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8 21:02:09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1、佚著的发掘整理  由季镇淮、何善周、范宁组成的《闻一多全集》整理编辑工作组,自1979年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1、佚著的发掘整理
  由季镇淮、何善周、范宁组成的《闻一多全集》整理编辑工作组,自1979年开始进行整理、刊印闻一多的手稿.1982年起,先后出版了《天问疏证》、《离骚解估》、《九歌解估》、《九章解估》等学术研究论集.1983年6月,闻一多夫人高真在闻铭、闻家驷的协助下,整理并陆续发表了《闻一多书信选辑》,其中大部分书信是第一次公开发表.1983年6月,郭道晖、孙敦恒搜集整理出版了《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收录了闻一多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及留美初期发表在《清华周刊》、《清华学报》及其他校内刊物上的诗文88篇(首),其中未结集出版、也未收入全集的有65篇(首).
  1985年,武汉大学成立了闻一多研究室,正着手新编《闻一多全集》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出版了《闻一多论新诗》.自1978年起,陆耀东、陈丙莹、孙玉石、刘烜、陈漱渝、孙党伯等相继介绍了闻一多的佚诗.周良沛所编的《闻一多诗集》,实际上做了这一时期佚诗收集整理工作.
  本时期经发掘整理刊发的佚著,包括诗、文、书信及学术论著,估计总数当在70万字左右.
  2、关于思想发展的研究
  比较起来,本时期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深入、系统,在肯定闻一多贯穿一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他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思想矛盾和思想局限,力求更全面、更确切地说明他的思想发展历程.陈丙莹的《论闻一多的思想发展》,就认为,闻一多是一位具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倾向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大致以抗战以前(1943年-1944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闻一多如毛泽东所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他的前期思想,总的说来是在自由主义世界观、文艺观范畴之内,但又存在着与当时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绝不相同的真诚的“爱国心”.闻一多的后期有了很大进步,在政治上、思想上成为当时国统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左翼,坚强的民主战士,而且表现出积极向共产党靠拢的趋向.他的世界观、文艺观的发展线索就是:由自由主义的爱国主义发展到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爱国主义;由一个不能忘怀黑暗现实的唯美主义者发展到倡导文艺为争取民主的政治服务.作者这种看法显示了一种新的认识趋向,纠正了以往对闻一多的思想发展研究中过分拘执于抽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拍案而起”的思想转变,代之以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学术思想诸方面有机统一的综合研究,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复朱自清提出的闻一多的一生是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位一体的认识.俞兆平的一系列文章集中研究了闻一多的诗歌美学思想.他在《闻一多前期和中期美学思想的发展》中,认为闻一多的美学思想发展应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为1922年7月留美之前及其后数月内,这一时期美学思想接近于朴素唯物主义美学观,比较倾向于社会功利主义.中期从1922年下半年至1931年,闻一多在美的本质特性,美的理想,美感分析等较抽象的理论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但是,他同时又强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政治的联系,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又趋向于唯物主义美学观.闻一多中期的美学思想,显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俞文的三分法(前、中、后期),比过去的两分法(前、后期),更能凸现闻一多美学思想发展的深刻矛盾和个性特点.思想发展历程的独特和曲折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共同特征,学术研究的任务便是不断充分地、深入地揭示、说明这种“共同”与“个别”.
  3、关于诗歌的研究
  本时期除了探索闻一多的思想发展与艺术追求之外,还对他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美学评价.陆耀东的《论闻一多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第1辑),着重评介了闻一多的爱国诗与爱情诗,认为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古老文明苗裔的自豪感,鲜明的反帝倾向以及高尚的爱的情操;同时,还评述了闻一多对于己理论倡导的实践,认为他诗中所出现的17种诗体和8种押韵方式,说明闻一多对诗歌形式美的追求是十分开阔的.他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是比较可信的.
  蓝棣之的《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历史演变》(《文艺论丛》1985年第22辑),则力图对闻一多诗歌研究的现状有所突破.他认为,“在一些人心目中,作为一位新诗人,似乎闻一多的成就只是写过一些爱国诗;至于艺术,就是他提倡的那个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这是很片面的.”因此他要打破常规,把闻一多的重要活动分为八个段落,进行综合考察.论证了闻一多的一生“就是具体而微的一篇‘诗的史’或‘史的诗’”(《闻一多全集·朱自清先生序》)这个著名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它打破了就诗论诗,或者只分析其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的研究格局,为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闻一多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了新的开拓.
  此外,还有谢冕的《死水下面的火山》(《十月》1980年第3期),邝维垣的《论闻一多新诗的艺术风格》(《暨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陈超的《论闻一多诗歌艺术探索的得失》(《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4、关于古典文学学术成就的研究
  闻一多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潜心于古典文学的学术研究,占四卷本的《闻一多全集》四分之三.可是建国以来对他这一方面的光辉成就几乎无人问津.新时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可以说,这是对《闻一多全集》的“郭序”、“朱序”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隔代”继承与发展.费正刚的《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5期),从具体评介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成果入手,进而揭示了他的学术活动的深刻意义与丰富内涵.他指出,闻一多在《诗经》研究中批判地运用训诂学,反清人之道,变讲经而为说诗.提出要用社会学的观念去读《诗经》,并以考古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带读者到诗经的时代”,其意义不仅使我们懂了他所论及的诗,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对于学者闻一多来说,这种勇于探讨的精神,使得他在《诗经》、《楚辞》、唐诗、上古神话的研究中逐步地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费文的这种具体与抽象、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了闻一多的古典文学研究与他的思想发展之间的联系.
  郑临川的《闻一多论古典文学》是一部风格独异的研究论著.作者在西南联大师从闻一多有年,精心保存了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本书就是作者根据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的.它涉及闻一多的《楚辞》、唐诗及其他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深入浅出地说明了闻一多的学术观点.
  5、一批研究专著的出现
  这是新时期闻一多研究取得长足前进的显著标志.这些专著虽然是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成书问世的,但不少作者的选题、构思、资料准备以至撰写,却早在六十年代、五十年代甚至四十年代就开始了.除上述《闻一多论古典文学》外,还有王康(史靖)的《闻一多颂》、《闻一多传》,余嘉华的《闻一多在昆明的故事》,鲁非、凡尼的《闻一多作品欣赏》,时萌的《闻一多朱自清论》,刘烜的《闻一多评传》、《闻一多》以及方仁念编著的《闻一多在美国》等.论述较全面、深入的,是《闻一多传》和《闻一多评传》.
  36万字的《闻一多传》是王康继《闻一多的道路》、《闻一多》和《闻一多颂》之后第四部闻一多传记著作,也是闻一多研究四十年中第一部比较完整、准确、全面地反映闻一多的生活、学习、著述、思想发展与艺术追求的传记.它十分注重史学的严格性与文学的生动性.每章均以闻一多的诗句作题记,深刻地揭示了闻一多的艺术个性与“诗人气质”在他的战斗生涯中的发展变化,使读者有可能完整地把握作为诗人、学者、斗士的闻一多的全貌.
  同样长达三十余万言的《闻一多评传》也是一部后积薄发的研究专著.从着手准备到写作、出版,历时二十余年.与《闻一多传》相比,《评传》更注重论评性、研究性和学术性.“评传”的中心线索是:爱国主义思想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闻一多生活道路的各个阶段和历史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前进,显示出不同内容、不同成就和不同高度.作者的这种努力可以看作是对整个闻一多研究中最核心的课题的丰富与深化,统摄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当然,这两本传记著作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能真正写出作为一个伟大的民主战士,一个开一代诗风、学风的诗人、学者的政治思想、艺术思想的深刻性与思想矛盾的深刻性,对一些比较“尖端”、比较“敏感”的理论问题,例如闻一多早期的唯美主义问题,中期与国家主义的关系问题,尚缺乏透彻的考察.这样也就无法真正写出闻一多,作为现代的伟大人物,他那由深刻(即便有时是一种“片面的深刻”)与复杂(即便有时充满着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合成的特点.当然,我们不能要求这两本书,能解决闻一多研究中的所有问题.它们如今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已是十分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