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9:19:47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原始时代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云南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为止,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距今约八十万年)和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都处于原始人群阶段.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使用天然火,通过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

到一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依靠集体力量向大自然作斗争,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他们采取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并学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还懂得了人工取火,劳动技能比前人有了更大的进步.

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农耕和畜牧是
当时主要的生产事业,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并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等牲畜;同时,打猎和捕鱼也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活方面,人们学会了建造房
屋,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同时产生了简单的记事刻画符号.这种符号是原始文字的萌芽.在社会组织方面,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氏族成员以母亲
的血统来确定亲属关系.在氏族公社内,土地、房屋和牲畜归大家公有,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

到距今四、五千年前,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男子的作用不断加强,逐渐代替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这时,人们以父亲的血统来确
定亲属关系,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氏族公社内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异.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贫富分化的加剧,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阶级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原始社会基本特征为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集体劳作和生活,共同享用得来的生活资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无阶级、剥削和压迫.原始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缓慢,特征相对简单.


奴隶社会


夏朝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止,中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商朝


元前十六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殷,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商朝时,奴隶制经济有了发展,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部
门,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也很发达,最重要的是青铜器制造业,如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商朝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的
文字,叫做“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甲骨文为人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所以商朝是中国目前有文字
可考的最早的一个朝代.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土地制度是以井田制为主的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制.井田制在西周以前已产
生,到了西周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青铜工具逐渐增多.青铜器制造业也比商朝更加发达.西周由于实行分封制,不但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地区,而且
发展成为一个比商朝疆域更加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西周晚期,奴隶主贵族横征暴敛,加重剥削,激起人民的反抗.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
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 ( 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 )  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
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
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公元前 594
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
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上交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产品分配制度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由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转变成了封建
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至此,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春秋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荒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有了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
贵族为了扩大经济实力,强迫奴隶开垦井田以外的荒地作为私田,并用雇佣办法招徕人力耕种.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
所有权.后来,鲁国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大夫瓜分了国君的井田和奴隶,他们采取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这样,三家大
夫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为农民.封建剥削方式首先在鲁国出现了.到春秋后期,由于奴隶的反抗,各诸侯国的奴隶主也被迫采取
了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渐瓦解了.


封建社会



国初期,奴隶制崩溃之势已不可逆转.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借助人民的力量,首先在几个大的诸侯国夺取了政权.如公元前403年,韩、赵、
魏三家世卿瓜分了晋国;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国君,自立为诸侯.此后,原来许多诸侯国或灭亡,或被兼并,最后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
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经过变法和改革,都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
争夺土地和人民,互相之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最后,社会变革比较彻底的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建立.


秦朝

秦始皇于统一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皇帝直接控制的官僚行政机构,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创立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的革新措施,这是他的历史功绩,但他的暴虐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引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王朝很快被推翻了.


汉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西汉初期,社会经济残破.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汉高祖以及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
农民占有一些土地,并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因此,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两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到武帝时,国力强盛,中央
集权进一步巩固,并战胜匈奴,沟通西域,开发西南,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壮大和发展.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农民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汉政府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农民除了租赋负担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西汉后
期,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沦为豪族的依附农民或流民,有的被迫卖身为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到王莽改制失败后,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绿林赤眉起义.公
元23年,绿林军推翻了王莽统治.

刘秀于
25年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东汉统治者调整了统治政策,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并且减轻农民的租赋和徭役负担,整顿吏治,使全国出现了较为
安定的局面.东汉王朝是豪强地主的政权.在东汉政权的保护下,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利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大量地兼并农民土地,建立起规模很大
的田庄,迫使农民充当他们的“徒附”.比起西汉来,依附农民对地主的人身隶属关系更加牢固,身份和地位也更低下.豪强地主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势力,而且把
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结成掌握实权的政治集团,并由此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斗争.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政治极端黑暗,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
中,东汉地方官吏纷纷招募军队,扩充势力,许多豪强地主武装也依附他们.这样,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曹操和袁绍两个集团在北方势力最为
强大.曹操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材,并募民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因而力量日益强大,200年在官渡击败袁绍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国时期

208年,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在赤壁合力击败南下的曹军之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乘势占据了湖北和湖南的大部份地区,又进占四川;曹操的势力局限在黄河流域,这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晋朝

西晋建立不久,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战乱使劳动人民纷纷破产,沦为流民.关中等地区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晋因此衰弱.301年,流民首领李特在绵竹发动起义,有力地打击了西晋的反动统治.匈奴贵族刘渊乘机起兵反晋,316年,匈奴兵攻占了长安,灭了西晋.

西晋灭亡后,晋初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在北方,几个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


南北朝

东晋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后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与北周,统称为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进一步发展.自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后,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势力强大的门阀士族集团.东晋政权是依靠士族的
支持建立起来的,因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尽量维护士族的利益.士族大地主封山占水,建立田庄,失掉土地的农民则沦为佃客.佃客实际上就是农奴.从东汉以来
一直发展着的大地主田庄,这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是士族大地主集团的经济基础.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统
治,使之逐渐走向没落.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虽然不断遭到战乱的破坏和影响,但仍然继续得到发展.三国时,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都比较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到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之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开垦的荒田增多了,北方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北方农民不断南迁,把北方的先进农业
技术带到南方,也促进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这一时期,迁居内地的各少数民族,在汉族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下,较快地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加速了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


隋朝


南北对峙时期,经济文化的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人民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统一.隋文帝杨坚顺应历史潮流,建立隋朝后,于589年派兵灭陈,重建了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隋朝沿用北魏的均田制,使农民有一些耕地;还改革赋役,规定五十岁以上的男子可以纳绢代役,叫作庸,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隋朝的封建经济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在隋初统一的政权下,内地和边疆各族人民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隋炀帝派人去台湾和西域,对促进经济联系起了积极作用.隋代劳动人民开凿的大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但隋王朝又是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隋炀帝施行暴政,使南北朝以后暂趋缓和的阶级矛盾又激化起来,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瓦解了.


唐朝

618年,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建立唐朝.唐朝是强盛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唐太宗李
世民即位后,迅速恢复封建秩序,进一步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用人和纳谏,使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前期一百多年时间里,农业
生产出现了繁荣景象,手工业生产也大大超过以前各个朝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商业繁荣起来.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是亚洲各国经
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大大加强.唐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巩固边防,维护中西陆路交通和经济文化交
流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靺鞨族地区先后设置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部督府,使东北地区同内地的联系加强了.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进一步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
唐朝同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云南地区的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国,促进了云南各族的融合和云南地区的开发,对中国历史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

唐朝从“安史之乱”后开始转向衰败,随着“安史之乱”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又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后期,土地兼
并剧烈,赋税苛繁,终于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907年,投降唐朝的农民军叛将朱温灭了唐朝,建立梁朝,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宋太祖和宋太宗陆续灭掉一些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宋王
朝先后并存的几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北部地区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东北黑龙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这些政权对维护局部地区的统
一,加速少数民族的封建化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北宋时期出现了“主户”和“客户”,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从唐代出现的以契约维系的封建租佃关系,到宋代得到了普遍发展,成
为主要的剥削形态.封建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有了发展.由于商业的繁荣,铜钱和铁钱大量流通,白银用作货币,并出现“交
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药兵器的制造,罗盘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新成就.这些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官僚机构庞大,官员挥霍无度,政府收入不敷支出,不断增加赋税,农民负担日益沉重,官僚地主阶级又大肆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因而非常尖
锐.北宋前期就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并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要求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状况,这标志着中国农民起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宋时期,除了
阶级矛盾外,民族矛盾也很尖锐.北宋末年,女真贵族利用北宋王朝内部的深刻危机,趁机攻入汴京,灭了北宋.此后出现了南北对立的宋金两个政权.

南宋王朝建立后,南宋统治者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金却屈辱求和.但是,南方和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却没有停止过,北方人民的抗
金的斗争,牵制了金军南下,对保障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经过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长江下游的农业生产超过
了黄河流域,太湖流域逐渐成为全国稻米产量较高的区域.棉织业的出现是南宋纺织业的重要发展.南宋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泉州成为
国际性的大港口.

正当宋金对峙于中原之际,蒙古族开始在漠北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蒙古军队先后灭掉了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忽必烈继位后建立了元朝,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统一的时代.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元朝施行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我国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忽必烈在其统治时期,比较重视农业,曾下令设置司农司和河渠司,管理全国农业
和水利事务.于是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边疆地区的农业也有了发展,有的还赶上了内地的水平.元代棉织业比宋代更加发达,自从黄道婆由海南岛黎族那里学
来了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之后,我国古代棉织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元朝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十分严重.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族劳动人民的压迫尤其残酷,于是1351年爆发了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元朝统治随之被推翻了.


明朝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所有军政大权统归皇帝掌
握,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进一步发展.明朝的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空前的君主.在经济上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措施,如鼓励农民垦荒,命令军队屯田等,
使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还改善了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在明朝前期国力富强的基础上,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成
为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政府营建北京,修筑长城,并在东北地区设置奴儿干都司,大大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提高,棉花、绸缎等大量投入市场
成为商品,商业城市更多出现,海外贸易发达,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规模大而
分工较细的手工工场.苏州的丝织业工场,机户拥有织机、原料和机房,雇佣没有生产资料的机工进行生产.机工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机户的剥削.这种“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微弱,手工工场只是在商业繁荣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零星出
现,而且发展非常缓慢.但是,这毕竟标志着新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明朝后期许多城市爆发的反税监斗争,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阶级斗
争的新现象.

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宦官专权和土地高度集中,加剧了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东北地区满洲贵族建立的清政权趁机入关,与汉族地主阶级联合镇压了明末农民起义军,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清朝

清朝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世一百多年中,削平三藩割据,统一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平定准噶尔和回疆反动贵族的叛乱,击败沙俄对黑
龙江的侵略,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封建国家.在这幅员广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尔、壮、
朝鲜、高山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虽然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都为中华民族和祖国的繁朵昌盛作出了贡献.

明末清初四十余年农民阶级的斗争迫使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清朝前期,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所增长,但其发展仍然非常缓慢,因为腐朽的封建制度束缚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清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高度集中,物价不断上涨.于是嘉庆年间爆发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王朝从此便一蹶不振了.




大致来分一下: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汉朝(西汉、东汉)(新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三国(魏、蜀、吴).{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晋朝(西晋、东晋十六国).{公元266年—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宋(南宋、北宋)(辽夏金).{公元960年—公元1276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