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存在有 1 亿 7 千万年,为何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7:08:14
恐龙存在有 1 亿 7 千万年,为何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恐龙存在有 1 亿 7 千万年,为何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恐龙存在有 1 亿 7 千万年,为何没有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其次,“抓取食物”当然不是智慧的先决条件.实际上,人能做的许多事情,包括用象征性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的能力,猿类也同样能够掌握.受过训练的倭黑猩猩,甚至是鹦鹉,都能做到理解简单的英语,并用语言回应.注意,是理解,而不是做出条件反射式的反映.这有一系列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证明.这些研究说明,所谓的智慧,并不存在基因和生理条件上的限制.如果今天不存在,那么在远古时代同样不存在.BTW,鹦鹉是鸟,而鸟其实就是恐龙的后裔.
真正让人在进化上区别于动物的分水岭是:人类学会了团队协作.人类的眼睛更利于流露出意图,其它灵长类都不行.人类“指”东西这个简单的动物,婴儿都能明白它的含义,而其它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除了一种动物——狗.它跟我们人类共处共进化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万年.人类的笑、音乐、舞蹈最初都是为了协调整体情绪,以便更好的合作.唯有大范围的复杂合作让人类区别于动物,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合作的出现是个小概率事件.人类独此一例,不好为证.但基因序列分析的证据表明,昆虫这种最早霸占陆地的动物,在漫长的进化史上也只发生了15次由各自为战转变成合作种群的事件.这15次彼此独立的事件造就了蜜蜂、蚂蚁、白蚁等占昆虫总量一半的社会性昆虫.实际上,灵长类转而合作,并向人类发展可能也不只一次,但今天的人类都是一族.他们在扩张的道路上灭掉了当地其它较为落后的猿人.
为什么合作会出现在灵长类身上,而不是恐龙身上?这与环境的变迁有关.进化的脚步依赖于基因的遗传与变异,其速度总是落后于环境的改变.如果环境改变得太快,跟不上的物种只有消亡;如果环境改变得太慢,物种不会受迫做出合作这样重大的转变.应该说,是彼时非洲大草原上环境改变的程度与速率恰好达到了可以逼迫灵长类转而合作的阈值.显然,这是个小概率事件.说回来,恐龙的问题只在于,它们不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