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恨书》宗璞、《读书》老舍、《书呆子》王了一,《入厕读书》周作人、《重读之书》叶灵凤,原文,原文!必须是原文,每个文章加10悬赏!力求原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2:26:11
求《恨书》宗璞、《读书》老舍、《书呆子》王了一,《入厕读书》周作人、《重读之书》叶灵凤,原文,原文!必须是原文,每个文章加10悬赏!力求原文!求《恨书》宗璞、《读书》老舍、《书呆子》王了一,《入厕读书

求《恨书》宗璞、《读书》老舍、《书呆子》王了一,《入厕读书》周作人、《重读之书》叶灵凤,原文,原文!必须是原文,每个文章加10悬赏!力求原文!
求《恨书》宗璞、《读书》老舍、《书呆子》王了一,《入厕读书》周作人、《重读之书》叶灵凤,原文,原文!
必须是原文,每个文章加10悬赏!力求原文!

求《恨书》宗璞、《读书》老舍、《书呆子》王了一,《入厕读书》周作人、《重读之书》叶灵凤,原文,原文!必须是原文,每个文章加10悬赏!力求原文!
来自: 大头绿豆 2006-03-08 19:25:41
郝懿行著《晒书堂笔录》卷四有《入厕读书》一条云:
“旧传有妇人笃奉佛经,虽入厕时亦讽诵不缀,后得善果而竟卒于厕,传以为戒,虽出释氏教人之言,未必可信,然亦足见污秽之区,非讽诵所宜也.《归田录》载钱思公言平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谢希深亦言宋公垂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余读而笑之,入厕脱裤,手又携卷,非惟太亵,亦苦甚忙,人即笃学,何至乃尔耶.至欧公谓希深言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此语却妙,妙在亲切不浮也.”郝君的文章写得很有意思,但是我稍有异议,因为我是颇赞成厕上看书的.小时候听祖父说,北京的跟班有一句口诀云,老爷吃饭快,小的拉矢快,跟班的话里含有一种讨便宜的意思,恐怕也是事实.一个人上厕的时间本来难以一定,但总未必很短,而且这与吃饭不同,无论时间怎么短总觉得这是白费的,想方法要来利用他一下.如吾乡老百姓上茅坑时多顺便喝一筒旱烟,或者有人在河沿石磴下淘米洗衣,或有人挑担走过,又可以高声谈话,说这米几个铜钱一升或是到什么地方去.读书,这无非是喝旱烟的意思罢了.
话虽如此,有些地方原来也只好喝早烟,于读书是不大相宜的.上文所说浙江某处一带沿河的茅坑,是其一.从前在南京曾经寄寓在一个湖南朋友的书店里,这位朋友姓刘,我从赵伯先那边认识了他,那年有乡试,他在花牌楼附近开了一家书店,我患病住在学堂里很不舒服,他就叫我住到他那里去,替我煮药煮粥,招呼考相公卖书,暗地还要运动革命,他的精神实在是很可佩服的.我睡在柜台里面书架子的背后,吃药喝粥都在那里,可是便所却在门外,要走出店门,走过一两家门面,一块空地的墙根的垃圾堆上.到那地方去我甚以为苦,这一半固然由于生病走不动,就是在康健时也总未必愿意去的,是其二.民国八年夏我到日本日向去访友,住在一个名叫木城的山村里,那里的便所虽然同普通一样上边有屋顶,周围有板壁门窗,但是他同住房离开有十来丈远,孤立田间,晚间要提了灯笼去,下雨还得撑伞,而那里雨又似乎特别多,我住了五天总有四天是下雨,是其三.末了是北京的那种茅厕,只有一个坑两垛砖头,雨淋风吹日晒全不管.去年往定州访伏园,那里的茅厕是琉球式的,人在岸上,猪在坑中,猪咕咕的叫,不习惯的人难免要害怕,哪有工夫看什么书,是其四.《语林》云,石崇厕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这又是太阔气了,也不适宜.其实我的意思是很简单的,只要有屋顶,有墙有窗有门,晚上可以点灯,没有电灯就点白蜡烛亦可,离住房不妨有二三十步,虽然也要用雨伞,好在北方不大下雨.如有这样的厕所,那么上厕时随意带本书去读读我想倒还是呒啥的吧.
谷崎润一郎著《摄阳随笔》中有一篇《阴翳礼赞》,第二节说到日本建筑的厕所的好处.在京都奈良的寺院里,厕所都是旧式的,阴暗而扫除清洁,设在闻得到绿叶的气味青苔的气味的草木丛中,与住房隔离,有板廊相通.
蹲在这阴暗光线之中,受着微明的纸障的反射,耽于瞑想,或望着窗外院中的景色,这种感觉真是说不出地好.他又说:
“我重复地说,这里须得有某种程度的阴暗,彻底的清洁,连蚊子的呻吟声也听得清楚地寂静,都是必须的条件.我很喜欢在这样的厕所里听萧萧地下着的雨声.特别在关东的厕所,靠着地板装有细长的扫出尘土的小窗,所以那从屋檐或树叶上滴下来的雨点,洗了石灯笼的脚,润了砧脚石上的苔,幽幽地沁到土里去的雨声,更能够近身地听到.实在这厕所是宜于虫声,宜于鸟声,亦复宜于月夜,要赏识四季随时的物情之最相适的地方,恐怕古来的俳人曾从此处得到过无数的题材吧.这样看来,那么说日本建筑之中最是造得风流的是厕所,也没有什么不可.”谷崎压根儿是个诗人,所以说得那么好,或者也就有点华饰,不过这也只是在文字上,意思却是不错的.日本在近古的战国时代前后,文化的保存与创造差不多全在五山的寺院里,这使得风气一变,如由工笔的院画转为水墨的枯木竹石,建筑自然也是如此,而茶室为之代表,厕之风流化正其馀波也.
佛教徒似乎对于厕所向来很是讲究.偶读大小乘戒律,觉得印度先贤十分周密地注意于人生各方面,非常佩服,即以入厕一事而论,后汉译《大比丘三千威仪》下列举“至舍后者有二十五事”,宋译《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六自“云何下风”至“云何筹草”凡十三条,唐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二有第十八“便利之事”一章,都有详细的规定,有的是很严肃而幽默,读了忍不住五体投地.我们又看《水游传》鲁智深做过菜头之后还可以升为净头,可见中国寺里在古时候也还是注意此事的.但是,至少在现今这总是不然了,民国十年我在西山养过半年病,住在碧云寺的十方堂里,各处走到,不见略略象样的厕所,只如在《山中杂信》五所说:
“我的行踪近来已经推广到东边的水泉.这地方确是还好,我于每天清早没有游客的时候去徜徉一会,赏鉴那山水之美.只可惜不大干净,路上很多气味,——因为陈列着许多《本草》上的所谓人中黄.我想中国真是一个奇妙的国,在那里人们不容易得着营养料,也没有方法处置他们的排泄物.”
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寺院有普通厕所已经是大好了,想去找可以瞑想或读书的地方如何可得.出家人那么拆烂污,难怪白衣矣.
但是假如有干净的厕所,上厕时看点书却还是可以的,想作文则可不必.
书也无须分好经史子集,随便看看都成.我有一个常例,便是不拿善本或难懂的书去,虽然看文法书也是寻常.据我的经验,看随笔一类最好,顶不行的是小说.至于朗诵,我们现在不读八大家文,自然可以无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