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花的文章门内部顾客不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8:39:48
有关花的文章门内部顾客不好有关花的文章门内部顾客不好有关花的文章门内部顾客不好——《栀子无言,香盈十步》是什么时候栽下的栀子树?长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过了许久.我也是偶尔的一瞥,才窥视到颗颗青碧的花蕾

有关花的文章门内部顾客不好
有关花的文章
门内部顾客不好

有关花的文章门内部顾客不好
——《栀子无言,香盈十步》 是什么时候栽下的栀子树?长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过了许久.我也是偶尔的一瞥,才窥视到颗颗青碧的花蕾,在叶间冒出来,簪着星光似的,倔强地内敛着自己的细致与生动.在我的记忆里,栀子是沉默的、不引人注目的开花的树.我爱兰花的清雅,木棉的热烈,樱花的娇艳、紫荆的媚惑……但我又常惦念栀子默默的风雅别致.栀子在南方,花开得非常早.三月开始萌结新蕾,四月中旬就相继地旋开淡绿的纹,露出洁白的花瓣来.那些花,丰腴肥美,芳香馥郁.风一阵阵地吹拂着,逼人的清气直入肺腑,偶尔的阳光投下来,将栀子柔和的白映得熠熠生辉,花蕊鲜黄鲜黄的.远远地看着,竟像是乳白色的冰淇淋里勾上那么一点蜜,沾了绚灿,叫人心里直透着凉凉的香气,人在栀子树边呆着,是一步也不肯挪开的.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路边见着开得漂亮的花,千方百计要弄一两株回家;长得纤细秀气的草,也是挖回家,种在小花园里.寻常的植物,一到了我的小花园,就变成了宝贝,谁也不许动的.我尤其不许别人碰我的栀子花,要是不知情的人碰巧到我们家来,见花开得好,顺手摘一朵,让我知道了,肯定要生一场闷气,怪责别人不懂得怜惜.白白的,香香的,在树上能开好几天呢.摘下来要不了多久,洁白的花瓣就变黄了,多可惜啊.不过后来我很舍得把栀子的花和叶摘下来.我们家的枫儿,小时候长得胖乎乎的,皮肤雪白雪白的,水灵灵的很招人爱.可是她每年三四月都会有过敏的症状,常用手在身上东挠挠西挠挠,抓得身上一条条的红痕,还不停地说痒.医生说小孩子身上燥热,让给吃一些清肺凉血的中药.可是枫儿哪里肯吃又苦又臭的中药啊?看着黑褐色的汤药就猛地摇头说“不”,威迫利诱全不好使.家里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作替代,可又不能让她就这么挠下去.我只得去花园里,把开得正盛的栀子花剪下来,采几棵路边青,再添上一点金银花,连花带叶熬成水,兑到洗澡水里面,洒上几朵新鲜的栀子花,弄得香气四溢的再让枫儿泡澡——栀子花、路边青,金银花,都有凉血清热利湿的功效呢.说来也怪,枫儿那时不过是个一岁多的小娃娃,竟然喜欢栀子花,泡在浴盆里面,口齿不清地说“香香”,玩得不亦乐乎.那一季的栀子花,开了近一个月,枫儿就洗了一个月的“栀子香香澡”,不再东挠西挠了,当然也不再说痒了.枫儿慢慢地长大了,晓得了栀子的好处,也变得跟我一样,时时爱惜着园里的花草,不肯让人轻易就伤了它们.想来,栀子,已经用一种馥郁的香气,一种良药的苦心,在一个初春般鲜嫩的孩子生命里激起了涟漪.“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看来栀子不单花可清肺凉血,果实、叶、根都各有用途呢.杜甫的一首诗,竟将栀子的妙处都道尽了.只是花园里的栀子,多作观赏用.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有这样的一段:“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 ‘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水横枝”其实就是栀子枝,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提到的花并不多,栀子是一种.鲁迅先生写这段文的时候,大概是六七月,栀子花开尽了,剪一段栀子枝,也可聊以消暑.栀子的叶,一年四季都浓碧发亮,革质肥厚得连风吹过都不会发出簌簌的声响.我是不怎么怕热,所以不曾有剪“水横枝”的经验.可南方的夏天,是热得连虫子都要避暑的.园子里的栀子树,每年都会聚集许多不知名的鸣虫,缤纷热闹地开一季的演唱会.它们在叶子底下彻夜鸣唱,有时竟唱断了我的梦乡路.午夜醒来,枕上倾听,心思异常澄澈.仿佛那谢去已经有些日子的栀子花,袭人幽香不变,依然是宋时朱淑真笔下香清水影寒,玉质无暑意的可爱模样.听着虫鸣,将栀子,从亘古以前,想到亘古以后,慢慢地又睡着了.隔天早晨,到花园里看一眼栀子树为鸣虫们撑起的一片清凉,又看看云天浩浩,艳阳炙人,就有栀子早谢,长夏不尽的遗憾.夜里感觉到的舒爽,就像偶尔跌落到脸上的露珠,欲待寻时,却摸不着痕迹.于是只好在酷热之中,安静地等待又一年的栀子花开,香盈于室.

还行

爱的使者——萱草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
先秦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爱而...

全部展开

爱的使者——萱草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
先秦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失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自古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得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得更为安然。
《诗经》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爱,却又没有办法和爱人相见,而生的琐碎还要继续,为了心态放得平和,只有忘忧才能做到,这可能是朱子的意思了吧。不管对错,这都是我的猜测。我喜欢萱草长在自然里的样子,喜欢它丛生的剑叶和奔放的花,有雪青的,鹅黄的,愤红的……不是单纯的颜色使我产生联想,而是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间,让人想起人心上背负的忧郁和一点痴迷的坚定的目光。这是一副周全的爱的样子。
在1907年5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中,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征母亲花之前,萱草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中国人懂得母亲,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并且在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以萱早作为母亲草的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深爱的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似乎是个温暖的表达,却很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特质。
相思之爱、亲子之爱的互通当中,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记得一篇写得极凄美的文字,见着文章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萱”字,在这份凄美之外,却又突然感觉到一点爱的气息,竟然怀着温暖的心,再去品读文章里飘渺而又坚定的情绪。现在想起来,这些应该都是萱草的功劳了。
网上,一群认识的朋友,曾经为萱草和黄花菜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争得不亦乐乎,写这些文字记起这件事,想来争来争去的,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的缘故吧!
抿嘴一笑的——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
四月里浮云一般的被嗡吟之声逗弄得含笑不语的粉色桃花,花自飘零果初生里满山上被绿色浸染的桃林,枝头盈满蜜汁将熟未落等着人摘的桃子,是自童年就印在脑海里的自然画面。在这些自然的欢笑和惆怅的缝隙里,有我的童年,和只有那双童年的眼睛才能看到的,关于人生的令人好奇和困惑的纯净阳光。我在桃林的清香里睡着的时候,是在一张人生未醒的温床上。
桃子由野地进入家园,并和不同时代的人们温暖和谐地相处,从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天上蟠桃园某棵性灵的桃树犯了天庭的戒律遭罚落入人间一样。它默默地在香气缭绕的皇厅供桌上,在面黄肌瘦的山民们裂岩沙砾般的手心里,在文人骚客悲情牵眷的文字中,一直陪伴并见证人和时间这一对冤家永恒的纠葛史。这里的桃是妖娆的,美得“灼灼”,是诱惑性的。这诱惑男人爱,女人也是一样爱的。
桃子,是既被归入圣品,又能走入任何人手里的平凡又神奇的物件;桃木也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地开始踏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上。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用蜜露日积月累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我想。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历经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有女同车——木槿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颜如木槿,这是意识里可以呼吸的肤色,感觉里带着露的花。体态轻盈优美,几欲迎风翱翔,仙女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晶莹佩玉随风叮当,举手投足,无不优雅,待人人接物,无不贤淑,这是懂得人心,懂得万物的气象。古人眼里的美女,即使用现在的标准也一样是美女,只不过,这样的美女,和现代概念里的美女相比……还是不要比了吧,品位和口腹之际欲,总是不需要比的。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暮谢,瞬间之荣,来去匆匆。这是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的美艳如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地记在心底。和舜华之女同车,永远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吧!木槿花,像是仲夏夜的梦之花,朝开暮谢,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有欢喜,似乎朝暮不是一瞬,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的。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车同行,一定要面朝晴天旷海,胸画十字,默默祈愿,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相随着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的一瞬间,记忆里久远的美丽,还有我们时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祷。
木槿,在植物里是大美女,在《诗经》里也一样是大美女。
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里藏着这样一幅朦朦胧胧的图画:一个虽有点遗憾,但也心满意足的女子在想:念想,是一种无用之物吧,走过绿茸茸的灌木丛,穿过俊秀挺拔的松林,梦里曾经遇到的那个人物始终没有见到,却在无意间遇到了这个像风摇荷花水摆游龙(指荭草)般的狂且狡黠的爱人,然而,终归还是遇到了这个让我心生喜欢的人,我且来在这花香碎草间,用男人的虚荣来调笑刺激一下这个约会总是迟到的人吧!
道德家在《山有扶苏》里看到的是对人心善恶不辨的讽喻;性学研究者则说这首诗是古代同性之间非常态的戏词;但更多走在历史台阶上的人,则在《山有扶苏》里看到的是一个情窦已开的浓情女子戏谑情人的欣悦欢喜的情态。也正是在这份欢喜里,我才更多地去注意,长在2000多年前洼地池沼里的荷花,是如何通过时间的波动纹理,把说不尽的美和道不透的智慧,在芙蓉色和莲子心里让我感觉到。
作为荷花故乡的中国,有着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独特的荷文化。荷花的身份,在自然、社会、艺术各个领域里,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对入世的君子,长于污淖而独清于天下的荷花,可以映照一颗清虚正直、光明磊落、萧雅高洁的心。儒家那些治世贤者,无不在思虑天下人心利益交变的时候,依然保持一颗淡泊宁静、出于世外的莲子之心。
至于说到女子,让我们先来混淆荷花和莲花的说辞。其实,荷花和莲花指的都是一种植物,只有叶贴水面而生的睡莲和叶出水面而生的荷花之间,才有科属上的区别。古时有芙蓉貌、金莲足、水莲步的食之可化、手握成水的女子,和我们今天带着更多性符号的时尚美女的概念,有着不同时代里相似的时代意义。但在质上,“莲妹”和“美女”并不是同一层次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一个人仪容和心性的融合,而“美女”概念里浓厚的物质背景,则少了怜惜,缺了懂得自性的深层滋味,还需要进一步借助其他概念,才能表述现代女性美的整体内涵。说一个女子有芙蓉之貌,另外的一层意思,则是说她身具中国女性的传统之美——幽香、解语、内敛、挚情、冰清玉洁。烂俗娱乐世纪里的芙蓉女,仅仅只是名利之下的畸变之物。
丹青大师们笔下的荷花,多泼墨朦胧。独枝俏立,如青春少女;斜枝承物的,则是动态自然与静态景致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某种意义上,那些在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水墨荷花图里,藏的不是自然一物,而是做画者为画、为人的一颗执著不休、探幽入微的心。
食文化里,我在深圳吃过不能忘怀的荷包饭。用筷子拨开荷叶,酥软米粒的清香就会在眼前飘渺升起,雅趣和胃口能够在这股香气里一起洞开。藕片,酸甜苦辣的吃过很多种,都是北方南方的家常菜。听朋友提起过莲花羹,我没有吃过,想象里,莲花在这样的精致菜式里,应该只是一个连接美和雅的配饰吧。食文化里,和荷有关的名菜数不胜数。关于荷花,除了它内里的美,口舌上的舒畅感,对我来说,是个不算新的新发现。
在公园里看风摇荷花,如果不做任何联想,很自然地觉得,它的美是那么普通自然,给每一个在风雨的伞下、暖阳的光里的人,欢欢喜喜地送来一瞥的清澈和一望的欢喜,这份清澈和这份欢喜。就在这么不阒痕迹的相遇里,从我们心里被带到无数和我们生命相连的事物中去。
“莲生花”,说的是佛祖的降世。佛的一字净,也就是“空”,正是莲花所含的清净无尘中“无”的意思。佛教高僧的心在佛教典籍里被说成是莲花心,修行越高,则莲花覆盖的空的世界越广阔。莲花心一失,所谓的高僧也就和六根不净的常人没有多少区别。佛祖、菩萨脚下祥瑞之气缭绕的莲台,对宣传宗教教义来说,只是一个浮在外表的象征性的道具而已。如果能够从莲台的空无里看到穿透事物本象,来去无碍的那只断执破惑的手,《金刚经》里“金钢”二字的含义,也就能够理解一部分了吧,这段话算是说给自己听的。
我认识的女孩子里,只有一个进入过记忆里的“莲”字。这个“莲”字,在水波浮荡的生活里,水打浪打,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剩下的,只是一个连回忆都变得模糊的影子。《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里欢喜爱恋的影子,和我的记忆里模糊不见的一点点几乎没有存在过的影子,连成生活浮波上的两片荷花的水瓣。文章写完的时候,它们也随波潜入夜,相见了无痕了。

收起

——《栀子无言,香盈十步》
是什么时候栽下的栀子树?长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过了许久。我也是偶尔的一瞥,才窥视到颗颗青碧的花蕾,在叶间冒出来,簪着星光似的,倔强地内敛着自己的细致与生动。
在我的记忆里,栀子是沉默的、不引人注目的开花的树。我爱兰花的清雅,木棉的热烈,樱花的娇艳、紫荆的媚惑……但我又常惦念栀子默默的风雅别致。
栀子在南方,花开得非常早。三月开始萌结新蕾,四...

全部展开

——《栀子无言,香盈十步》
是什么时候栽下的栀子树?长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过了许久。我也是偶尔的一瞥,才窥视到颗颗青碧的花蕾,在叶间冒出来,簪着星光似的,倔强地内敛着自己的细致与生动。
在我的记忆里,栀子是沉默的、不引人注目的开花的树。我爱兰花的清雅,木棉的热烈,樱花的娇艳、紫荆的媚惑……但我又常惦念栀子默默的风雅别致。
栀子在南方,花开得非常早。三月开始萌结新蕾,四月中旬就相继地旋开淡绿的纹,露出洁白的花瓣来。那些花,丰腴肥美,芳香馥郁。风一阵阵地吹拂着,逼人的清气直入肺腑,偶尔的阳光投下来,将栀子柔和的白映得熠熠生辉,花蕊鲜黄鲜黄的。远远地看着,竟像是乳白色的冰淇淋里勾上那么一点蜜,沾了绚灿,叫人心里直透着凉凉的香气,人在栀子树边呆着,是一步也不肯挪开的。
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花花草草,路边见着开得漂亮的花,千方百计要弄一两株回家;长得纤细秀气的草,也是挖回家,种在小花园里。寻常的植物,一到了我的小花园,就变成了宝贝,谁也不许动的。我尤其不许别人碰我的栀子花,要是不知情的人碰巧到我们家来,见花开得好,顺手摘一朵,让我知道了,肯定要生一场闷气,怪责别人不懂得怜惜。白白的,香香的,在树上能开好几天呢。摘下来要不了多久,洁白的花瓣就变黄了,多可惜啊。
不过后来我很舍得把栀子的花和叶摘下来。我们家的枫儿,小时候长得胖乎乎的,皮肤雪白雪白的,水灵灵的很招人爱。可是她每年三四月都会有过敏的症状,常用手在身上东挠挠西挠挠,抓得身上一条条的红痕,还不停地说痒。医生说小孩子身上燥热,让给吃一些清肺凉血的中药。可是枫儿哪里肯吃又苦又臭的中药啊?看着黑褐色的汤药就猛地摇头说“不”,威迫利诱全不好使。
家里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作替代,可又不能让她就这么挠下去。我只得去花园里,把开得正盛的栀子花剪下来,采几棵路边青,再添上一点金银花,连花带叶熬成水,兑到洗澡水里面,洒上几朵新鲜的栀子花,弄得香气四溢的再让枫儿泡澡——栀子花、路边青,金银花,都有凉血清热利湿的功效呢。说来也怪,枫儿那时不过是个一岁多的小娃娃,竟然喜欢栀子花,泡在浴盆里面,口齿不清地说“香香”,玩得不亦乐乎。
那一季的栀子花,开了近一个月,枫儿就洗了一个月的“栀子香香澡”,不再东挠西挠了,当然也不再说痒了。枫儿慢慢地长大了,晓得了栀子的好处,也变得跟我一样,时时爱惜着园里的花草,不肯让人轻易就伤了它们。想来,栀子,已经用一种馥郁的香气,一种良药的苦心,在一个初春般鲜嫩的孩子生命里激起了涟漪。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看来栀子不单花可清肺凉血,果实、叶、根都各有用途呢。杜甫的一首诗,竟将栀子的妙处都道尽了。只是花园里的栀子,多作观赏用。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有这样的一段:“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 ‘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水横枝”其实就是栀子枝,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提到的花并不多,栀子是一种。
鲁迅先生写这段文的时候,大概是六七月,栀子花开尽了,剪一段栀子枝,也可聊以消暑。栀子的叶,一年四季都浓碧发亮,革质肥厚得连风吹过都不会发出簌簌的声响。我是不怎么怕热,所以不曾有剪“水横枝”的经验。可南方的夏天,是热得连虫子都要避暑的。园子里的栀子树,每年都会聚集许多不知名的鸣虫,缤纷热闹地开一季的演唱会。它们在叶子底下彻夜鸣唱,有时竟唱断了我的梦乡路。
午夜醒来,枕上倾听,心思异常澄澈。仿佛那谢去已经有些日子的栀子花,袭人幽香不变,依然是宋时朱淑真笔下香清水影寒,玉质无暑意的可爱模样。听着虫鸣,将栀子,从亘古以前,想到亘古以后,慢慢地又睡着了。
隔天早晨,到花园里看一眼栀子树为鸣虫们撑起的一片清凉,又看看云天浩浩,艳阳炙人,就有栀子早谢,长夏不尽的遗憾。夜里感觉到的舒爽,就像偶尔跌落到脸上的露珠,欲待寻时,却摸不着痕迹。于是只好在酷热之中,安静地等待又一年的栀子花开,香盈于室。
回答者:红颜百合 - 秀才 二级 3-22 16:29
爱的使者——萱草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国风●卫风●伯兮》
先秦至今,萱草最初落在人心上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爱人的一点相思。爱而不能相见,只能背靠着秋树,对着失落的天空喃喃倾诉,长久之间,竟生出爱的病症来。这是自古痴情的样子,无论是应对古代的伦常戒律,还是今时欲望浮泛的道德影子,这种情态总会让人感动,因为爱着的人总比无爱的人要来得幸福,痴情的人总要比在爱里飘忽不定的人来得更为安然。
《诗经》里的谖草,指的便是萱草,朱子注的《诗经》里,解“谖”为忘忧之意,所以萱草又有忘忧草的美名。爱,却又没有办法和爱人相见,而生的琐碎还要继续,为了心态放得平和,只有忘忧才能做到,这可能是朱子的意思了吧。不管对错,这都是我的猜测。我喜欢萱草长在自然里的样子,喜欢它丛生的剑叶和奔放的花,有雪青的,鹅黄的,愤红的……不是单纯的颜色使我产生联想,而是从中看出几千年的爱浮在阳光和烟尘中间,让人想起人心上背负的忧郁和一点痴迷的坚定的目光。这是一副周全的爱的样子。
在1907年5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逝世的追悼会中,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征母亲花之前,萱草已是中国的母亲花。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给母亲献上一束鲜花,在旧日中国并不是通行民间的习俗,但是,中国人懂得母亲,将自然之坚韧、柔和、宽博连接于神圣的母性,并且在中国的厚重文化里早已经有以萱早作为母亲草的记述。在今日信息一体化的世界里,在母亲节给深爱的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似乎是个温暖的表达,却很少有人懂得献上一束萱草,从历史的传承中,按照一个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的自信,来让这份爱更符合中国千年文化的特质。
相思之爱、亲子之爱的互通当中,萱草都是爱的使者。
记得一篇写得极凄美的文字,见着文章作者的名字里有一个“萱”字,在这份凄美之外,却又突然感觉到一点爱的气息,竟然怀着温暖的心,再去品读文章里飘渺而又坚定的情绪。现在想起来,这些应该都是萱草的功劳了。
网上,一群认识的朋友,曾经为萱草和黄花菜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争得不亦乐乎,写这些文字记起这件事,想来争来争去的,是大家喜欢聚在一起的缘故吧!
抿嘴一笑的——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
四月里浮云一般的被嗡吟之声逗弄得含笑不语的粉色桃花,花自飘零果初生里满山上被绿色浸染的桃林,枝头盈满蜜汁将熟未落等着人摘的桃子,是自童年就印在脑海里的自然画面。在这些自然的欢笑和惆怅的缝隙里,有我的童年,和只有那双童年的眼睛才能看到的,关于人生的令人好奇和困惑的纯净阳光。我在桃林的清香里睡着的时候,是在一张人生未醒的温床上。
桃子由野地进入家园,并和不同时代的人们温暖和谐地相处,从某种意义上,就像是天上蟠桃园某棵性灵的桃树犯了天庭的戒律遭罚落入人间一样。它默默地在香气缭绕的皇厅供桌上,在面黄肌瘦的山民们裂岩沙砾般的手心里,在文人骚客悲情牵眷的文字中,一直陪伴并见证人和时间这一对冤家永恒的纠葛史。这里的桃是妖娆的,美得“灼灼”,是诱惑性的。这诱惑男人爱,女人也是一样爱的。
桃子,是既被归入圣品,又能走入任何人手里的平凡又神奇的物件;桃木也是神话传说里的仙器,可以引导某种神秘气机,预示人们能够看到一些超出平常的自然神灵显示巨大法力的影子。《诗经》里的桃,艳丽端庄,是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引导物,其中可以看出丰饶健康的两个生命,是怎样欢欢喜喜地开始踏在一个崭新世界的台阶上。长久安宁的家庭气息里,桃的清香、包容和用蜜露日积月累的喂养,这或许是古人取桃为诗,祝福家庭之福长久的另一重愿望吧,我想。
中国的古人说:“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菊花于秋,莲花于夏,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潘岳似桃,陶元亮似菊,周元公似莲,林和靖似梅……”可见,桃也是寄予我们心性的四时花,从花里,可以读到我们看不见的胸襟里所充满的气息,懂得人之为人,在直接的物质之欲外,还有心神的安宁和意趣的舒展。在历经时间的淘洗之后,还能让我们记得“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的不尽滋味。
有女同车——木槿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所谓美女,是个什么样子呢?颜如木槿,这是意识里可以呼吸的肤色,感觉里带着露的花。体态轻盈优美,几欲迎风翱翔,仙女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晶莹佩玉随风叮当,举手投足,无不优雅,待人人接物,无不贤淑,这是懂得人心,懂得万物的气象。古人眼里的美女,即使用现在的标准也一样是美女,只不过,这样的美女,和现代概念里的美女相比……还是不要比了吧,品位和口腹之际欲,总是不需要比的。
木槿,所谓“舜”者,朝开暮谢,瞬间之荣,来去匆匆。这是用怜惜的手,来挽着身边难得一遇的美艳如花;用愉悦的心,和美丽的人,同看一方风景;用意识里的话,把美丽的人的身、形、意永远地记在心底。和舜华之女同车,永远都是一件快乐的事吧!木槿花,像是仲夏夜的梦之花,朝开暮谢,却并不忧伤,似乎迎着纯净的阳光,含有欢喜,似乎朝暮不是一瞬,而是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循环。艳丽的花融在绿叶里,和谐有致,是以高洁之姿,坐在你身旁的。生活里,有幸遇到木槿女子,一路或者一车同行,一定要面朝晴天旷海,胸画十字,默默祈愿,让这样的好运长久相随着你,因为木槿里藏着的不仅有现实里的一瞬间,记忆里久远的美丽,还有我们时常期盼的永存幸福的祈祷。
木槿,在植物里是大美女,在《诗经》里也一样是大美女。
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里藏着这样一幅朦朦胧胧的图画:一个虽有点遗憾,但也心满意足的女子在想:念想,是一种无用之物吧,走过绿茸茸的灌木丛,穿过俊秀挺拔的松林,梦里曾经遇到的那个人物始终没有见到,却在无意间遇到了这个像风摇荷花水摆游龙(指荭草)般的狂且狡黠的爱人,然而,终归还是遇到了这个让我心生喜欢的人,我且来在这花香碎草间,用男人的虚荣来调笑刺激一下这个约会总是迟到的人吧!
道德家在《山有扶苏》里看到的是对人心善恶不辨的讽喻;性学研究者则说这首诗是古代同性之间非常态的戏词;但更多走在历史台阶上的人,则在《山有扶苏》里看到的是一个情窦已开的浓情女子戏谑情人的欣悦欢喜的情态。也正是在这份欢喜里,我才更多地去注意,长在2000多年前洼地池沼里的荷花,是如何通过时间的波动纹理,把说不尽的美和道不透的智慧,在芙蓉色和莲子心里让我感觉到。
作为荷花故乡的中国,有着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独特的荷文化。荷花的身份,在自然、社会、艺术各个领域里,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对入世的君子,长于污淖而独清于天下的荷花,可以映照一颗清虚正直、光明磊落、萧雅高洁的心。儒家那些治世贤者,无不在思虑天下人心利益交变的时候,依然保持一颗淡泊宁静、出于世外的莲子之心。
至于说到女子,让我们先来混淆荷花和莲花的说辞。其实,荷花和莲花指的都是一种植物,只有叶贴水面而生的睡莲和叶出水面而生的荷花之间,才有科属上的区别。古时有芙蓉貌、金莲足、水莲步的食之可化、手握成水的女子,和我们今天带着更多性符号的时尚美女的概念,有着不同时代里相似的时代意义。但在质上,“莲妹”和“美女”并不是同一层次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一个人仪容和心性的融合,而“美女”概念里浓厚的物质背景,则少了怜惜,缺了懂得自性的深层滋味,还需要进一步借助其他概念,才能表述现代女性美的整体内涵。说一个女子有芙蓉之貌,另外的一层意思,则是说她身具中国女性的传统之美——幽香、解语、内敛、挚情、冰清玉洁。烂俗娱乐世纪里的芙蓉女,仅仅只是名利之下的畸变之物。
丹青大师们笔下的荷花,多泼墨朦胧。独枝俏立,如青春少女;斜枝承物的,则是动态自然与静态景致构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某种意义上,那些在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水墨荷花图里,藏的不是自然一物,而是做画者为画、为人的一颗执著不休、探幽入微的心。
食文化里,我在深圳吃过不能忘怀的荷包饭。用筷子拨开荷叶,酥软米粒的清香就会在眼前飘渺升起,雅趣和胃口能够在这股香气里一起洞开。藕片,酸甜苦辣的吃过很多种,都是北方南方的家常菜。听朋友提起过莲花羹,我没有吃过,想象里,莲花在这样的精致菜式里,应该只是一个连接美和雅的配饰吧。食文化里,和荷有关的名菜数不胜数。关于荷花,除了它内里的美,口舌上的舒畅感,对我来说,是个不算新的新发现。
在公园里看风摇荷花,如果不做任何联想,很自然地觉得,它的美是那么普通自然,给每一个在风雨的伞下、暖阳的光里的人,欢欢喜喜地送来一瞥的清澈和一望的欢喜,这份清澈和这份欢喜。就在这么不阒痕迹的相遇里,从我们心里被带到无数和我们生命相连的事物中去。
“莲生花”,说的是佛祖的降世。佛的一字净,也就是“空”,正是莲花所含的清净无尘中“无”的意思。佛教高僧的心在佛教典籍里被说成是莲花心,修行越高,则莲花覆盖的空的世界越广阔。莲花心一失,所谓的高僧也就和六根不净的常人没有多少区别。佛祖、菩萨脚下祥瑞之气缭绕的莲台,对宣传宗教教义来说,只是一个浮在外表的象征性的道具而已。如果能够从莲台的空无里看到穿透事物本象,来去无碍的那只断执破惑的手,《金刚经》里“金钢”二字的含义,也就能够理解一部分了吧,这段话算是说给自己听的。
我认识的女孩子里,只有一个进入过记忆里的“莲”字。这个“莲”字,在水波浮荡的生活里,水打浪打,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剩下的,只是一个连回忆都变得模糊的影子。《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里欢喜爱恋的影子,和我的记忆里模糊不见的一点点几乎没有存在过的影子,连成生活浮波上的两片荷花的水瓣。文章写完的时候,它们也随波潜入夜,相见了无痕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