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的人生`孙武是什么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3:30:34
孙武的人生`孙武是什么样的人
孙武的人生`
孙武是什么样的人
孙武的人生`孙武是什么样的人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或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式“食邑”),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 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 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 公元前515 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又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也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写好了13篇兵法.这1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第一《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时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孙武认为,在开战之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条件作周密的研究和比较,认真地时行谋划,以便制订正确的作战计划.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有五项,就是“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对这些条件比较清楚了,就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在战争时行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来时行研究和谋划,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不周难于获胜,根本不进行谋划是肯定要失败的. 第二《作战篇》,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行进攻.从速胜的思想出发,孙武反对以当时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也反对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而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主张用财货厚赏士兵,主张优待俘虏,主张用缴获来补充壮大自己.他认为这样做,才能迅速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