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4 04:48:40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释放"七种力",教学有活力;
开课要有吸引力----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
启发要有穿透力----启情,启智,启能;兴趣点,兴奋点,生长点.
探究要有思维力----探究的内容新颖,方法灵活,问题有趣; 丰富直觉思维,发展逻辑思维,鼓励批判思维;
互动要有向心力----强调"三动"动手,动口,动脑; 民主的氛围,积极的心态,向上的意识,竞争的格局;
表达要有亲和力----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练习要有驱动力----体验性,趣味性,实践性;
结尾要有扩张力----留着激情,留着思想,留着悬念.
“活”的核心实质追求是学生主体思维活跃程度高.课堂的学习主体理应是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驾驭教材能力和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是学习的主持人、启发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领导者、填鸭者、旁观者、牵牛者(用问题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指向的满堂问,这种提问的误区是“提问顺序颠倒,减弱提问效果;提问后无停顿,思维过程混乱;提的问题简单,追求气氛热闹;提的问题笼统,学生无法回答;问点选择不准,提问随心所欲;提问只重答案,忽视思维过程”).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梯度,能引起学生思考欲,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最佳状态是全体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跃跃欲试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且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绝不是标准化的,尤其是鉴赏的问题,决不能教师进行权威总结.而且能回答出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一般思考不出来的问题,更视为思维有深度的表现.坚决反对有话语霸权、思维一统嫌疑的形式化、灵魂匮乏的教学行为,过分追求结论与封闭课堂,学生思维权利被剥夺.这种行为实质上还是在教教材(不是用教材来教),是教师思考的贫困,因为他把书当成了唯一的教学资源. 教学思维上有时要做“减法”——减“无意义的繁琐的质疑”,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质疑”(有本领的老师就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自己讲不清楚的时候是废话最多的时候.
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布置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觉地跟着你的问题走,让他们对你的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巧妙地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让“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找到学生会与不会的平衡点.赞科夫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布置出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师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超脱具体的问题,从思维的高度给学生点拨思路;教师能不能对学生有严格要求,有布置,也有检查.
“活”课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应该有回答,而不光“是”“不是”去迎合老师,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有深度的问题,只是回答“是”“不是”的问题是伪问题.教是为了少重复教,课堂教学不能没有对话.但讨论活动的时间不能太短,建议4-10分钟,因为大多4人小组的讨论每人讲完看法稍做交流就不止4分钟.时间太少的就没必要设计成讨论活动了,直接请学生发表见解好了;也不能有“讨论”没“碰撞”,有思维碰撞才有思维深度,讨论因需而置、因时制宜,但都需要指导.当然,小组合作不能有“形”无“实”.“导而弗牵”不是绝对的,以导为主,必要的牵也是必需的——讲课有时是需要设思维的套的.
“活”还有一个最大的观察指标:差生动起来了吗?有时听完课,我会问授课教师:这节课上有没有你没想到的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发言了?如果有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发言了,说明差生也动起来了.因为很多学科的课最容易上成好生表演的课,差生始终是看客.好课是对个别差异充分关注和帮助解决的课.班级授课的最大问题——它是针对中等学生进行教学,所以实际上有两类学生在浪费时间,一类是完全听不懂,一类是吃不饱.评课要看如何关注处在两头的学生.我经常在想,所有幼儿园孩子几乎都是哭着上幼儿园,所有一年级小学生几乎都是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但是为什么上着上着有的孩子就逃学了,流失了?差异关注很重要,真正让两头学生都能感到这节课对他有帮助,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