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病友名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8:14:45
母亲的病友名单
母亲的病友名单
母亲的病友名单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1.起初:悲观 → 后来:(开朗) →近来:(乐观)
2.(1)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
(2)答: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3. “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
全部展开
1.起初:悲观 → 后来:(开朗) →近来:(乐观)
2.(1)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
(2)答: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3. “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表达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4.答:赞同。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
5.答: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收起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 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起初:悲观 → 后来:(开朗) →近来:(乐观 )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
全部展开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 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起初:悲观 → 后来:(开朗) →近来:(乐观 )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答: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照应句子: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
表达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照应句子: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表达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照应句子: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
表达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4. 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答:赞同。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
6.结合课文,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答: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收起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
全部展开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 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参考资料:四川省眉山市2011年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附: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原创,抄者死全家
收起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
全部展开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 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收起
答案:
1.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2.(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3....
全部展开
答案:
1.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2.(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3.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4.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5. 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
更多阅读题答案和语文学习方法请百度搜索一下“好语文网”,那里很多题型都有。
————————————————————————————————————
收起
①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②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全部展开
①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②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③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④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⑤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⑥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⑦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⑧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⑨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⑩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11)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12)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13)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14)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考查小说人物的情感)
起初:悲观. 后来: 。 近来: 。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考查词语的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考查表现手法的作用)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4.分析第八段画线句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考查小说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5. 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考查针对文中人物的做法谈看法)
答案及解析:
1.【答案】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或乐观向上,或哀怨低沉,或闲适淡泊等等;其次要理清人物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具体到这道试题,小说虽然写的是一群与死亡抗争的癌症患者,但感情基调是乐观向上的,明朗积极;母亲的感情发展变化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对母亲的感情线索进行解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要注意捕捉作者抒写母亲情感的目标段,对揭示感情的词语和语句要敏感。这一点,试题给出的答案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第⑤段中的“起初”“悲观”是母亲情感的起点。按照这个示范,紧随其后的第⑥段是我们要捕捉的目标段,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后来”“开朗”“舒畅”等符合答案要求的关键词。按照这个示范继续追踪,我们又可从(13)段中提取出“近来”“欢快”等词语。要注意的是,第(12)段写的也是母亲“近来”的情况,母亲参加了秧歌队,决心像杨姨那样,“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这些内容表现了母亲“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2.【答案】(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关键词,往往是一个句子的核心。做这样的题,第一步,分析词语本来的含义;第二步,联系语境和作者所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具体到本题,第一问,“颤巍巍”,在第(13)段,是母亲接电话的动作。联系语境和相关情节来看,此时的母亲已经卧病在床,“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所以接电话必然是“颤巍巍”的,这个动作说明母亲病情加重。虽然重病在身,但母亲还用“高了八度的声音”接病友的电话,鼓励病友战胜病魔,可见母亲品格之高尚。第二问,句子在第③段,句中的“仿佛”是比喻词,把记有11个人的号码的“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运用了夸张性比喻的手法,说明这些电话号码对包括母亲在内的12位病人非常重要,是彼此问候、鼓励的桥梁,是生命的希望,是她们的无价之宝。
3.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理解,具体考查对照应手法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前后照应是小说中十分重要而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推进情节、揭示悬念、使结构前后圆合等。解答这类题目,要前后联系,互相对比,寻找情节的对应点,用心记住一些场面、细节,并体会其作用。具体到这道试题,写母亲
每次和12个人中最乐观的杨姨通过电话后,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第(11)段写杨姨病逝,母亲失去了一直依赖的希望,我们担心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这一段就是对第⑦段的照应。其作用是:表现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母亲从悲观中看到生命的希望;杨姨病逝后,我们为母亲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暗示母亲即将从杨姨那里接过“接力棒”。文中像这样前后照应的地方很多,如第(13)段与第⑧段,第段⑨与第②段等,这些照应,都是情节自然发展的需要,更有一种精神力量蕴含其中。
4.【答案】语言描写,体现了杨姨对病友的关心,杨姨崇高的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的辨析和鉴赏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语言描写是其中的一种,具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等重要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从人物的语言出发,通过语言透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乃至内心世界。具体到本题,第⑧段就是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杨姨的精神品质。杨姨通过电话鼓励病友:“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表面上是说自己,实际上是向病友们传递乐观的情绪和坚强的力量,杨姨关心病友的高尚品质由此可见一斑。答题时,按照“描写手法+分析作用”的格式,简洁明了。
5.【答案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解析】考查针对文中人物的做法谈看法。探究性试题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学生宽广的思维空间。解答这类试题,只要立足文本,从相关内容中提炼出自己的感悟就可以。但本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杨姨和母亲说假话,是出于对病友的关心和鼓励,让病友看到新的生命希望,目的是善良而崇高的,与一般的撒谎、自欺欺人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小说的立意正是赞美杨姨和母亲的高尚品质。所以,答“赞同她们的做法”,是最稳妥的选择。如果答“不赞同”,认为杨姨和母亲不该说假话,那就与作品的立意格格不入了,而且难以自圆其说,以致落入是非不分的泥淖,不能自拔,那样得分会很低,甚至可能会得零分。
收起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
全部展开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 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收起
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
母亲的病友名单 阅读答案(2011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 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 后来: →近来: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
全部展开
母亲的病友名单 阅读答案(2011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 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 后来: →近来: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4. 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答案:
1.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2.(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 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3. 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4.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5. 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
更多阅读题答案和语文学习方法请百度搜索一下“好语文网”,那里很多题型都有。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