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篇写园林的作文,200字左右(不要苏州园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1:45:30
要一篇写园林的作文,200字左右(不要苏州园林)
要一篇写园林的作文,200字左右(不要苏州园林)
要一篇写园林的作文,200字左右(不要苏州园林)
1.《游颐和园》
今天,我来到了美丽的颐和园.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仁寿殿前的“寿星石”,“寿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万钟勺园中的珍物,光绪年间移至此地,成为仁寿殿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
铜制麒麟铸造于乾隆年间,形状奇异,龙头,狮身,牛蹄,鹿角,遍体鳞甲,是传说中的瑞兽,具有镇恶辟邪的作用.此麒麟原为圆明园之物,后迁至此.原为一对,其一被毁,此只麒麟前腿亦带伤痕.
首先,我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上面还不时漂着几艘小船,显得宁静优美.昆明湖的湖面上有一座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桥头和望柱上有着神态各异的狮子,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是九孔,既对称,又表示是至高上的皇家之桥.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廊如亭是中国古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达130余平方米.清漪园时,东堤无围墙,北亭可四面观景,视界开阔,故名廊如.因形制为八角重檐,又俗称“八方亭”.亭内悬挂之匾的内容为乾隆御制诗和古典名著的摘抄.
可惜天公不作美,我正看得入迷,就下起雨来了,我只好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2.故宫——历史的见证
历史的兴亡荣辱,都似永恒的文字,若影若现地在不起眼的地方如古尸的指甲,依然锋利,向我们透露着真情.而故宫,元、明、清三代帝王的皇宫,雕刻着最真实的历史……
走近宏伟博大的故宫,就是盲人也能感受到它的气魄.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往下眺望,数不清这红墙黄瓦的房子,再配上那湛蓝色的天空,让人不禁飘飘然起来.思绪如柳絮般飞向过去,飞向那太平的时代和那战火纷飞的时代,想象那盛景.进入故宫了,不禁被其之势所迷倒入其中,唯有张大嘴.那一道道门槛和一座座宫殿,使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屋顶上兼有精美的壁画,虽有的设计成休息的场所,但均是古色古香的大门、厅殿.多数宫殿门口围着栏杆,有里三层外三层的游客争着拍照,我费之九牛二虎之力,才“三生有幸”:看上一眼.那以前,可都是皇帝才用的啊!
但转念一想,却为皇帝感到悲哀起来:这么硕大的皇宫,皇帝一生能出去几次呀!走到哪儿都是红墙黄瓦,精美壁画,古色古香的门厅,那专用的桌椅床……纵是神仙,也会厌倦的呀!而皇帝一生,就只能呆在这儿“坐牢”,这也是多痛苦的事呀!
那皇宫的雕梁画栋,红墙黄瓦,都是历史的见证,是那个帝王时代的见证,是三个朝代的见证!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
全部展开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地处北京西北郊外,距京城约15公里,原名“清漪园”。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环境幽雅,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创做作。
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霞而得名,
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的“中国一绝”。
天空之上 天空之下
2001年秋天我在西夏王陵。琥珀色的黄昏笼罩着无边无际的旷野,和一座不知名的土冢,还有我。
土冢高大如塔,但更像只哀伤而孤寂的马匹立在旷野,四面八方没有一棵树,一间房屋,不见一缕炊烟。风行向东,七里、七里、七里,才在贺兰山下突然停住。泣血的贺兰山,无言而庄重。我的背包里有两幅贺兰山岩画,是拓片,一只只奔跑的羊,和原始人的面孔,这张面孔抽离了写实的样式充满图腾般的神秘与崇拜。它打破了突然停顿的力量,让风回归。回到这座人迹罕至无人知晓的土冢脚下。
“就这样,我的生命/在最黑暗的时刻与你相逢/凄凉的一个王朝的背影/荒芜的没有子孙祭拜的金字塔。”我当时的记录。
是的,没有子孙祭拜。西夏王陵,没有子孙。史书的记载是:“西夏是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最后西夏在强大的蒙古军队的打击下灭亡。最叫我萦绕于怀的,不仅仅是一个威振四方的王朝的灭亡,而是一个民族的被斩尽杀绝。1227年,成吉思汗之子率军杀进西夏都城中兴府,烧毁宫殿,刀起刀落之间,中兴府兵民全部被杀。与这之前的几次杀戮情形十分一致,“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族中有幸存活者,也四处逃散以致于后来的世代迁徙,最终融入华夏各族之中。党项族――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从此消失。银川西郊,贺兰山东麓,在一大片开阔地里,这个王朝只留下了一座座土筑的陵墓,幅员五十平方公里内,西夏各代帝王的陵墓和皇亲贵戚陪葬墓星罗棋布。近千年前的一百九十年间,这些陵墓曾宏伟辉煌,张扬着一个王朝的气势和声威,这像烟花一样绚烂夺目,最终还是从夜空中落下,凝固成可以触摸的事物,并以土冢――这一最具有凭吊形态的方式出现。
我无数次一颗颗抚摸着土冢坚硬的土粒。我是异族人的子孙,在这远离帝王陵墓陵区最边缘处,砾石如铁,人烟罕至,是什么叫我穿州越省与你相遇?粗糙的泥土,细瘦苍白的手指,还有什么比这轻轻的碰触更令人疼楚?顺着耸入云霄的土冢,我仰起日间被太阳烤灸得发烫的脸,徐徐晚风中,我感到了巍峨。土冢身上均匀地分布着数十个洞穴,这些洞穴的形成跟风有关,跟蚀有关,跟岁月有关。一句话,土冢的木架为风和时间所蚀。一根根木头飞走了,给土冢留下一只只眼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