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字数不要太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2 23:13:05
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字数不要太多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字数不要太多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字数不要太多鉴真(688-763),扬州人,少年时出家,学问渊博.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

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字数不要太多
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
字数不要太多

求鉴真和尚简介一份字数不要太多
鉴真(688-763),扬州人,少年时出家,学问渊博.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第六次终于到达日本.那时他双目失明.日本天皇以隆重礼节相迎.鉴真在日本待了十年,对日本建筑,医学,艺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鉴真在奈良设计创建的唐招提寺,日本人民视为艺术明珠.后来,他在日本逝世.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

全部展开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阴县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收起

鉴真是盛唐文化中培育出来的人物。他生于唐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扬州人,俗姓谆于,自幼便喜欢钻研各种学问。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对佛典的"五明学"下过很大功夫,尤其是对其中的"工巧明"(是研究历算、工艺技术的)、"医方明"(是研究药物及治疗疾病的)作过深入钻研。鉴真二十岁时,随他的老师道岸律师游学二京(洛阳、长安),当时,道岸的师父文纲、师兄弘景均应召来到京城 ,鉴真跟随这...

全部展开

鉴真是盛唐文化中培育出来的人物。他生于唐垂拱四年(西元六八八年),扬州人,俗姓谆于,自幼便喜欢钻研各种学问。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潜心研究佛教经典,对佛典的"五明学"下过很大功夫,尤其是对其中的"工巧明"(是研究历算、工艺技术的)、"医方明"(是研究药物及治疗疾病的)作过深入钻研。鉴真二十岁时,随他的老师道岸律师游学二京(洛阳、长安),当时,道岸的师父文纲、师兄弘景均应召来到京城 ,鉴真跟随这些名师学习佛学知识。鉴真从学的融济、文纲律师是律学始祖道宣的弟子.

收起

鉴真和尚
双目失明的高僧,说的是鉴真和尚的事。鉴真是扬州江阳县人氏,出生于公元688年,十四岁时到扬州的大云寺出家,后来成为律宗一派的大师。并在扬州的大明寺(即现在的法净寺)讲授戒律。
唐开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日本的僧人荣睿,普照等人随第十次遣唐使团一起,到中国来游历学习。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 荣睿,普照等人到了扬州,请求鉴真东渡日本传授戒律。鉴真那时已经年届五十五岁...

全部展开

鉴真和尚
双目失明的高僧,说的是鉴真和尚的事。鉴真是扬州江阳县人氏,出生于公元688年,十四岁时到扬州的大云寺出家,后来成为律宗一派的大师。并在扬州的大明寺(即现在的法净寺)讲授戒律。
唐开元二十一年即公元733年,日本的僧人荣睿,普照等人随第十次遣唐使团一起,到中国来游历学习。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 荣睿,普照等人到了扬州,请求鉴真东渡日本传授戒律。鉴真那时已经年届五十五岁,他认为“日本是和佛法兴隆有渊源的国家”,于是便愉快地接受了邀请。接着,便开始东渡日本。东渡的尝试达到五次,每次均以失败告终。在此期间,鉴真一行中的日本僧人荣睿和鉴真的大弟子祥彦分别病死在端州和吉州,鉴真自己也由于暑热的原因,患上了眼疾,最后双目都失明了。在自743年到748年的几年间,中日双方共有三十六人为东渡事业殒命。
公元753年冬,双目失明的鉴真已经六十五岁,他带领弟子法进等人和南亚,西亚的僧侣共二十多人,和阿倍仲麻吕一起从扬州开始了第六次的东渡之旅,结果所乘的船只在海上又一次遇到了风暴。阿倍仲麻吕等人随波漂流到了南海,而鉴真一行历经艰辛,终于在753年末到达了日本的九州。
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不仅精通佛教的经典,而且通晓建筑,雕刻,文学,医学。鉴真和尚不仅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为在建筑,雕刻,文学,医学方面的交流倾尽了全力。
鉴真与死后葬在中国的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并称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双璧”。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以鉴真和尚的事迹为主题创作了小说《天平之瓦》。二,三年前该小说被当作脚本用来制作成了舞台剧。作为纪念鉴真和尚,在扬州的法净寺即昔日的大明寺内设立了“鉴真纪念堂”。

收起

鉴真大和尚,学识深湛,才能卓越,是唐代高僧。他受日本留学僧荣钔普照的邀请,带领僧俗众人,冒着生命危险,东渡日本。沧溟万里,波涛汹涌,历经十一年艰苦,直到第六次,他已六十六岁,并已双目失明,才渡日成功。日本留学僧荣睿,鉴真大弟子祥彦,还有其他僧俗,都在东渡途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鉴真至日本后,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他在日本辛勤传法,讲解经典,兴建佛堂,鉴别药草,医治疾病,十年如一日。他把唐代的建筑、雕...

全部展开

鉴真大和尚,学识深湛,才能卓越,是唐代高僧。他受日本留学僧荣钔普照的邀请,带领僧俗众人,冒着生命危险,东渡日本。沧溟万里,波涛汹涌,历经十一年艰苦,直到第六次,他已六十六岁,并已双目失明,才渡日成功。日本留学僧荣睿,鉴真大弟子祥彦,还有其他僧俗,都在东渡途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鉴真至日本后,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他在日本辛勤传法,讲解经典,兴建佛堂,鉴别药草,医治疾病,十年如一日。他把唐代的建筑、雕塑、医药、书法等学术技艺,传播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增进中日友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鉴真于公元七六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本书介绍鉴真渡日传法的史迹,纪念中日两国人民悠久深厚的文化关系和传统友谊。 (不错吧!)

收起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