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还要柔和其他思想?准确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7:36:02
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还要柔和其他思想?准确点
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还要柔和其他思想?
准确点
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还要柔和其他思想?准确点
汉武帝独尊的并不是从孔子传下来的正统儒术,而是董仲舒在糅合了其它学派思想,比如黄老和阴阳家和法家的学说之后,形成的新儒术.
从高祖到武帝时代,一批批既酷好儒术、又通达事变并富有远见卓识的儒学政治家,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且这种作用一定远远超出了任何醇儒学者的能力范围."天人三策"的影响在学术而不在政治,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后世学者所虚构的那么深远.武帝之后,儒学未获独尊,百家也没遭致罢黜.整个汉时乃至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在具体的政治操作过程中,几乎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独尊儒术".
这种新的治国思想被冠之以儒术的名头,但是实际上是经过糅合的.
也就是说,汉武帝独尊的是新儒术,故而天然是糅杂的;而非尊旧儒术,再来糅合的.
说通俗了吧,儒术是用来给人民灌输思想的,而作为国家机器的最高统治者,法家思想是必须要有的,要不然重文轻武就像伟大而窝囊的大宋一样了
一个国家需要法治,在一个封建国家需要严格的法制去维护皇权,汉武帝任用郅都、张汤等酷吏就是汉武帝在治国上崇尚法家思想的表现,法家思想在治国上体现为坚决维护中央集权和严格维护法制,这迎合了大汉王朝的根本利益。到了武帝晚年,武帝寻求安逸和长生不老,这又和黄老之学(道家)有了共通之处,所以虽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武帝还是用了很多其他思想。...
全部展开
一个国家需要法治,在一个封建国家需要严格的法制去维护皇权,汉武帝任用郅都、张汤等酷吏就是汉武帝在治国上崇尚法家思想的表现,法家思想在治国上体现为坚决维护中央集权和严格维护法制,这迎合了大汉王朝的根本利益。到了武帝晚年,武帝寻求安逸和长生不老,这又和黄老之学(道家)有了共通之处,所以虽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武帝还是用了很多其他思想。
收起
受黄老影响过盛的景帝曾重用法家,却一再因窦太后及各分权诸候大臣阻拦而失败。武帝完全掌握大权前一再受制于窦太后、王美人分别代表的各势力,兵权亦不在他手中,甚至相当辅佐他的窦婴手中亦有随时可借口斩杀他的先帝遗诏。所以独尊儒术使人民相信君权神圣不可质疑。
治臣不同治民,区区中庸的儒家之言不足以治政。而以法家来说,原始法家始于儒,而黄老又是法家的思想源泉。所以各家之言皆有共通之处。...
全部展开
受黄老影响过盛的景帝曾重用法家,却一再因窦太后及各分权诸候大臣阻拦而失败。武帝完全掌握大权前一再受制于窦太后、王美人分别代表的各势力,兵权亦不在他手中,甚至相当辅佐他的窦婴手中亦有随时可借口斩杀他的先帝遗诏。所以独尊儒术使人民相信君权神圣不可质疑。
治臣不同治民,区区中庸的儒家之言不足以治政。而以法家来说,原始法家始于儒,而黄老又是法家的思想源泉。所以各家之言皆有共通之处。
收起
独尊儒术含义不是只尊儒术.应该是独尊儒术为大.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汉武帝时期使用的主要大臣都是儒家弟子.但是也有法家的人物.例如张汤.在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是外儒内法.并柔和了其他的思想.
任何一个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任何一个帝王单靠一个思想是不可能完成稳固的统治.例如秦亡就是因为只用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结果15年就亡国.到了汉初,只重视黄老之术,结果无力防御匈奴,各个诸侯尾大不掉.经过实践...
全部展开
独尊儒术含义不是只尊儒术.应该是独尊儒术为大.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汉武帝时期使用的主要大臣都是儒家弟子.但是也有法家的人物.例如张汤.在汉武帝时期的思想是外儒内法.并柔和了其他的思想.
任何一个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任何一个帝王单靠一个思想是不可能完成稳固的统治.例如秦亡就是因为只用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结果15年就亡国.到了汉初,只重视黄老之术,结果无力防御匈奴,各个诸侯尾大不掉.经过实践证明任何单一的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求了.于是统治者在综合了各个方面的考虑后决定吸收各个思想在儒家的思想下.
收起
最根本是为了统治的需要!
外儒内法
汉武帝独尊儒术,但并不迷信儒术。汉武帝刚继位时向天下召集人才,董仲舒趁机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其中的精髓便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是尊儒的,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评价说“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而汉武帝真是那么相信儒家学说,那么推崇董仲舒吗?
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字眼就是在国家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领域的“大一统”。所谓文化的大一统就是在民间统一一种思想。...
全部展开
汉武帝独尊儒术,但并不迷信儒术。汉武帝刚继位时向天下召集人才,董仲舒趁机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其中的精髓便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是尊儒的,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对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评价说“朕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而汉武帝真是那么相信儒家学说,那么推崇董仲舒吗?
汉武帝一生最大的字眼就是在国家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领域的“大一统”。所谓文化的大一统就是在民间统一一种思想。这就是对老百姓的思想统治。其实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对儒家的那一种治国思想、那一种处世思想并不是那么相信,也不是那么信服。比如汉武帝及其信任的董仲舒借用自然灾害限制皇帝的权利,汉武帝便把他扁到胶西国为相。
可以说为了对人民进行文化和思想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术。而汉武帝本身是一个皇帝,是一个一意孤行、一个及其刚愎的皇帝,他相信的是法家的治国策略。仔细把汉武帝治国的种种方针拿来看看,不难发现汉武帝治国一直是按照韩非子法家的思想的。在他之后的第二位帝王刘询也就是一个内法外儒的坚持和执行者。可以说,从汉武帝以后“外儒内法”的治国方针便一直延续下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