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气节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6:07:53
中国古代有气节的人
中国古代有气节的人
中国古代有气节的人
苏武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
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
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
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
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
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
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
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
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
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
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
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
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
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
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
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
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
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
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
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
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
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
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
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
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
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
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
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
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
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曾在故事会上看的一个故事,对我感触很大。讲给楼主听听......
清朝有一大户人家,老爷有一房太太,但是一直未有子嗣。后来,老爷娶了一妾,貌若天仙,倾国倾城。但是,她也仅仅是个妾,是从偏门在半夜走进来的。所以,在家里处处受大太太的气。但是,不久,妾生了一子,深得老爷喜爱。送其读书,教其写字。而且小孩子从伶俐,学的很快。大太太很是不高兴,每每令孩子在自己身边,不许看他的亲娘。孩子小不知道,但...
全部展开
曾在故事会上看的一个故事,对我感触很大。讲给楼主听听......
清朝有一大户人家,老爷有一房太太,但是一直未有子嗣。后来,老爷娶了一妾,貌若天仙,倾国倾城。但是,她也仅仅是个妾,是从偏门在半夜走进来的。所以,在家里处处受大太太的气。但是,不久,妾生了一子,深得老爷喜爱。送其读书,教其写字。而且小孩子从伶俐,学的很快。大太太很是不高兴,每每令孩子在自己身边,不许看他的亲娘。孩子小不知道,但是大了之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了。
若干年后,老爷病逝,留下大笔财产,大太太据己所有,将妾赶至小屋居住。公子仍旧由大太太带养,供其读书。但是,母子之情是隔不断的,孩子每天都会到小屋子去看自己的母亲。
又是若干年过去了,孩子中了进士,衣锦还乡。但是,也就在这一夜,大太太去世。这个女人在临死的时候也不忘吩咐,死后家里大院的正门紧闭,任何人不得进出,那妾死后也不许从正门抬出去。吩咐完之后就撒手西去了。
然而,巧的是,那妾也在第二天随风而去了。母亲临终前告诉儿子,大门咱不走,不能说母以子贵,娘虽然是老爷从旁门娶进来的,但是,娘从来就没有低看过自己......说完,也就咽了气。儿子悲痛不已。刚扬名出头,还来不及孝顺母亲,母亲就撒手而别。但是,他又是一个孝子,不能违反大太太的临终遗言。邻居都在看着这个进士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出殡这天,当人们来到这家大院外面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个数尺高的桥搭在了大门之上!时辰已到,锣鼓齐鸣,鞭炮声响,孩子声嘶力竭的一声“娘”,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孩子抬着娘的棺材从大门之上走出了这深宅大院!
这正是,未出土先有节,乃凌云仍虚心!
收起
比较有名的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哦,呵呵;
还有颜回等等,呵呵,楼主需要的话,我专门去查一下
介休:不食周粟;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
文天祥:一片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