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怎样中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12:53:51
酸和碱怎样中和酸和碱怎样中和酸和碱怎样中和酸碱理论化学中酸和碱的概念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在19世纪末奥斯特瓦尔德的影响下,根据电解质离解的理论,化学界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氢离子是酸性的体现者

酸和碱怎样中和
酸和碱怎样中和

酸和碱怎样中和
酸 碱 理 论
化学中酸和碱的概念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在19世纪末奥斯特瓦尔德的影响下,根据电解质离解的理论,化学界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氢离子是酸性的体现者,酸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氢氧离子则是碱性的体现者,碱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因而,酸碱中和作用就是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在当时,这一概念经过测定不同的酸碱的中和热证明是符合事实的.
与此同时,人们在实验中发现,除去杂质的纯水具有微弱的导电性.因此,在水中游离的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而且,当时的人们已测定水中离子的浓度积为10-14.当时通常认为水的离解可能用下列方程表示:2H2O=H3O++OH-
其生成物是氢氧根离子.
同时,在25℃时测定纯水的导电率,得出H+和OH-两种粒子的浓度均为10-7mol/L.1909年,哥本哈根的化学家索伦森又提出了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来表示氢离子浓度.
虽然为,根据电解质离解学说的原理,似乎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已经很明确,但是在20世纪初由于发现了许多新的实验事实,关于酸和碱的确切定义的问题又被提出来了.在当时的许多新发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事实乃是在醋酸钠对盐酸进行库仑已法滴定时,所得到的滴定曲线和用碱滴定盐酸时得到的曲线颇为相似.
早在1908年,英国曼彻斯特的科学家拉普斯根据测定水对醇溶液中酯化作用的影响提出,酸是氢离子的给予体(即质子的给予体),碱则是氢离子的接受体.192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洛里和丹麦布朗斯台德,以及同是丹麦人的比约鲁姆都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扩展了这些概念.在3人之中,布朗斯台德将酸碱理论发展得最完备.根据布氏的理论,酸应该是能给出质子的各种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接受体).
依据布朗斯台德的观点来看,铵离子应该看成是酸,原因是它能够给出质子而生成NH3;氨因此是碱,原因是它能够接受质子.推而广之,则酸中的阴离子可以看作碱.所以,酸所生成的盐,理所应当呈碱性.布朗斯台德的理论进一步论证了不含氢的基(或离子)做质子给予体所需的条件.
同在1923年,路易斯提出了更一般性的酸碱理论,并于1928年将其进一步发展.在这里,路易斯把原子价的电子学说作为他的新理论的基础.据此,他认为碱是含有孤电子对的任何分子;酸是能够与这种孤电子对相结合的基或分子.路易斯的酸碱理论认为,O、SO3、H+、NH4+等都是酸;而CN-、OH-等都是碱.用路易斯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问题,诸如在滴定不含氢离子的溶液时,指示剂的颜色为什么会改变等等.
在路易斯等人之后,苏联化学家乌萨诺维奇于1939年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酸碱反应;不含质子的物质大都可以看成是酸或碱.其实,乌萨诺维奇的理论在布朗斯台德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作了很大的扩展,结果使之包罗万象.他认为阳离子或阴离子或电子接受体都是酸;能够接受任何阳离子或阴离子和电子的物质都是碱.如此一来,他把盐的生成反应,甚至氧化还原反应都看成酸碱的反应过程了.因此,酸碱的概念本身愈加模糊不清.
布朗斯台德也好,路易斯和乌萨诺维奇也好,他们的理论各有利弊,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