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明代戏剧的种类、特征与发展演变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1:34:13
论述明代戏剧的种类、特征与发展演变过程
论述明代戏剧的种类、特征与发展演变过程
论述明代戏剧的种类、特征与发展演变过程
明代戏剧
明戏剧是在元代杂剧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戏剧品种纷繁,分为两大系统,既有从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明杂剧,又有从宋元南戏发展而来的明传奇.明传奇随着声腔的发展,又形成昆曲一系和弋阳诸腔一系.传奇逐渐取代杂剧,成为明代剧坛主流,传奇剧目在明中后期大批涌现,形成了我国戏剧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高潮.
数量:
1〉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统计,明杂剧家108人,剧目500多,今存剧本180多本.
2〉 据《明代传奇全目》统计,今知作家277人,剧目950多,今存200多本.
3〉 据张庚,郭汉城《中国戏剧史》统计,明弋阳诸腔剧本今存15种全本,95种残本.另外,尚有多种海盐腔剧本.
题材:
多样性.元剧中已有的历史,爱情,绿林,烟花粉黛,神仙道化,隐居乐道之类题材,在明剧中也不少,仅公案较元代大为减少,而元剧中极少见的讽刺剧和反映重大事件的时事剧,在明戏中也有重大发展.
第一节 明代杂剧
尽管明杂剧作家作品数量多,但价值特别是文学价值未必能超过元代.元初是杂剧的全盛期,元中叶后日趋衰微,到明末已是强弩之末.
一,初到中叶的创作(以嘉靖为界):
作家多系皇族人员(帝王宗室)或集中在他们周围的从属者,主要活动集中在金陵,燕京,开封等藩王封地.作品较少直接反映现实内容,多写庆贺,度脱,爱情题材,什么风花雪夜,否极泰来,神仙道化,因果报应,金童玉女下凡,太白金星指点等俗套,或作道德说教.严重脱离现实.
较有影响的作家:
1,杨景贤:
作18种杂剧,今存《西游记》一种,6本24折,写三藏法师取经故事,它吸收了此前西游故事流传过程中的积极成果,从故事规模到人物形象,对小说《西游记》产生了重大影响.
2,贾仲名:
有《续录鬼簿》,是重要的戏剧家作品史料.作杂剧16种,重要的有《对玉梳》,《玉壶春》,《金童玉女》爱情剧三种和《升仙梦》度脱戏一种.
3,朱权:
为宁献王.《太和正音谱》是珍贵的戏曲资料.作杂剧12种,今存《冲漠子》,《卓文君》两种.
4,朱有炖:
朱元璋孙,封周宪王.作杂剧31种,有《诚斋乐府》杂剧集.剧作多写神仙庆赏,美人赏花,以其点缀豪门贵族生活.内容上较少可取,不过,其作品流传最广.
二,中后期创作(中后期是明代戏剧的盛世):
嘉靖后,随着诗文革新的兴起和小说创作的繁荣,杂剧创作也出现勃兴局面.重要作家计有80多人,作品收入《盛明杂剧》初集,二集.
1,康海(1475—1540),王九思(1468—1551):
均为"前七子"人物,皆陕西人,同为弘治进士,为刘瑾一党所贬废,又同借杂剧以泄其胸中愤懑.
康海有《中山狼》杂剧(王九思亦有《中山狼》杂剧),讽刺忘恩负义的人情世态(有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士祯《池北偶谈》,钮秀《觚賸》皆认为影射李梦阳辜恩.因李为户部尚书韩文草疏劾刘瑾,不成,下狱,瑾欲杀之,康海为救李梦阳尝屈己登门向刘瑾求情,及瑾败,康因此论弃终身,李梦阳却不加援救).
王九思有《杜甫游春》,写杜甫春游曲江,追怀往事,对奸相李林甫乱政感慨悲愤,寄托自己的政治孤愤.作家将天宝故实比之当世,可见其忧乱伤世之意.
2,徐渭(1521—1293):
字文长,号青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才情高,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但久困场屋,终生不得志,有戏曲理论专著《南词叙录》,杂剧合集《四声猿》.
《四声猿》有《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
《渔》:祢衡击鼓骂曹;《雌》: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女》:黄春桃女扮男装中状元;《玉》:月明和尚度柳翠.
徐渭剧作,思想性强,能反映权奸斗争,男女平等等社会重大问题,有个性解放的思想要求,剧中对礼教表现出极大蔑视,而对理想充满信心,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艺术风格上则雄奇奔放,遒劲恣肆.汤显祖评:"《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牡丹亭·序》)
《歌代啸》四折,一说为徐渭作,但证据不足.写四个独立事件,但又能连贯起来一
成一剧.为一闹剧.李和尚偷张和尚的帽子,反让张和尚去替罪,州官夫人因吃醋在后堂放火,百姓提灯来救却被处罚,嬉笑怒骂中包含着严肃的主题思想.
3,徐复祚《一文钱》:
刺悭吝人.写释迦化装点化悭吝成性的员外卢至的故事.讽刺喜剧,刻画卢至,淋漓尽致,卢在路上拾一文钱,不知如何处置,"藏在袖子里,恐怕洒掉了;藏在袜桶里,我的袜子又是没底的;藏在巾儿里,巾上又有许多窟笼……"最后决定买芝麻,还要躲到深山密林里去吃.这些描写深刻揭露了剥削者的贪婪,吝啬,颇有现实意义.
4,王衡《郁轮袍》:
揭露科场黑暗,写王推化名王维骗取状元,王维反受坎坷的故事.
5,孟称舜《桃花人面》:
歌颂纯洁的爱情.
第二节 明代传奇
戏剧中的"传奇"指以南曲演唱为主的长篇戏曲,实际上是南戏的改称.
一,明初传奇创作沿袭高明《琵琶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的原则,封建说教倾向更明显,代圣人立言的八股风气也充斥在传奇作品中,如邵灿《香囊记》,丘浚《伍伦全备记》便是代表,图解封建道德.
此时也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作品,如由元杂剧改编的《南西厢》,《幽闺记》,以三国故事题材的《连环记》,《古城记》,《草庐记》,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木梳记》.这些戏语言质朴,舞台影响大,为明中后期戏曲创作的转向提供了借鉴.
二,明中叶"三大传奇"与明传奇的新气象(嘉靖时期):
1,梁辰鱼《浣纱记》:
首次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
昆腔是一戏曲唱腔,始为苏州昆山一带流行的戏曲唱腔.创始于元末,元末明初的硕坚是对昆腔进行加工提高的戏曲音乐家,后来又有昆山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经改革后的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点,同时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
《浣纱记》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予昆腔以舞台生命.它通过西施,范蠡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演出吴越两国的兴亡,它展开了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王夺霸的历史场面,反映出国家兴亡的历史规律.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西施,范蠡在国难当头之际牺牲个人幸福有爱国行为,越王勾践刻苦自励而强,吴国君臣昏聩权诈而败亡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亦能让人联想到明中后期的政治状况.
在艺术上,它以"新声"昆腔谱写,清丽悠扬的声腔和丰富而极有表现力的伴奏乐器,令人耳目一新,其以生旦爱情抒写兴亡感慨的写法对后世传奇中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有很大影响(在戏剧史上影响巨大).
2,李开先《宝剑记》:
《曲海总目提要》云:"李开先撰林冲被高俅父子陷害事……借以诋严嵩父子耳."说明此剧反映了明中叶的政治状况,是作者感于现实的发愤之作.
其情节与《水浒传》不同.林冲因征方腊之功任征西统制,上本弹劾高俅,童贯,贬为巡边总旗,由张叔夜提拔为禁军教师,又劾高俅等奸臣,高俅设计,以看宝剑为名诓其入白虎堂,而发配,终逼上梁山,最后以"剪除权奸"为条件接受招安,夫妻团圆,高俅父子问斩.
剧中林冲是一位刚烈,嫉恶如仇,宁折不弯,豪气干云的英雄形象.全剧写忠奸斗争,主题鲜明,表达剪除奸恶,修明政治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当时舞台影响广泛,"足以寒奸雄之胆而坚善良之心".
3,无名氏《鸣凤记》:
真实地反映嘉靖时期严嵩权奸集团与以夏言,杨继盛为代表的正直忠义的十位朝臣的斗争,为反映重大现实事件的时事剧,突破了传奇写家庭生活,儿女情长的惯例,打破了生旦团圆的旧套.
现实情强,影响大,"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
这三大传奇给明传奇剧坛带来了新气象,对社会人生,国家兴亡命运表示了极大关注,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戏曲唱腔,戏曲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明中叶激烈尖锐的政治斗争,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激发了戏曲作家的政治热情与社会责任感.
三,明后期的传奇创作:
明后期是传奇创作的繁荣期.在此时期,大批剧作家涌现,如万历年间的汤显祖,沈璟,高濂,周朝俊,屠隆,梅鼎祚,孙仁孺,王玉峰,天启,崇祯时的王骥德,吕天成,吴炳,孟称舜,袁于令,范文若,阮大铖等;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戏曲创作的流派的正式形成和相互竞争.这个时期的主要流派有强调格律的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重视内容辞采的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和讲究辞藻用事的骈俪派.
前两派是万历年间有理论,有作品而相互对立的两大派.
1,吴江派:
以沈璟为代表.沈璟(1533—1610),字伯英,号宁庵,词隐,江苏吴江人.万历二年进士,官至光禄寺丞,壮年辞官,放情词曲,广蓄声伎,艺术生涯长达三十年,有剧作十七种,总称《属玉堂传奇》,今存《红蕖记》,《埋剑记》,《义侠记》,《双鱼记》,《博笑记》等七种,订定《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义侠记》成就较高,写武松逼上梁山事,平铺直叙,以写小说的方法来写剧,关目平板).
其创作注重音律,有的过分拘守之,同时又存在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的一面,吕天成《曲品》说他创作"命意皆主讽世",思想意义远在以还必须反理的"临川派"之下.
吴江派强调场之曲,强调舞台性,反对案头之曲,不满汤显祖的临川派在戏曲中不大遵守格律.汤显祖强调文学性,(以王维"雪里芭蕉"为例)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反对吴江的"法胜于词","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两派分歧的焦点在于:一偏重舞台性,一偏重文学性.二者都有合理的一面,又不可避免地有片面性.
吴江派作家:卜世臣,吕天成,沈自晋,叶宪祖,王骥德等,但其传奇作品多不传世,其见解与沈璟并不完全一致,如沈自晋就能谨守家法而兼顾神情,还能调和吴江临川两派,令汤显祖亦表赞赏而无间言.吕天成,王骥德等理论家的看法也较持平,既宣扬吴江"法律甚精"的长处,也不回护沈璟"法胜于词","毫锋殊降"的不足,又能肯定汤显祖"奇丽动人","境往神来"的优点,吕天成尤提出:"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这样才能成"双美".
2,临川派"
代表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人.但他们大多只继承汤显祖的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往往忽略其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1)吴炳:
江苏宜兴人,中进士后为江西提学副使,明亡时被俘,绝食死.著《粲花斋五种曲》,如《绿牡丹》,《疗妒羹》,《画中人》等,全写爱情婚姻题材,企图写出男女真情,颂扬情的力量,但并未正面描写爱情与礼教的冲突,更没有展开对扼杀男女爱情的程朱理学的批判,大多摆脱不了才子佳人恋爱,小人从中捣乱的俗套,过多纠缠于误会与错认.
(2)孟称舜:
《娇红记》为一著名悲剧,写王娇娘与申纯相爱,双双殉情而死的故事,用白描手法,传情写态,真切感人.
(3)阮大铖:
安徽桐城人.明末为光禄寺卿,附魏阉,品行卑污,人号之"阮髯".但有才情,诗文词曲俱佳.
附:阮大铖人格颇为人不齿,好逢迎弘光帝,一奸臣,一昏君,可堪绝配.弘光爱听戏,阮善写戏,因而王士祯云:"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但才情不俗,天资极高,颇似汪精卫.其诗文戏曲大受人激赏,陈三立云其诗风近于韦,孟.如:
漠漠江天雨雪飞,看君挂席复言归.
残年灯火相思紧,乱后渔樵生事微.
白发共衔寒夜酒,青山独掩冶城扉.
石门且唤春波绿,烟草为予拂钓矶.
(《送吴伯纯还皖上》)
闲身同古木,寒尽不知春.
偶及平生事,还悲梦里人.
飘风怜絮旨,空水悟莲因.
坐待霜松月,还来洗劫尘.
(《与马瑶草同宿范华阳居,瑶草述其逝姬有感》)
有传奇十一种,皆为浪漫喜剧,其中以《燕子笺》为较有名,主要写燕子衔郦飞云所题词笺为霍都梁所拾而喜结良缘,奇巧之构思完全建立在错位的偶然性上,思想内容较为苍白.
阮大铖善用误会之法写戏,在关目设置,曲辞科白等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思想上较为平庸浅薄.
3,骈俪派:
【此派提法,采自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艳品"一目,其评语云:"骈俪之法,本于《玉玦》."王骥德《曲律》称为文词派,吕天成《曲品》称为"骈绮派",王世贞《曲藻》以之为吴中扔,近人吴梅以之为昆山派,云:"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家."——《中国戏曲概论·明人传奇》】
作家与作品:
(1)郑若庸(嘉靖时人)《玉玦记》
(2)陆采《明珠记》,《怀香记》
(3)张凤翼《红拂记》,《祝发记》
(4)屠隆《彩毫记》,《昙花记》
(5)梅鼎祚《玉合记》,《长命缕》
(6)许自昌(万历时人)《水浒记》,《橘浦记》
特点:一意追求词藻华丽,大量用典,甚至堆砌古书成句,或药名,花名入曲辞以炫其淹博,连宾白亦用骈句或四六而不顾及人物身份;思想内容上高下不等,题材多采自历史,关目多冗杂散漫,多陈袭而少独创.它的出现代表着南戏走向完全的雅化,案头化.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徒逞其博洽,使闻者不解为何语,何异对驴而弹琴乎!……无论田畯红女,即学士大夫能解其何语者几人哉!"
四,汤显祖及其"玉茗堂四梦":
1,生平,著述:
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
生于书香世家,家富藏书.四赴春闱,本应高中,皆因不肯阿附而忤权贵落榜,34岁(1583)时张居正死才中进士,又不肯阿附权臣而任以小吏.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疏》,评朝臣及神宗政绩,忤帝,贬官,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辞官归里.
回里后,自建玉茗堂清远楼,潜心戏曲创作,当年就写成《牡丹亭》,又陆续写成《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又改写早年之作《紫箫记》为《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
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尺牍》.今人将之与戏曲合编为《汤显祖集》.
2,交游,思想:
(1)在哲学上:对其思想影响较大的有,罗汝芳(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为汤显祖的老师,汤在少年时便通过他而接受了王学左派的影响,江西是泰州学派的盛行地区.罗尚自然人性,倡"赤子良心"),达观禅师(反对程朱理学,汤显祖以之为挚友),李贽(倡童心说).汤称后二人为一雄一杰.
罗汝芳,李贽,达观等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对和蔑视礼教,抨击权贵豪门,揭露政治腐败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提出了"贵生学"(天地之性人为贵),"主情说"(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晚年感于人生仕途,有皈佛入道思想.
(2)政治上:
与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东林党人结为好友,见解一致.因而政治上反对权奸误国,主张仁政爱民.
(3)文艺上:
与徐渭为忘年神交,多有诗书往来,共同反对拟古复古思想,推崇其浪漫精神;又 与袁宏道有交往,赞同"公安三袁"的创作主张,讲究创作中的自然灵性.
这些文艺思想反映在其戏曲创作上则有如下美学思想:
一,倡神情至合,描绘理想境界,成理想与浪漫的美学风格.
二,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
三,反对斤斤于音律,反吴江派,对吕天成,沈璟妄改己作表示强烈不满.
3,"临川四梦":
(1)《紫箫记》:
为早期不成就之作,于万历5年至7年(1577—1579)写于临川,取材于唐蒋防传奇《霍小玉传》,写李益与霍小玉之爱,将小说中的悲剧改为团圆结局,李益由一负心汉改为痴情人而又建立功业,可初步窥见其"有情之天下"的创作意趣和功利思想.此剧词采华美,宾白骈俪.
(2)《紫钗记》:
情节较前复杂,矛盾冲突较强(增卢太尉这一对立面人物,结构上谨严,少枝蔓.
(3)《南柯记》:
本唐传奇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醉卧榻上,梦入槐安国,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颇有政绩,之后拜左丞相,威权日炽,骄纵荒淫,终为国王所逐,醒后由老僧点明,方知槐安国即庭中槐树蚂蚁洞,乃大悟成佛.
(4)《邯郸记》:
本唐人沈既济《枕中记》,以梦写政,写士子卢生于邯郸道中旅舍中枕吕洞宾授之一枕,浑然入梦,梦中娶有财有势的妻子崔氏,以贿中状元,为朝廷屡立功勋,但遭奸臣陷害,几欲身首异处,赖崔氏势大才得以脱险,奸臣伏诛,作了廿年太平宰相,以荒淫无度亡身,醒后方知一场春梦,黄梁犹未熟,由此看破红尘,随吕翁入道.
以上二剧以梦写政,批判"恶情",写淳于棼,卢生的堕落,俱为政客形象.【情为与生俱来的情欲,需求和欲望,包括真情恶情,前者是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控制,对理想爱情,人生幸福和太平政治的追求.】
(5)《牡丹亭》:
又名《牡丹亭还魂记》,为汤显祖最为得意之作,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话本小说),变动较大.
故事情节梗概:南宋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其女儿杜丽娘,在梦中见一书生折柳向其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后,她便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此时,杜宝转官淮安,乃葬丽娘于牡丹亭畔,三年后,广州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终日把玩.丽娘幽魂出现,又与柳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丽娘复活后,与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许婚.杜宝见了大怒,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挖女坟.正好梦梅得中状元,乃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到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
主题上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继承了《西厢记》肯定爱情反对礼教的主题,同时它通过对"至情"和青春人性的颂扬,又具有了自己的时代特色,不仅颂扬爱情,而且以情反理,有了个性解放的思想意义.
全剧贯串着"情"与"理"的斗争."情"表现在杜,柳二人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上,"理"则主要表现在封建伦理纲常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束缚.全剧即全力颂扬柳杜二人的至情,作者在"题词"中描绘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所谓至情(即"情之至也"),即超越生与死,世间与幽冥,时与空.可惊天地泣鬼神的真情,杜丽娘那种"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情",如厉风,像狂飚一样,可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的一切堤防,樊篱,杜丽娘在现实中不能得到的爱,在幽冥之中仍然通过执着的追求而获得.
汤显祖的以情反理主张,直接针对宋明理学家们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大力张扬人性【"理"是宋明理学——儒学的一种——提出的哲学范畴,一种宇宙本体,是善的,存乎人心,代表封建伦常观念,与人欲相对,欲是蒙蔽天理,扼杀天理的东西,是恶的,为趋善去恶,人只有"去私欲,存天理".在这哲学主张下,人的自然欲求和正常欲望被压抑扼制,具有反人性,不人道的倾向,如程颐云:"饿死事小,失节事极大"——清代进步思想家戴震指为"以理杀人"】.
杜丽娘是封建社会中青年叛逆者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她生于名门,养于深闺,四面高墙再加上严酷的礼教将她与现实隔离,比崔莺莺更不幸,除了父亲与老师而外不见任何男性,父母一心一意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把她培养成标准的封建淑女(封建淑女:知书识理,娴雅温驯,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婚后相夫教子,恪尽伦理纲常),甚至连午睡一回也被视为大逆不道,家中的后花园虽近在咫尺却如远隔天涯.但是,她有着爱自然,爱美,爱生活的天性,在礼教的压抑下,这种天性正顽强地蛰伏着.《诗经》中那古老的恋歌,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大自然春色的诱发,在她内心更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刺激了要求个性解放和追求幸福爱情的强烈情绪,使她深感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婚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使她明白了自己应当及时追求本应属于她自己,本应追求的东西."人生一世,草长一秋",不及时追求,将成人生之恨憾.于是她渴望爱情,在梦中接受柳的爱情,醒来便决定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当她发现现实中找不到她的"梦"时,便同环境决绝,以死来抗争.("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遂感梦而死.她伤情而死并不是她生命的终结,而是她理想生活的开始,是她执着追求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她的追求更大胆,更热烈,也更坚定.其幽魂与柳生相会,获得了理想的爱情,死而复生,为争取家庭,社会对他们爱情婚姻的承认,争取合法地位,二人同往淮安求父母许婚,杜宝不认,她又勇敢地在金殿上为自己辩护.
故事最后结局虽然是皇帝公断,夫妻团圆,但仍没有淡化全剧所揭示的情与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封建专制主义的尖锐对立,作品思想上的意义正集中体现在这种矛盾对立上.这种对立围绕在柳,杜与杜宝之间展开,除了成功塑造柳杜外,它还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杜宝.
杜宝:封建正统的代表人物,政治上清廉正直,公而忘私,忠心维护封建统治,他还进行过抗金斗争,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不啻封建社会的正派人物与中流砥柱.在家庭中恪守封建礼教,对女儿专横,冷酷,宁可牺牲女儿的青春幸福,也要坚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户观念,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卫道者.
与杜宝相类似的另一人物,是陈最良,六十多岁,是一个"从不曾游花园",从不知伤春的"老村牛",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毒害很深的旧式文人,一个封建礼教培植出来的活标本.迂腐而呆板,僵化,无独立人格,思想空虚,甚至下流.
4,"临川四梦"的艺术特色:
"四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1)王骥德《曲律》:把汤显祖评为"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2)清初朱彞尊:"义仍填词,妙绝一时,源实出于关马郑白."(《静志居诗话》)
对四梦各剧,前人也有高下评价.如梁廷柟《曲话》云:"玉茗四梦,牡丹亭最佳,邯郸次之,南柯又次之,紫钗则强弩之末耳."
在明后期剧坛上的流派中,吴江派强调舞台性而忽视思想和文学性,而骈俪派重典雅和堆砌辞藻,脱离舞台实际,文学价值又不突出.而汤显祖卓然自立,自成一家,在戏剧文学史上,他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剧作家,是把传奇这种体制发展到顶峰,代表传奇最高成就的戏剧文学家.
其主要艺术成就在于:
(1)运用浪漫手法:
四剧皆写到了梦,以梦来刻划人物,以梦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梦来反映现实,普遍运用梦境是其浪漫构思的一个主要手段,如《南柯记》,《邯郸记》主要以梦境来写现实(《南柯记》共44出,有33出写梦,《邯郸记》共30出,有26出写梦),让卢生,淳于棼身上的功名心,权力欲在梦中得到充分展现,二人在现实中穷愁潦倒,梦中大富大贵,一个作了二十年的南柯太守,一个经历了六十载的宦海生涯,而一觉醒来,余酒尚温,黄梁未熟,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对比和反差,虚与实相互映衬,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出功名虚幻,人生如梦的观念,从而体现出对社会,官场的批判.
特别是《牡丹亭》的创作方法更为大胆,全剧构思和人物塑造都主要以梦或幽冥这个特定的环境来进行,梦中相恋,人鬼成亲,死而复生的情节有力地表达出"情"的至善至真,"情"的伟大,有情可以超越三界轮回,"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惊天地,动鬼神,可见天地之间,唯"情"为大,相形之下,"理"却十分冷酷残忍,虚伪丑恶,可见梦境等浪漫手法的运用使此剧具有了纵横捭阖的美学特征.
(2)语言风格极富特色:
可以说这是读者听众最直接的一个感受,总而言之,语言秾丽华艳,妖冶动人,意境深远,让人觉得汤显祖如诗人中的李贺,李商隐.(《牡丹亭》继承了我国文学史上关于女性幽灵文学的成果,如李贺《苏小小墓》.亦一发展)
王骥德《曲律》云四梦"婉丽妖冶,语动刺骨".
作者爱用前人没用过的词藻,爱用前人没用过的语法,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风格迎面扑来.
同时,他不因重文采而轻本色,语词尽管绚烂多彩却也生动贴切,非那些虚有其表的镂金错采,剪红刻翠的雕凿作风可比.陈继儒评云:"独临川最称当行本色."(《批点〈牡丹亭〉题词》)
前人评"四梦",尝注意到了汤显祖写剧好施才情,过分追求奇巧的一面,确乎如此,剧中语言有时流于艰深,甚至晦涩,由于他好使才逞性,使"腐木败草,时时缠绵笔端"(《曲律》).李渔《闲情偶寄》认为《牡丹亭》曲辞"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评论或有未当,但也道出了剧中一些语言的特点.
说到"四梦"的弊病,有:
《紫钗记》关目稍冗漫,辞语带繁缛;《牡丹亭》结构上有枝叶散漫,头绪纷繁,剧情拖沓的毛病,前人也有指出剧中有些描写庸俗,色情,也低级的插科打诨,有害思想主题的严肃和艺术形象的完整.
至于后二剧,戏剧艺术的成功较全面.近人吴梅认为后二梦"直截了当,无一泛语,增一折不得,删一折不得."(《戏曲概论》)
"四梦"的共同缺陷:不合音律.《曲律》云:"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亦好使才情所致.
5,《牡丹亭》的影响:
它是继《西厢记》之后的爱情剧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极大.有娄江女子俞二娘,冯小青,内江女子事.俞二娘酷嗜此剧,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年十七怨愤而终,汤闻之,作《哭娄江女子二首》以吊之;冯小青,广陵人,年十六嫁杭州冯生为妾,受大妇折磨,仅两年卒,留诗曰:"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内江女子,自矜才色,不轻许人,读《还魂》而悦之,往访汤,愿奉箕帚,见汤皤然老翁,乃叹曰:"吾生平慕才,将托终身,今老丑若此,命也."乃投于水.
吕天成《曲品》卷下云:"杜丽娘事,果奇.而著意发挥怀春慕色之情,惊心动魄.且巧妙叠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