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7:36:47
赤眼蜂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为什么?
赤眼蜂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为什么?
赤眼蜂是许多农林害虫的天敌,在生物防治上有重要作用,为什么?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
全世界的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内容,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不断有所改进、充实和创新,并建立了生防的理论.
我国约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生防研究机构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并不断充实提高.根据1990年统计,全国生物防治推广面积已经由1972年我国最早统计面积的80 000 ha 发展到23 000 000 ha ,生物防治措施已占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10%-15%,成为我国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打开了生防工作新局面.
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是传统生物防治的起源,历史久远,研究领域广阔,技术内容丰富,涉及对象众多.其主要成就为三个方面“
(一)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发生
害虫天敌资源调查是生物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抑制有害生物成灾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措施,保护利用天敌是其中的主要方面.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发生起着巨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天敌一般并不需要增加费用和花费很多人工,因此,农民群众更容易接受,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已成为我国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措施之一.
为了进一步发挥天敌的作用,实践中还创造了不少改造农田环境,创造更适宜于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以增值天敌的经验.1987年,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在山东烟台市召开全国第一次天敌保护利用学术讨论会,总结提出我国对天敌保护利用的含义,概述为:“天敌保护利用是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人为的杀伤,创造适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在自然界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
(二) 优势种天敌人工大量繁殖释放治虫
天敌商品化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天敌的人工或机械化大量繁殖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研究上已取得可喜成就.主要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瓢虫、草蛉、捕食螨等.
(三) 生物农药治虫
生物农药有以下三个类别:
①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制剂.
②农用抗生素,是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治病杀虫的功效.农用抗生素分为农抗杀虫剂、农抗杀菌剂和农抗除草剂.
③生化农药(又名特异性农药),是指那些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化学物质,经人工合成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赤眼蜂把卵注进害虫(幼虫)体内,让虫子不成为成虫,保护植被。
从早春麦田开始,就不用或少用广谱杀虫剂。改用选择性杀虫剂,使初期数量较少的赤眼蜂就得到保护和利用。赤眼蜂的利用价值在于:①可以大批量人工饲养繁殖,大面积用于防治。②防虫效果好且稳定。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2块时放第一次蜂。在黄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第二次在6月初,间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时间在6月底或7月上旬。第三代玉米螟可以...
全部展开
从早春麦田开始,就不用或少用广谱杀虫剂。改用选择性杀虫剂,使初期数量较少的赤眼蜂就得到保护和利用。赤眼蜂的利用价值在于:①可以大批量人工饲养繁殖,大面积用于防治。②防虫效果好且稳定。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对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2块时放第一次蜂。在黄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第二次在6月初,间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时间在6月底或7月上旬。第三代玉米螟可以放一次或者不放蜂。一般每亩每次放蜂1万头便可。放蜂时,若天气恶劣不宜继续放蜂时,可将卵块放在阴凉遮黑密闭的环境中,并饲以蜜糖水,待天气好转,再向田间释放赤眼蜂。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赤眼蜂的活动 赤眼蜂
和扩散能力受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放蜂时既要布点均匀,又要在上风头适当增加放蜂点的放蜂量。一般说来,每亩玉米田放蜂量应在1.5-2.5万头。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方法简便,省工省时。一般每亩只需放2-3点,释放两次。防治一代玉米螟累计百株玉米一块玉米螟卵时放第一次蜂,隔5-7天放第二次蜂。放蜂时将蜂卡撕成小块,每小块有一定量的赤眼蜂,将小块蜂卡卷入玉米中下部叶筒内,用席篾别牢固即可。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成本较低,每亩只需成本1.20元,较用辛硫磷、甲胺磷、1605等农药的费用都低。同时效果好,放蜂后玉米螟卵寄生率在70-90%,百株残虫量降低50-70%。赤眼蜂,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寄生性昆虫。成虫0.8毫米,眼赤红色,故名赤眼蜂。成虫寿命20~25℃时4~7天,30℃以上时1~2天。雌蜂平均产卵42粒,在害虫卵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卵液,杀死寄主卵,7~12天繁殖一代。雌蜂产卵25~28℃,相对湿度60~90%为宜。20℃以下以爬行为主,活动范围变小,水平扩散半径减小,25℃以上时,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可达10米。放蜂1~4天内降大雨,对寄生效果有不良影响。它*触角上的嗅觉器观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 赤眼蜂
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 用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 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虫的卵,它们在害虫卵的表面爬行,并不停地敲击卵壳,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害虫卵,然后在那里产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连交配怀孕都是在卵壳里完成的。一旦成熟,它们们就破壳而出,然后再通过破坏害虫的卵繁衍后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