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的30多年相比,我国当前的改革红利发生了哪些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6 14:41:58
与过去的30多年相比,我国当前的改革红利发生了哪些变化?
与过去的30多年相比,我国当前的改革红利发生了哪些变化?
与过去的30多年相比,我国当前的改革红利发生了哪些变化?
A 与过去的30多年相比,我国当前的改革红利发生了哪些变化?
●“传统红利”,主要指廉价劳动力红利、全球化红利、政府主导型投资红利.过去30余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释放了这些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无论是内需红利还是城镇化红利,都直接依赖于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远未完善,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潜力更大,更具有根本性.
一、 “传统红利”的式微与终结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体现在加速老龄化上,也体现在劳动力的减少上,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的减少;“全球化红利”目前也在减弱;政府主导型的投资红利,不可持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过去30余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释放了这些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传统红利”正在递减.
首先看“人口红利”.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体现在加速老龄化上,也体现在劳动力的减少上,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的减少.
2012年统计公报指出,到2012年末,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0.60个百分点.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联合国也曾经预测过,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在2015年达到9.98亿的峰值,此后逐年减少.人口学者预言说,到2050年,中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可以说,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意味着,传统的“人口红利”逐步递减的拐点和趋势逐步出现.
“全球化红利”目前也在减弱.从近两年的数据看,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可以说是负值,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这次欧美市场的萎缩将不是短期的,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可低估.
最后看政府主导型的投资红利,虽然在历史上政府主导的投资对于扩大经济总量,推进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增长质量不高、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出问题.这种红利不可持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二、“内需红利”和“城镇化红利”是新的“红利源”,充分释放有赖“制度红利”
无论是内需红利还是城镇化红利,都直接依赖于改革.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远未完善,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潜力更具有根本性.这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改变一些重大改革长期不能取得突破的现状.
关于“内需红利”
从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看,能否抓住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重要战略机遇,取决于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的实际进程,即能不能用5~8年的时间形成以释放国内需求支撑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格局.
而这需要以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为重要目标破题收入分配改革.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不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基础上的倍增,关键在于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即在目前大约23%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努力使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达到40%以上,规模扩大到6亿人左右.这就需要尽快出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国家规划,采取综合性改革举措,尽快扭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制度公平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结构性减税等.
关于“城镇化红利”
主要是指城镇化释放消费潜力带来的转型发展红利.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从消费看,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将带来巨大的新增消费.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3.34:1.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至少有1300万人将从农民变为市民,这将直接带来1740亿元的新增消费;10年间城镇化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将带来1.7万亿~2.6万亿元的新增消费规模,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
同时,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率如能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低标准,农民工市民化需要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由此将新增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所谓“制度红利”?又该如何保障?
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多方面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制度创新与制度完善的空间巨大,由此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红利.
未来5~10年的转型改革,有三点判断很重要:
第一,关键是客观把握机遇、潜力、红利.未来10年,我们拥有巨大的内需红利与城镇化红利,但这些红利的释放都取决于改革,取决于体制机制创新进程.
第二,要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关键是尽快实现五个方面转型改革的实质性突破:破题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破题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破题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破题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与改革;破题以优化权力结构为重点的政府转型与改革.
第三,把政府改革作为顶层设计的关键,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尽快实现转型改革的新突破,才能使改革跑赢危机,才能真正抓住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