:
6、三国魏晋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其中“五胡”指哪些少数民族?他们迁到了哪里?有何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政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影响、成功的原因、启示。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你如何认识民族融合问题?列举定都洛阳、南京的政权。
匈奴、jié羯、dǐ氐、qiāng羌、鲜卑5个少数民族,合称“五胡”。
他们迁到了黄河流域。
影响: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在一起,相互影响,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出现了逐渐相同的趋势,民族界限逐步缩小。(促进了民族融合) 统一过北方的政权:魏、西晋、前秦和北魏
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如五胡内迁) 2.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改革。3.和亲促进民族融合。 4.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5.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如张骞出使西域)。
认识民族融合问题:1、民族融合与统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构成,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3、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南京:吴、宋、齐、梁、陈、东晋。
7、祖冲之是何时著名的科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为了纪念他,将圆周率称为什么?北魏和东魏时期,著名农学家是谁?著有何书?地位?书名有何意?书的内容和意义。郦道元是何时的地理学家,著有何书?是为什么作的注释?内容?价值?
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最主要的贡献是圆周率(数学方面)称为祖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的书名,意指“民众谋生的主要技术。
内容:书中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其中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方法最为集中。
意义:在《齐民要术》中,贾思勰把我国从西周以来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已获得的知识和技术,作了总结性的叙述。
郦道元是我国北魏(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水经注》是他为《水经》一书做的注释,是一部以河流系统为纲而写成的历史地理名著。
价值:《水经注》叙事写物,文笔优美,精彩的地方既像诗又像画。它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8、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有何特点?他被后人称为什么?代表作是什么?《晋书》对其作品作何评价?汉代以前的绘画,主要是什么? 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是谁?擅长画什么?他的画有什么特点?代表作?人称其三绝是什么?石窟艺术是何种艺术的一种,传入我国怎样发展的?北魏时期,著名的石窟是哪两处?
王羲之。他的字清新秀丽,潇洒优美。被后人誉为“书圣”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大意:(王羲之的书法)潇洒飘逸如天上的浮云,强健有力如受惊的蛟龙。
主要是:
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画,特点: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随着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石窟艺术在北方各地由西向东发展起来.
北魏时期,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其中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最为著名。(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西北的武周山北崖上,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边的龙门山,北魏迁都后,龙门石窟大规模的开凿随即结束。)
9、自绘朝代更替图。
春秋
夏→商→西周→东周 → 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
战国 东魏→北齐
(北朝)十六国→前秦→北魏
吴→西晋→ 西魏→北周
(南朝)东晋→宋、齐、梁、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