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别是什么.要突出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0:54:45
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别是什么.要突出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呀.
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别是什么.
要突出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呀.
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别是什么.要突出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呀.
都知道,宏观经济的模型是一些列的方程或方程组.一般所谓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是这样的意思:
所谓内生性就是该变量是内生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是包括利率等因素决定的,是方程内部的参数,通过方程的其他变量内生形成一个均和值,属于因变量
所谓外生性就是外部决定,也就是说是自变量,外在因素(非方程内的控制因素)决定的,不因方程内变量改变而改变.
比如,早期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所以货币政策有效.货币学派虽然观点有所不同,但也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
而后来的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就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具体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不仅仅是方程的问题.主要是考虑了市场对货币的作用.传统的经济理论都是认为货币外生,为了帮助你理解内生性,向你推荐点东西,东西直接复制粘贴到下面了,你自己参考一下吧.
《现代货币金融学说》重难点问答一百题(六)
七十、说明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基本模型
温特劳布的工资定理是该模型的基础.根据这个定理,商品价格是劳动成本与某种加成之和决定,即
P=K(W/Q)
其中K代表企业运作的外生制度环境所决定的垄断程度,总名义工资(W)与实际产出Q之比是全部产出的单位劳动成本.用L(总劳动收入)除以W和Q,可以得到下述等式:
P=K(w/A)
其中w是以名义货币计算的年平均工资率,A是平均劳动生产率(Q/L),假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相对稳定,那么名义工资率的相对增长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w>A)物价就会上升.因此,利用一般符号,可以写成:
P=P(w)
其中w通过集体议价外生决定,即物价是名义工资的函数,两者正相关变化,且工资率的任何过度增加(w>A)都将导致物价的上升.因为,物价由单位劳动成本加稳定的加成所构成,对于任何给定的实际产出水平(Q)和相应的就业水平,其直接效应是名义收入(Y)将按比率增加.因为名义收入等于一般物价水平乘以实际产出(Y=P×Q),在Q既定的情况下,工资变动影响物价,物价变动影响名义收入,名义收入增加又与物价的提高成正比.在货币供给决定的Y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物价的上涨只能是产出的下降,作为决定产出的变量——就业也将相应下降.显然,避免失业增加的办法只能是增加货币供给.当然,中央银行也可以继续执行它既定的货币供给计划,但是,用温特劳布的话来说,它将以“失业和人类的苦难为代价……,……是不可接受的”.这就是说,货币供给只能以名义工资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程度相应增加,而不为中央银行独立决定,即由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所决定,这就是温特劳布的货币内生性理论.只要物价水平主要由中央银行所不能控制的工资谈判所决定,货币当局就最多只能保证货币的充分供给,以消除阻碍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金融障碍,货币当局并不拥有控制物价水平的有效手段.
七十一、说明尼古拉斯·卡尔多的基本模型
作为温特劳布模型的变体,卡尔多的模型认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充当最后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保证金融部门的偿付能力.这就使中央银行自己坐在炸药桶上,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货币当局除了满足“交易需求”外,别无选择.因为货币当局不能接受银行体系崩溃这一灾难性的后果.卡尔多的观点表明,在中央银行制定和维持的任何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的弹性都无限大,即货币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货币供给因此能完全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卡尔多首先发展这种特殊形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
卡尔多的观点如图12-4所示,在每个可能的利率点上都有一条水平的货币供给曲线SM,因为,中央银行要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就只能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D是名义收入的函数,D(Y)的负斜率表明名义收入越多,货币需求就越大.这里的因果关系不是M决定Y,而是Y决定M.因为卡尔多假定,政府已经确定了永久性的收入政策有效地保障了公众的收入水平,物价相应是个常数,D(Y)曲线因此表明,对应的实际产出和就业水平越高,货币的名义需求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在A点上,货币需求M1完全对应于利率水平i1上的货币供给.假定此时的实际产出并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中央银行在政府的要求下,把利率下降至i2,这就导致均衡点由A沿着D(Y)移动到C点,货币需求也将沿横轴由M1移至M2.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同意增加货币供给(BC),在C点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再度实现均衡.从动态过程看,货币供给曲线与D(Y)是同一条曲线,因为D(Y)与每一条可能的SM线相交,其交点实际上都发生在D(Y)上,D(Y)同时也就成了货币供给的动态轨迹,货币需求就这样创造了货币供给.
七十二、货币需求增加对内生货币模型的影响如何
温特劳布和卡尔多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面对其承受压力的无奈上.
从图12-5中的均衡点A出发,假定工资谈判提高了劳动成本,名义工资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W>A),以及物价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给定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名义收入水平(假定实际产出是常数)的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曲线发生了由D(Y)向D’(Y)的转移,或平行移动AB距离.对应最初的利率i2,货币需求M2大于货币供给M1,其差额为D(Y)的移动幅度.中央银行只有将利率提高至i3,才能消除这过多的货币需求,然而,这会导致实际产出水平和就业的下降,从而使货币需求回到原有水平,货币供给与需求在C点再度实现均
衡.论证至此,货币供给还是由中央银行严格控制的外生变量.但是,它将通过温特劳布所谓中央银行对“政治”的服从,并采取相应的“支撑行动”,以及卡尔多的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责任而转变成内生变量.
七十三、两种内生货币理论的主要局限
首先,温特劳布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设政府领导人不容许经济偏离、那怕是稍微的非充分就业状态.这实际上是自由派的幻想.
其次,温特劳布和卡尔多模型认为中央银行只能顺应货币需求的假定并不充分.因为,中央银行从未将充分满足货币需求作为政策目标,它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拒绝行政当局对其增加货币供给的要求.尽管未必充分,但它足以使货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而不是条水平线.
再次,货币流通速度不仅不是常数,甚至其函数形式也不稳定.而这分别是温特劳布和卡尔多的重要论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最后,未能充分讨论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的同方向变动的影响.如果,利率提高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则意味着货币需求、乃至货币供给的减少,那么,按照内生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曲线不是水平的,而是与利率正相关的,实际情况恰恰是利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同方向变动.
七十四、什么是内生货币理论的新表述
针对货币供给增加对货币需求增加反应的不充分,内生货币理论对温特劳布-卡尔多模型作出了新的表述,实际上就是承认,货币供给曲线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水平的.如图12-6所示,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利率将由i8上升至i20,如果利率保持不变,货币供给将增加至M’,但实际上利率和货币供给都会有所变动,因为中央银行希望避免严重的债务紧缩,就会增加货币供给,利率的上升也会刺激金融创新,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使得SM’’将与D’(Y)相交于B与E之间某个地方,利率也将上升至i12.货币供给曲线既不如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垂直,也不象后凯恩斯主义者强调的那样水平.
七十五、内生货币理论的政策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这样的修正,仍动摇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抵销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即便中央银行控制了货币供给,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物价的上涨,但是,经济增长却要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因为金融创新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反应灵敏,所以只有严厉到使经济严重衰退的货币政策,才能抵销由金融创新而加快的流通速度.如果没有有效的收入政策加充分就业的财政政策,金融创新引致货币收入流通速度的变化,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信贷流量的控制,从而导致符合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理论的货币政策的失效.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准备金等,也因为不能抵销金融创新的影响而显得不合时宜了.
七十六、莫尔是如何阐述信用货币的内生本质的
莫尔将货币分成商品货币、政府货币和信用货币,商品货币是指从各种实物演变过来,最后体现在黄金上的货币;政府货币则是由政府发行债券而沉淀在流通中的货币.商品货币的供给由该商品的生产成本所决定;政府货币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所以政府的利益决定政府货币的供给;早期信用货币与金币之间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其供给也从属于商品货币.因为这些货币的供给与它们的需求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货币供给曲线是条与利率变动无关的垂直线,商品货币都是外生货币.信用货币则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流通和存款凭证,它们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贷款发放则取决于公众对贷款的需求,信用货币的供给因此不独立于信用货币的需求.尽管,信用货币的供给也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在既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上,中央银行不能拒绝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而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又同样为公众的贷款需求所决定,所以,流通中的货币存量最终取决于公众的贷款需求,这就是信用货币的内生性.也就是中央银行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上,无限满足货币的需求,这就是莫尔水平主义货币供给曲线的由来.
七十七、莫尔是如何阐述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莫尔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决定自己的债务凭证¾¾基础货币的供给.因为,与中央银行进行国债交易的对象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资金是其现有有价证券或商业贷款转换的,而这种转换并不容易.因为,受企业生产周期的限制,商业银行难以提前收回贷款;中央银行也难以大幅度降低国债价格,吸引商业银行购买,因为国债利率的上升会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尽管,中央银行可以提高贷款利率,阻遏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但是,它却不能阻止商业银行向贴现窗口寻求基础货币的补充.尽管,在理论上,中央银行拥有拒绝提供贴现的权力,但是,这种拒绝不仅会形成沉重的政治压力,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这就是说,中央银行并不能按自己的愿望发行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甚至也缺乏有效的手段促使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在这个意义上,繁荣时期商业银行资产和贷款的收益率上升,降低了国债的价格,刺激商业银行对国债的购买;萧条时期利率太低,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接近零,它们不会轻易将盈利贷款和证券转换成不盈利的超额准备,或者即便发生这种转换,增加的基础货币供给也很难形成新的贷款投放.这就是说,中央银行很难像传统理论所说的那样,逆经济风向行事.
七十八、莫尔是如何阐述负债管理自给基础货币的
莫尔指出,从60-70年代开始,美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已经由原来吸收存款,转变成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融资工具,这种可上市的债务凭证不仅具有许多商业贷款所没有的期限短,变现快,方便可靠等优点外,而且,还变存款由贷款人,为债务凭证由借款人启动,即需要资金的商业银行启动,商业银行可以随时根据经济目标和资金的需要,在国内或欧洲美元市场上发行可上市信用凭证,这就大大减少为预防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而且,随着可转让存单发行和有关的负债管理的普及,各种经济单位也发行大量的融资工具,这又促使大商业银行日益变得象是连接资金需求双方的经纪人,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中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此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商业银行是相互竞争企业,致使贷款发放几乎完全由企业的货币需求驱动,商业银行只能处于被动顺应境地.不仅于此,负债管理还可以是商业银行直接发行可上市的存款凭证,而不必低价出售国债.而且,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几乎都不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依赖中央银行.并且,随着各类可上市金融工具期限的延长,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趋于下降,它又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商业银行在市场上寻求基础货币的补充,而不必顾忌中央银行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七十九、莫尔是如何阐述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的
莫尔将金融市场分成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商业银行筹资的市场是批发市场,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市场则是零售市场.在批发市场上,商业银行是贷款条件(利率)的接受者和贷款数量决定者;而在零售市场上,商业银行则是贷款条件(利率)决定者和贷款数量的接受者.因为商业银行在这两个市场上的角色转换,就把公众的货币需求直接传导给中央银行,促使其按照货币需求增加货币的供给.
八十、莫尔观点的图象说明
莫尔的观点如图12-7所示,纵坐标DR 、LR和WR分别表示个别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和资金批发市场利率,横坐标L、D则表示存款量与贷款量.在资金的零售市场上,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同时是商业银行相应在初级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它表现为DLDL曲线,存款的需求,也就是公众的现金供给,表现为DDDD曲线,一旦银行确定它的贷款利率(LR)和存款利率(DR),银行的信用供给就变成水平的LRLR,银行的存款供给也变成水平的DRDR,贷款需求与存款供给相等为(D0=L0),银行贷款利率LR减去存款利率DR就是银行毛利.批发利率为WR,批发市场资金的需求或供给由水平线WRWR表示.MRL与MC,分别代表对特定贷款人的收益和资金的边际成本,此两者的交点在批发利率WR上,此时存款等于贷款,即D=L.
如果银行系统的信用需求增加,这就能相应创造出额外的存款,进而导致供给的增加,也就是存款需求决定存款供给,银行体系贷款需求决定银行体系贷款的供给.如图12-8
所示,贷款和存款需求分别向右上和右下方移动至DL’和DD’,形成新的贷款和新的存款,即D’=L’,存款的需求因此取决于存款的供给.如果贷款需求增加,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基金批发利率相应上升,即从WR0至WR1,这将导致银行基金的边际成本上升,部分批发市场的资金需求将转移至零售市场,造成贷款需求的增加,即从D’L上升至D’’L,同时,银行存款也随贷款需求的增加而减少,D’D移动至D’’D.因为,借款人和存款人都要调整他们的资产结构,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从而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再度恢复新的均衡,存贷款的余额也达到(D’’=L’’),银行实现其原来水平的贷款收益,即(LR0-DR0=LR1-DR1).
莫尔的图象证明,随着负债管理出现和联邦基金市场与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工具,随时满足突然发生、未曾预期的贷款需求的增长,因为贷款可以创造存款,商业银行就能随时得到所需的基础货币,所以中央银行只能控制利率,而无法控制货币量.因为,商业银行连接了资金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所以货币供给最终由货币需求所决定.
八十一、简述对于水平主义的批评与反批评
许多学者都认为莫尔的分析研究很有独到之处,但也认为它也存在着缺点.正如古德哈特所言,莫尔过于强调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顺从借款人的贷款需求.过于强调负债管理的重要性.颠倒了流动性资产下降的因果关系.莫尔对古德哈特的批评作了毫不含糊的回答,他仍然坚持:个别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满足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尽管,他们可以决定每笔贷款的发放,但是,就象可以决定车型和数量的制造商一样,车辆的生产和供给最终还是为市场需求所决定.莫尔还认为,尽管货币的内生性发生于负债管理的出现之前,但是,负债管理的影响也应包含在货币内生性的理论中.因为,货币供给理论应该随历史的演变而发展,并且由历史来决定和改变相关的理论.
八十二、莫尔是如何阐述货币需求创造货币供给的
莫尔认为,无论是个别经济单位,还是整体经济,货币需求能够自动创造货币供给,包括要求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因为非银行经济单动用历年积余,或者向商业银行借款以平衡其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都会导致商业银行发行新的金融资产来平衡,这种金融资产最终还由别的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来购买.甚至赤字支出可以直接由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的创造来满足,而无需动用以前的结余,只要银行货币保持它的货币性,即作为普遍接受的支出手段,它就能用来支付商品的购买.因此,对银行系统的贷款需求形成银行系统的贷款.信用货币的需求决定信用货币的供给.尽管,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要以中央银行的货币为基础,并且要受到它的制约,但是,正如前述,中央银行很难拒绝商业银行的要求,而且,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货币创造的基础.
八十三、莫尔是如何阐述利率是外生政策变量的
在传统的理论中,利率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所内生决定.莫尔却认为利率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的外生变量,因为,在短期中,中央银行一旦确定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利率,它就既不能要求、也不能拒绝商业银行贷款,货币供给因此不为中央银行、而为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所直接决定.又因为,中央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成本,它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利率,并且,通过金融市场的参加者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决定长期利率,利率水平因此是为中央银行直接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市场现象.货币供给曲线因此不是垂线,而是条水平线.中央银行无需、也不能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变动其贷款利率,则会造成货币供给曲线平行、而不是垂直的移动.中央银行仍允许利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世界各国都有真实利率为负的历史,这就是利率不为市场供求决定的最好经验证明.利率的外生决定也必然导致汇率的外生决定.
八十四、莫尔是如何阐述利率调节是主要的政策手段的
按照莫尔的理论逻辑,中央银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量,而利率既是外生政策变量,又是决定所有经济单位的赤字支出水平和其它经济变量的关键,调节利率就是调节经济单位的赤字支出水平,也就是调节货币需求,进而实现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尽管,莫尔对货币主义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对付通货膨胀的对策保持有条件的赞同,但是,他还是认为通货膨胀不是货币供给的太多,而是货币需求增长的太快,所以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仍然要着眼于提高利率.
八十五、内生货币理论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按照内生货币的概念,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表现为货币供给的倒逼机制.它不仅发生于货币供给的过程中,也发生于货币供给的过程之外.如,存贷差额决定货币发行,就是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机制之中的自我实现;而行政部门下达增加货币供给的指令,则是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机制之外的强制实现.当然,这与莫尔的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宏观控制能力的削弱有着本质的不同.温特劳布-卡尔多的政治和政策压力的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也与我国的情况截然不同,如我国的工资就不是谈判决定的.鉴于温特劳布-卡尔多大体反映77年以前的货币银行制度,而莫尔的理论则反映88年以前的情况,所以,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转轨则势必首先趋近于温特劳布-卡尔多的描绘,然后才进入莫尔的论述.因为,我国金融改革正在逐渐消除诸如,由存贷差额决定现金发行之类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各级经济组织再也不能以它们的货币收支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同时,我国的行政当局已经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而不轻易对货币当局施加政治和政策的压力;而且由于行政体制的不同,我国没有温特劳布-卡尔多所说的政治和政策压力;再加上,我国历来制止各级组织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故而难以形成莫尔所说的,私人金融创新的前提条件.所以,我国的货币供给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很快形成莫尔所说的那种内生货币供给机制.但是,我国仍然存在转轨经济特殊的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如为稳定而增加货币供给.同时,我国对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培育,也难免产生于反管制的金融创新,特别是我国参加WTO组织以后,莫尔所说的内生货币供给迟早会在我国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既正确判断和分析转轨经济中的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并采取各种措施将其控制降低至最低限度;也要充分认识货币供给内生趋势的不可避免,及其对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的削弱,并尽早开始防范对策的思考.同时,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还告诉我们,要将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和调节转移到利率的控制和调节上来,也就是先双管齐下,逐渐转移到以利率控制为主,货币供给量调节为辅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