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墨梅图题诗改为一个故事(作文)在小学作文的卷子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20:35:10
把墨梅图题诗改为一个故事(作文)在小学作文的卷子上,
把墨梅图题诗改为一个故事(作文)
在小学作文的卷子上,
把墨梅图题诗改为一个故事(作文)在小学作文的卷子上,
第一个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个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5dertdrd
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去世了。
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寡妇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
全部展开
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去世了。
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寡妇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18岁那年,身材高大(1.93米)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一个有4万人口的城市。旅途中,林肯亲眼看到了黑人奴隶遭受的非人待遇。他对伙伴说:“等到我有机会来打击奴隶制度的时候,我一定要彻底粉碎它!”1830 年,林肯一家迁居伊利诺斯州定居。在这里,林肯开始独立生活,并于1832年应征入伍。林肯当兵的时间很短,退伍后,当地居民推选热心公务活动的林肯为州议员候选人,但是他的初次竞选没有成功。
在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在一场政治集会上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
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34年8月,25岁的林肯当选为州议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也从事土地测量,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钻研法律。几年后,他成为一名律师。1839年,林肯认识了一位议员的女儿玛丽·托德。她当时21岁,受过良好的教育,美丽而活泼,他们于1842年11月结婚,以后生育了4个儿子。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蓄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应归于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
1854年,南部奴隶主派人进入新并入美国的堪萨斯,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年,共和党成立,林肯加入,并在1856年参加了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竞选,没有成功。1858年6月16日,在同道格拉斯竞选时发表了题为《家庭纠纷》的著名演说。他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编者注)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在此期间,他与道格拉斯进行了一场关于奴隶制问题的大辩论。林肯认为,奴隶制应该废除,但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废除。他的这次竞选虽然没有成功,但大大扩大了政治影响。
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林肯当选总统的消息传出,美国南北矛盾迅速扩大,坚持蓄奴主义的南方把林肯的当选看作一场灾难,南卡罗来纳州在林肯宣誓就职之前退出联邦。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战争一触即发。由于美国的普选制深入人心,随着新总统的当选,国家权力的顺利交接渐成美国的传统。这当中仅有一次略为例外,就出现在1861年3月林肯就任总统之时。在3月4日就职典礼的当天早晨,同情南方的人们聚集在街头巷尾散布流言蜚语,甚至传闻有刺客蓄意行凶。陆军司令特意采取了预防措施,派出士兵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两侧警戒,还在国会大厦附近派驻了一个炮兵连。实际上,那天是平静的。林肯宣誓就职后,由骑兵护送前往白宫,开始履行总统职务。但是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林肯就职一个月以后的4月12日,南部联邦的军队攻击了政府的一个要塞,南北战争爆发了。战争开始时,北方军队打得并不顺利,为了迅速扭转不利的局面,1862年9月22日,林肯颁发了《初步解放宣言》。当年年底,林肯签署了经过修改的《最后解放宣言》。他在签署了这个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根据这个宣言,美国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
1863年7月1日,南北双方军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进行了关键性战役。北军获胜,战局从此向有利北方的方向发展。1864年11月,林肯第二次当选总统。当选后,林肯以极大的努力要求参众两院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宣布蓄奴非法。这项历史性的宪法修正案于当年终于获得通过。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遇刺身亡。5月4日,林肯葬于橡树岭公墓。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他出生于社会低层,具有勤劳、俭朴、谦虚和诚恳的品格。他进白宫后,在奴隶制等问题上,政界发生倾轧,国家出现分裂,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日常工作中他不顾个人安全,每天挤出大量时间接见群众,听取申诉,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他任职期间,由于各种反动势力的影响,政策上有过踌躇和动摇,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推动下,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解决了当时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四年国内战争中,他亲自指挥作战。领导联邦政府同南部农场奴隶主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林肯于1 8 6 5 年4 月1 5 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早在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答:“答一道难题吧。”“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鸡生的。”老师又问:“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微笑着说。
收起
第一个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
全部展开
第一个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个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的母亲去世了。
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寡妇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贫穷,林肯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店员和木工。18岁那年,身材高大(1.93米)的林肯为一个船主所雇佣,与人同乘一条平底驳船顺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达奥尔良。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一个有4万人口的城市。旅途中,林肯亲眼看到了黑人奴隶遭受的非人待遇。他对伙伴说:“等到我有机会来打击奴隶制度的时候,我一定要彻底粉碎它!”1830 年,林肯一家迁居伊利诺斯州定居。在这里,林肯开始独立生活,并于1832年应征入伍。林肯当兵的时间很短,退伍后,当地居民推选热心公务活动的林肯为州议员候选人,但是他的初次竞选没有成功。
在25岁以前,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四处谋生。成年后,他成为一名当地土地测绘员,因精通测量和计算,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在青年时代,林肯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在一场政治集会上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
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34年8月,25岁的林肯当选为州议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也从事土地测量,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钻研法律。几年后,他成为一名律师。1839年,林肯认识了一位议员的女儿玛丽·托德。她当时21岁,受过良好的教育,美丽而活泼,他们于1842年11月结婚,以后生育了4个儿子。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蓄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应归于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
1854年,南部奴隶主派人进入新并入美国的堪萨斯,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年,共和党成立,林肯加入,并在1856年参加了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竞选,没有成功。1858年6月16日,在同道格拉斯竞选时发表了题为《家庭纠纷》的著名演说。他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编者注)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在此期间,他与道格拉斯进行了一场关于奴隶制问题的大辩论。林肯认为,奴隶制应该废除,但必须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废除。他的这次竞选虽然没有成功,但大大扩大了政治影响。
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在奴隶主控制的南部10个州,他没有得到1张选票。林肯当选总统的消息传出,美国南北矛盾迅速扩大,坚持蓄奴主义的南方把林肯的当选看作一场灾难,南卡罗来纳州在林肯宣誓就职之前退出联邦。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战争一触即发。由于美国的普选制深入人心,随着新总统的当选,国家权力的顺利交接渐成美国的传统。这当中仅有一次略为例外,就出现在1861年3月林肯就任总统之时。在3月4日就职典礼的当天早晨,同情南方的人们聚集在街头巷尾散布流言蜚语,甚至传闻有刺客蓄意行凶。陆军司令特意采取了预防措施,派出士兵在宾夕法尼亚大街两侧警戒,还在国会大厦附近派驻了一个炮兵连。实际上,那天是平静的。林肯宣誓就职后,由骑兵护送前往白宫,开始履行总统职务。但是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林肯就职一个月以后的4月12日,南部联邦的军队攻击了政府的一个要塞,南北战争爆发了。战争开始时,北方军队打得并不顺利,为了迅速扭转不利的局面,1862年9月22日,林肯颁发了《初步解放宣言》。当年年底,林肯签署了经过修改的《最后解放宣言》。他在签署了这个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根据这个宣言,美国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
1863年7月1日,南北双方军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葛底斯堡进行了关键性战役。北军获胜,战局从此向有利北方的方向发展。1864年11月,林肯第二次当选总统。当选后,林肯以极大的努力要求参众两院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宣布蓄奴非法。这项历史性的宪法修正案于当年终于获得通过。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遇刺身亡。5月4日,林肯葬于橡树岭公墓。林肯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一百多年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林肯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他出生于社会低层,具有勤劳、俭朴、谦虚和诚恳的品格。他进白宫后,在奴隶制等问题上,政界发生倾轧,国家出现分裂,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日常工作中他不顾个人安全,每天挤出大量时间接见群众,听取申诉,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在他任职期间,由于各种反动势力的影响,政策上有过踌躇和动摇,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推动下,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最终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解决了当时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四年国内战争中,他亲自指挥作战。领导联邦政府同南部农场奴隶主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林肯于1 8 6 5 年4 月1 5 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是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人们怀念他的正直、仁慈、和坚强的个性,他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景仰的总统之一。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早在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答:“答一道难题吧。”“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鸡生的。”老师又问:“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微笑着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