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很短的作文变得很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2:10:36
怎么让很短的作文变得很长.
怎么让很短的作文变得很长.
怎么让很短的作文变得很长.
扩写方法——借鉴一下,会有所帮助
【什么是扩写】
小学的扩写训练包括:扩句、扩写一段话、扩写文章.其中扩句和扩写一段话是比较简单的扩写形式.下面着重谈谈文章的扩写.顾名思义,“文章扩写”就是对原文的扩充.具体地说,是把原来比较简单的文章或段落,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比较细致的记叙,从而使原来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可见,小学生经常进行扩写练习,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训练表达能力.
【扩写的方法】
一、认真阅读原文
扩写作文的特定条件是必须提供的原文进行“扩”.“扩”的意思是“扩大”、“扩充”“扩展”,因此,必须读懂原文,在“读懂”上下功夫,认真地探究因果,咀嚼词语意味,明白原作者的用心,颔悟原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精神.
扩写前先要弄清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还要弄清楚几个人?什么人为主?什么人为辅?更要区别清楚是“人中的事”?还是“事中的人”?找出“扩写点”.“扩写点”就是文中那些概括的情况.认真读原文,归纳为三不苟:即“一字不苟、一词不苟、一句不苟.”例(材料):一个风雨交加的中午,一位老太太背着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孩行走,突然摔倒在地.小孩摔在路旁,雨伞也丢到一边.两位少先队员跑上去,分别扶起老太太和小孩,并送他们回家.老太太很感激,还夸奖他们.
(一)读,字、词、句:文中除了比较明显的词语“背着、摔、扶起、跑上去、送、感激、夸奖”,还有:分别、并,都应该说明.
(二)找,事的原由一丝不苟:为什么风雨交加一老一少还在行路呢?为什么会摔倒呢?两位少先队员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呢?为什么又要去扶他们呢?为什么还要送这一老一少回家呢?为什么老太太要夸两位少先队员呢……为什么?为什么?多问几个“什么?”这些为什么一一回答,这是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不容忽略,应该详实地补充出来,这就是扩写的具体内容.
(三)想,人物的内心活动一丝不苟:文中有四个人.四个人的时空并不一样,它们各想什么?“风雨交加”,一老一少冒雨赶路又想什么?一老一少摔倒了……想什么?两位少先队员看见了,一位想什么?……还有那位感激的老太太想什么?被夸奖的两位少先队员又各想什么?更应该写出他们思想的不同变化.这更是扩写作文的重要技巧.
二、抓住扩写重点.
同学们扩写作文最棘手的是抓不住扩写点抓不住扩写的重点,从头到尾,平均使用力量,写成一篇流水帐.这样必然造成重点不突出.杂乱无章.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扩写所提供的材料句句层层都是扩写点.但是不要忘记“众星捧月”,要根据中心掂量轻重,找出扩写重点,安排好扩写的主次,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如何抓住扩写重点呢?总结为“三掂量”.
(一)掂量题目确定重点.
题目中的“题眼”往往就是该详写的重点.找“题眼”可以根据题目的文字结构.用动宾短语作题材目的,“题眼”往往是动词.如《送书》的“送”,文章就应该围绕“送”这一个字,重点写谁为什么送和怎么送.用偏正语作题目的,如果偏的词起修饰作用,偏词就是“题眼”.如《孝敬奶奶的小明》的“孝敬”,文章就应该围绕“孝敬”这个词,重点写小明怎么孝敬奶奶的.如果偏的词语是起限制作用的,“题眼”却是正的词.如《香蕉皮引起的风波》的“风波”,文章就应该围绕“风波”这个词语,重点写了是一场什么样的风波.如果用主谓短语或一个单句作题目的,“题眼”,就在谓语部分.如《龟免赛跑》文章应围绕“赛跑”这个重点词语,重点写怎么赛跑.
(二)掂量中心确定重点.
有的题目较大,很难找到题眼,如《一个风雨交加的中午》;有的扩写材料根本没有提供题目,而是要求作者自己拟定.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重点.凡是能表现中心的都是重点材料,也就是文章需要详写的部分,和中心关系不大的就是次要材料,要略写.请看下面一例扩写材料.
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我们想给小树苗松土.我向花匠李爷爷借锄头.李爷爷不理我,我气红了脸.明明知道后,很有礼貌地向李爷爷借到了锄头,我脸红了.后来,我去还锄头,李爷爷夸我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脸红了.
这一则的扩写材料是通过借锄头这件事,说明“对人应该有礼貌,要讲文明”的道理.那么最能说明这个中心的材料应该是:“明明知道后,很有礼貌地向李爷爷借到了锄头,我脸红了.”这个部分应不惜笔墨,作文重点材料加以详写.“我向花匠李爷爷借锄头.李爷爷不理我,我气红了脸.”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应惜墨如金,只能略写.如果这个部分也详写,必然造成本末倒置,甚至使文章立意不高.至于“学校开展植树活动,我们想给小树苗松土.”与本文的中心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一笔带过就可以,但是不写不行,因为记叙一件事,不能没头没尾,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连接、过渡.没有略写部分,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连接不上.
(三)掂量扩写对象确定重点.
扩写的材料是以写人为主的,要把突出人物的特点作为重点来写.我们常说认识一个人,要观其行,听其言.因此,在扩写时应把重点放在人物的言行上.“言为心声”,写好人物的语言反映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写对话是描写人物语言的一种主要形式.写好对话,就能把人写活,读了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动作描写是写人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写好动作,就能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读了如见其人.另外,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的情感,揭示人物个性品质.
扩写材料是以写事为主的,在把事情的经过作为重点来写.写事的作文中如果事中无人,就如一杯白开水.因此,在写事情的经过时,要描写事中的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
扩写材料是以写活动为主的,应该把活动场面作为重点来写.什么叫“场面”呢?场面,一般是指同一时间,同一环境内众多人物活动的画面.一般地说,一个场面总是由人、地、事三个因素构成的.这儿的“人”指的不是一个人单独干什么,而是指包括个人在内的集体生活中的镜头,涉及到的人物比较多.所以在写场面时:1、掂量哪个场面为主?2、掂量掂量场面中哪个人物为主?3、掂量掂量“人物”的什么为主,一般是语言、动作、心理为主.如《记一次乒乓球赛》这篇课文,作者从“我”怎能样发球,姐姐怎样接球,“我”怎能样用力扣杀,姐姐怎样毫不示弱地推挡,从比分拉到“我”颔先一步,详细描写了比赛者的姿态、情绪、动作,真是有声有色,异彩纷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对观众的表现是略写.
三、展开合理想象.
前面已经说明:扩写作文要在读懂原文、抓住重点、找到扩写点的基础上做必要的充实.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原作主要内容,不改变原作的体裁,不改变原作的六要素的前提下添枝加叶,合理扩展充实.怎样做到枝“繁”叶“茂”姿“丰”色“艳”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枝繁叶茂”要靠想象.写好记叙文,必须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在写“看图作文”和扩写、改写、续写一类的文章时尤其主重要.所以,首先要弄懂什么是想象?它有什么作用?想象是根据已有的事物,运用三推理的方法,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此及彼地创造出新的事物的思维过程.它可以补充、丰富文章所反映的生活画面.它可以变概括的为具体的,变无形为有形,变无色为有色,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扩写不是以想象为主体的作文,而是在原作的局部加入一些合理想象内容的作文,所以要写好扩写文中的想象就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原则和方法.
(一)、扩写作文要展开“有轨道的想象”.
这个“轨道”就是原作的“中心思想”,因为想象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它是突出中心的手段,为想象而想象上不可取的,曾有两个同学,同时扩写《擦玻璃》一文,两人都具体描写了擦玻璃的动作、心里活动等细节.然后又用了一段笔墨展开想象.下面就是他俩的想象:
学生A:当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站在四楼擦玻璃时往下一看,突然身体轻飘飘的,自己一下子变成了孙悟空飞了起来.绕过一座一座大楼,飞向蓝天,飞呀!飞呀!
学生B:我边擦玻璃边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发明一种新型玻璃——驱尘玻璃,使玻璃永远不粘灰尘.永远、永远是明净的,再也不要人们吃力地去擦,那该节省多少劳动力呀!
稍做比较就可以发现,学生A想象了自己像孙悟空一样飞向蓝天,虽说也是由擦玻璃引出的想象,但他要说明什么呢?与文章中心“爱劳动”毫不相干,纯粹是画蛇添足.相比之下,学生B的想象就有份量.他畅想自己长大后发明一种驱尘玻璃,奉献给人民.这即是爱劳动的深化,又是美好心灵的展现,有力地烘托了中心,可谓锦上添花.
要想增强扩写作文中想象的目的性,应该做到如下四点:1、扩写前要明确原文的重点.重点明确才会在行文中使想象的方向明确.2、在拟写作提纲时在何处加想象有个初步构想.3、在运用想象时始终不忘中心,围绕中心弛骋想象.当发现自己想象偏离中心时就立刻关上想象的闸门.4、要在突出中心的关键处(扩写点上)展开想象,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二)、扩写作文要展开合理想象.
上面我们谈到,扩写作文中的想象不应该是随心所欲地发挥.除了明确目的性外,还有一点须特别注意,这就是想象要合乎情理.想象可以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必须在情理之中.想象的内容要在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想象多要以事实为依据,凭借事物的想象,才能真切地透过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说想象的内容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一个同学在扩写《记一次课外活动》时,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看!刘东和小力在乒乓球台前抽杀得多激烈呀!银球飞来飞去,他俩打得难分难解,始终不分胜负.突然,嘟……一声哨响,时间到了,刘东颔先一分险胜小力……”看了这段描写,内行的同学一定会“扑哧”一笑,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
(三)、生活是想象的基础.
看了上面那位同学闹笑话,大家一定说他想象不全生活情理,因为乒乓球比赛是计分赛而不是计时赛.看来这个同学没打过乒乓球,也很少看乓乓球比赛,于是在写作时就想当然地写下去,所以闹了“想象不合理”的笑话.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想象呢?请大家记住一句话:“生活是想象的基础.”你们可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是写作的先决条件.读书是借鉴,行路是生活积累.“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们要以广博的见闻,丰富的阅历作为写作的基础,做为文章的源泉.我们应该有意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眼光六路,耳闻八方.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假如老师叫你把“我的暑假生活水平是丰富多彩的”扩写成文时,假如你一整个暑假整天都关在家里,大门没出,二门没迈,当然你什么也写不出来,因为你没有生活积累.如果你曾外出旅游,在海滨游过泳,在郊外爬过山,或是参观过科技馆,或是参加过街道组织的献爱心活动,那你一定是看到这个扩写的作文题后很活动,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文章一定要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四、对照原文修改.
我们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进行扩写,不像命题作文那样,只是把审题的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上.如命题作文题目“一次难忘的教训”,我们注意到的题眼是“教训”二字.待文章写成时,检查,对照,修改等都只要围绕“教训”二字,大体上就能解决问题.可是,作为扩写,我们面对的是一份有待扩展的文字材料,一般在数十个字到百来字之间,决不是靠抓一个“题眼”就能奏效的.那该怎么做呢?
1、仔细检查扩写作文,发现作文本身的毛病.
一段文字,扩写下来,我们的思维处在紧张的状态.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这一过程,难免有疏忽的地方.语言文字的表达,思想内容的描述,都可能存在不妥当的地方.这些都需要认真细致地查,去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小毛病直接修改,较难的,或较大的问题作个记号.因为扩写主要的是根据作者自身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展开的,在行文过程中,这些联想、想象都会染上自己臆想的东西,或多或少会有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存在,更重要的是,写着写着,会不知不觉地偏离了原材料所提供的情节.所以检查后,我们就要进入第二次操作.
2、认真对照提供的材料,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反复阅读自己扩写后的文章,总觉得找不出什么毛病了,这是因为,缺少对照原文这一环节.原材料可以说是我们进行扩写的依据,假如我们所扩充的内容或某一情节,与提供的材料相脱节,或相矛盾,那么,扩写的文字就算再好,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对照,主要是看原材料提供的主要情节,在我们的扩写中没有得到落实,是不是按原材料提供的中心去组织安排扩充的内容.
3、大胆修改自己的作文,使扩充后的文章更加充实、完美.
在检查与对照之后,我们要大胆地修改.著名作家老舍说过,勇于修改自已文章的人才是有出息的人.当然,我们的修改是建立在仔细检查和认真对照原材料的基础之上.修改可从字词开始,由句子入手,逐渐进入对段的增删沃改.根据扩写文章的特点,修改的重点应落在情节的增删和想象内容的修正上.前者容易跟原文有出入,后者容易出现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形.
总之,扩写,表面上看是“死”的,刻板的,人物、事物、景物,似乎也是一尘不变,其实多探究探究,多咀嚼咀嚼,就会发现变化无穷,写起来不但“灵活”,而且写“活”了,要想把扩写“写活”,就要“活写”,就要认真读懂原文,抓住扩写重点,展开合理想象,最后对照原文修改,才能将扩写舒展得满篇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