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倾''右''倾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4:41:00
''左''倾''右''倾是什么意思?
''左''倾''右''倾是什么意思?
''左''倾''右''倾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提高左派、右派、“左”倾、“右”倾等几个政治名词.这几个政治名词富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政治名词,而且课文并未从理论上给予详尽的论述.本文简单阐述这几个政治名词的基本内涵.
政治术语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在1791年的制宪会议上辩论时,拥护激进革命的人恰好坐在议会的左边,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立宪派)恰好坐在主持人右边,于是,人们习惯上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从这一含义中引申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一般来说,右是指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历史倒车的思想和行为.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或是反动的,投降的或是悲观的、保守的.这种思想就是右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右派.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党公开反对的是国民党右派分子.后来又出现了对反革命势力妥协退让而葬送革命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与右相对的左,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如德国十一月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是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又如国民党内部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何香凝、廖仲恺等都是国民党左派.在文化战线上,积极投身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联盟”.
但是,“左”不同于左.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分别指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当时的右倾即保守派虽然可能延缓革命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同样由于习惯,至今“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也一直未加引号.
左”是指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坠入空想和盲动.可以说“左”是对左的形而上学的极端化.是形式上的左,而实际上抛弃了左所具有的革命的现实性,片面强化了革命的冒进性.在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实行冒进主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左”派.如中国历史上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严重损失.十年“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
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的右倾机会主义指保守、妥协,不带有反动之意.而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右派”则有反动之意.后来加引号是指并非反动,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也有此意.只不过反右派斗争主要在党外进行,而反“右倾”斗争主要是在党内.
政治上,主要是在哲学里提及了的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指空间上的,历史的统一是指时间上的。
不管是左倾还是右倾,都是主观与客观的背离,没有实现主客观的统一。
“左”被定义为超前,即主观超越了当时当地的实际
“右”被定义为滞后,即主观落后于当时当地的实际...
全部展开
政治上,主要是在哲学里提及了的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指空间上的,历史的统一是指时间上的。
不管是左倾还是右倾,都是主观与客观的背离,没有实现主客观的统一。
“左”被定义为超前,即主观超越了当时当地的实际
“右”被定义为滞后,即主观落后于当时当地的实际
收起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
全部展开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从那以后,国民会议召开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实质上说,是形“左”而实右的。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左”倾机会主义,都在“左”字上加引号,就是告诉人们,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进、冒进、盲动的意义。至于“右”,不会引发歧义,所以没有必要加“引号”。
机会主义是指思想或行动没有目标性,伴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结果往往不能确定,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具体来说,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就是指长征初期,他没有指明红军长征的目的地,没有革命的明确方向,走到哪算到哪,纯粹的无头苍蝇,仅仅靠客观“机会”来指导革命方向。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则把革命的前途命运交给国民党手里,是根据对方的行动来“指导”我方的行动,在假设国民党不会叛变革命的前提下,与国民党进行全面合作,完全放弃了主动性,所以也是一种“机会”。
“形左实右”就是表面上是激进的,而实际上却是引起历史的倒退。王明不断强调进攻,而实际上的结果却是在葬送红军的前途,这与右倾没什么两样。
收起
一般是“左”才加引号
右是不用的
简而言之,“左”是极端的革命,革命盲动;有就是向资产阶级靠拢,右倾投降
若有不妥,敬请拍砖~~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
全部展开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
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反"左左为右")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反"左右为中")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