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杜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6:41:47
秋夕 杜牧
秋夕 杜牧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如果用这首诗出题考学生,命题专家们的标准答案一定会引用《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书中袁行霈老先生对这首诗的阐释.袁先生被我们尊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可是,袁先生真的希望成为权威吗?真的希望他对诗歌的鉴赏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吗?我想袁先生对所谓的“权威”称呼一定很反感,对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定深恶痛绝!试想,如果学生们都成了袁先生思想的奴隶,袁先生一定痛恨自己写了这篇文章,因为那样是在“误尽天下苍生”,那是有良知的学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别人的理解不是给你答案,而是教你一种方法.诗歌的解读是个性化的,别人的思考代替不了你的思考.你的思考可能很肤浅,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在思考!思考的本身是有尊严的,那种美其名曰“继承”,实为抄袭他人思考成果的行为是可耻的!
袁先生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他的理由是“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袁先生引用了班婕妤的《怨歌行》、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和王建的《宫中调笑》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袁先生的解读运用的是“以诗证诗”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有它的优点,那就是揭示了意象符号背后的集体文化意识,便于我们快捷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优点有时恰恰是缺点,诗歌的创作是一种情绪化的产物,诗歌的创作完成后,许多在场的信息随之消失了,“以诗证诗”的方法是无法还原的,因此,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些消失的在场的信息需要我们运用想象去填补,这种填补体现了文本理解的多样性,这也正是个性化阅读的魅力.我们不妨大胆地同袁先生掰一掰手腕,我想这是先生最愿意看到的.
袁先生想象这是一位宫女,理由是什么呢?先生没有说,估计是“画屏”和“轻罗小扇”两件道具让先生认定是宫中之物,可是这些东西一般的官宦人家或富商人家也有呀?怎么知道就一定是宫里的呢?或许先生认为自己引用的几首诗都是写宫中之事的,可是也不能因为几首诗中都有一把扇子就断定这首诗也是写宫中之事吧?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把诗中主人公想象成一位大家小姐.
“银烛秋光冷画屏,”这里的 “银烛”袁先生解释成“白色的蜡烛”,其实“银”字指的是银质的烛台,这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用法一样,银质烛台和画屏都是官宦或富商人家之物,交代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冷”字不是指天气冷,也是内心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投射到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画屏上,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精美的画屏无人欣赏,青春的美丽也同样无人欣赏.“冷”字传递出一种孤独寂寞,这孤独和寂寞不仅宫女会有,深锁春闺的大家小姐也会有,《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有这么一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轻罗小扇扑流萤.”袁先生说秋天里人们不会用扇子,这种说法有违常识,诗中的时间是“七夕”节,今年的“七夕”节是八月十九日,我们这里正是暑热肆虐的时候,估计只有东三省用不到扇子,而且女孩子用的纨扇并非仅仅是用来的扇风取凉的,有时更是一种装饰.因此,“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袁先生说“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实,在大户人家的花园里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池塘,池塘边自然也会长些杂草,这是萤火虫生存最佳环境.皇宫中却很少会有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所谓的“冷宫”也是会有人打扫的,怎么可能容许杂草丛生像乱坟岗一样呢?
手执纨扇,追逐流萤,流萤翩翩飞,女子咯咯笑,宫中弃妇绝对没有这样的心情,稚气未脱的少女倒是乐此不疲.当然,这得家长不再身边,那些冬烘头脑的封建家长大人是不会允许女儿如此疯疯傻傻的.在他们看来,文雅端庄的坐在闺房里读书作画,做做女红才是大家小姐应该做的事.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夜深了,这位小姐也玩累了,可是她却不愿睡去,她要守望着牛郎会织女.一个姑娘家关心恋爱故事,说明她是长大了,她也在向往着牛郎织女那种超越世俗、超越生命、超越时空的纯洁真挚的恋情.
“天阶”一词袁先生解释为“石阶”,从客观环境来看这没错.然而,诗歌是不是写日记,它更多的是一些浪漫的想象,就像“雪融化了变成春天一样”.“天阶”一词极富有想象力,仿佛是和心中恋人肩并肩坐在月亮之上,或者坐在天界的台阶上,夜凉如水,心却是热的……
从这角度来看,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深宅大院里的稚气未脱的小姐(估计十六七岁)青春萌动的那种微妙的心绪,表达出青春的生命对爱情的向往.
这种理解和袁先生一样都认为诗中只有一个主人公,为什么只能是一个呢?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恕我愚钝,我找不出来.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想象成一家几口呢?
“银烛秋光冷画屏,”屋内寂静,银烛的燃烧却又说明有人在,这人都到哪去了呢?
“轻罗小扇扑流萤.”原来,孩子们在户外用扇子追赶萤火虫,童稚的欢笑顿时打破了屋里的寂静,画面也顿时有了生气.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大人们在做什么,一对年轻的夫妇一面看着孩子们嬉戏,一面看着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什么也不说,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品味着生活的美好……
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将电视关上一晚》的小短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将电视关上一晚,陪可爱的孩子做做游戏,给孩子讲那童年的故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渔夫和金鱼……或者听听孩子的心声,童稚的欢乐,少年的烦恼;或者陪孩子到阳台上数一数天上的星星,看一看月宫里的桂花树影,玉兔嫦娥;夜深了,轻轻的拍着孩子入眠,看孩子熟睡的小脸,梦里的笑靥,这时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旁……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写的是一家几口七夕守夜的情形,表现了生活的温馨和浪漫.
其实,袁先生的解释也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先生好像没有说破,一个大男人为何要写一个宫女呢?难道这宫女是杜牧心中的恋人,这太荒唐.其实,这宫女正是杜牧自身的写照,诗人是借宫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杜牧是前朝宰相杜佑的孙子,诗文书法冠盖当世,且写过不少军事论文,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却多年在外地任幕僚,自然会有些失落和沮丧,然而他并没有彻底的绝望,仍旧对未来抱有期望.杜牧四十岁后,先后做了黄州、睦州、池州和湖州的刺史,为当地的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宣宗大中七年(853)冬末,杜牧卒于考功郎(相当于组织部部长)任上,终年五十岁.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应是杜牧早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