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8:23:00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

阿尔卑斯山在哪个国家,是世界第几大名山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从热那亚湾附近的图尔奇诺山口沿法国、意大利边境北上,经瑞士进入奥地利境内,绵延120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
阿尔卑斯山的主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上.“勃朗”一词在法语中是“白”的意思,由于山峰终年积雪不化,银白如玉,故称勃朗峰.
阿尔卑斯山脉是第三纪渐新世至中新世期间由于非洲板块向北边的亚欧板块移动挤压隆升而形成的.阿尔卑斯山主脉向东延伸是喀尔巴纤山脉,向南延伸是亚平宁山脉,向西南延伸是比利牛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虽然高大陡峻,但也有许多河谷和山口,成为中欧与南欧之间的重要通道.阿尔卑斯山在第四纪冰期中遭受到强烈的冰川作用,现代冰川占有一定的地位,大部分山体曾被冰川覆盖,现有冰川1200多条,冰川融水形成了许多大河的源头,莱茵河、罗讷河和波河部发源于此.
阿尔卑斯山麓还分布着冰碛湖和构造湖,较大的有日内瓦湖、纳沙泰尔湖、苏黎世湖等,其中日内瓦湖最大,面积581平方公里,深309米.
阿尔卑斯山区雪崩十分频繁.在瑞士有9500多条雪崩道,每年从秋季开始发生雪崩,到春季为最频繁时期.在奥地利境内,雪崩已经成灾难,不仅威胁着交通,也威胁着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在1951年发生的强烈雪崩中有154人遇难.雪崩形成的原因是早雪少,晚雪多,积雪表面疏松易下坠.其中最可怕的是尘雪块,这种雪块由较松散的新雪成,一旦遇上强风,它就会顺山而下越滚越大,势不可挡.
阿尔卑斯山由于海拔较高,位置特殊,形成了独物的气候区域,内部差异显著.山脉的北部和东部位于西风带,夏凉冬暖,夏季降水丰沛.山脉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干燥炎热.山脉的西北部受大西洋气团影响明显.阿尔卑斯山脉的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多,自西而东逐渐减少.年降水量一般在1200毫米到2000毫米之间,高山地带可达3000毫米.山区内降水多以雪的形式降落,高山终年积雪,十分便于开展冬季运动.山脉的气温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温度递减率在阿尔卑斯山南侧比在北侧为大,山地边缘也大于山地内部.
山地气候的变化,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从山前的低山丘陵至山顶,依次是夏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利用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通常低山地带以种植业为主、中高山除森林外,可发展牧业.在南翼低山地带分布着广泛的葡萄园和果园,这里盛产葡萄、苹果、梨、桃、樱桃、李等水果.低海拔地区的主要作物是玉米,谷类作物大部分布在谷地,春小麦种植区在海拔1200~1400米的地区,大麦在南翼可种植到1700~1900米的地方,在更高的地方还可种植燕麦、黑麦.高山牧场在一些国家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奥地利有20%的山地是高山牧场.山地放牧采用梯级轮牧的经营方式.在海拔900~1200米的低山牧场,从5月起放牧140~160天,以母牛为主;在海拔1200~1600米的中山牧场,从6月起放牧100~140天,以公牛为主;在海拔16O0米以上的高山牧场,从7月起放牧60~80天,以牛犊和羊为主.
阿尔卑斯山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水力资源.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资源为发展水电提供了便利条件,法国的铝矿产地也集中于此,矿产、水力和森林资源大地促进了法国的炼铝工业和造纸工业.
阿尔卑斯山的景色十分迷人,有许多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雪线以上,景色壮观的勃朗峰、卢卡诺峰、勃都朗吉峰、杜夫尔峰等名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旅游者.近百年来,高山已成为休假和疗养的场所.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冬季,这里是冬季运动之乡.旅店、饭店等供旅游者享用的设施应有尽有,在阿尔卑斯山上有50多个旅游地点,每年住宿的游客人次在100万以上.山中有欧洲地势最高的希尔顿饭店,坐在饭店的旋转餐厅里,人们可以观赏阿尔卑斯山的山景.这里还有欧洲最高的火车站,乘火车可以直接到达少女峰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让游人领略雪趣.登山的游人如果遇险,有直升飞机可以提供救助,山里有专门治疗骨折、摔伤的医院.众多的游客为阿尔卑斯山的所在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由于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也给阿尔卑斯山的自然界生态环境带来了新问题,一些高山动物和植物种类濒临灭绝或遭到严重威胁.一些国家正在为此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避免这里的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过去,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从19世纪中叶起,许多铁路隧道相继建成,改变了过去仅依靠低矮的山口按季节通行的状况,现在已经可以南北全年通车,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许多公路隧道相继建成,1980年圣戈塔隧道通车,它全长16.3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为中南欧的交通又增加了一条重要的通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去的隧道工程被不断改造和更新,南北距离正在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