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7:58:49
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人类最初的文化是宗教和神话.而古希腊哲学就是从宗教思想中被解放出来的.泰勒斯的自然主义哲学宣

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
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

早期希腊哲学是如何探索世界本原问题的
人类最初的文化是宗教和神话.而古希腊哲学就是从宗教思想中被解放出来的.泰勒斯的自然主义哲学宣布了古代神话宇宙观的结束.所以黑格尔说: “从泰勒斯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
理性主义的产生:从神话宇宙论到自然宇宙论的转变前哲学时代的人们也一直在不断地追问世界地本源问题,在古希腊的神话创世说中同样如此.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和赫西奥德的《神谱》比较完整的表达了这种宇宙观.由于无法抗拒自然力量的压迫而屈从于自然力量的人们,
正是他们的探索引起了思维领域的奇迹发生——哲学的诞生.这也正是理性思维对感性猜测的伟大胜利.他们开始对诸神创世说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力求摆脱对宇宙的神话思维方式.努力寻求宇宙和自然的构成、本质和规律.泰勒斯坚定地说: “水是万物的本原(始基)”时,这无疑做出了一个打破了神话垄断思维的走向自然主义的理性判断.因为在这个判断中不仅抛弃了感性的神话色彩,不仅包含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基本范畴— —本原(始基),而且更为重要和根本的是他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认识论的秩序:世界是由无数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而且这个无限多样的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是水.水是构成世间万物的本原和产生的原因.这一判断总结和概括了以往人们所有对自然界的具体观察和感觉经验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因此,这一理性判断也集中表现了人类思维的统一性,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这也正是理性思维的根本特征.
在尼采看来,自然主义者们的思维特点可以这样来概括, “试图倾听世界交响乐在自己心中的回响,然后以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投放出来.” 理性主义这面旗帜自泰勒斯开始后,又一路被自然主义者们高高地举起.无论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限体”,还是阿那克西米尼的“气”,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继续沿着自然主义的理性之路前进.米利都的三代贤人都在致力于从可感知的物质元素水、气或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定限体”中探求万物之源.并由此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范畴“始基(本原)”.哲学的理性发展不仅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在阿那克西曼德那里更是收获了理性的科学产物:世界上第一张地图和计时器.
但是泰勒斯及其弟子以及他们所属的伊奥尼亚学派在探索世界的本原、万物始基的理性思辨中,心中还留有感性的神的杂念,还没有彻底划清与神灵意志的界限.比如泰勒斯在研究磁石行为时,还是固执地宣称“磁石有灵魂”,他的意思是说磁铁有运动别的物体的能力而自身却不被任何物体所运动 是有灵魂地物体的特性.万物有灵的观念仍然在泰勒斯的思想深处存在和徘徊.黑格尔对此批判地说到: “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不是作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于是,就发生了水究竟是感觉的普遍性还是概念的普遍性的争执.” 作为解释万物产生的原因和世界本原的普遍哲学范畴的“水”,应当是脱离具体的个别事物而上升到高度抽象的层次上对世界进行整体地把握,从而具有思辨性、普遍性和超越性.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泰勒斯的那个“水”不管怎样仍具有其“确定性或形式”,仍然没有摆脱感陛的个别,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仍然浮现着水的观念”.于是,就出现了“水是普遍概念和它的存在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哲学的早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即使是在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理性规律面前,也是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
当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巴门尼德用“存在”这一抽象的哲学范畴代替了色诺芬尼的“神”的时候,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发展,由以自然主义为研究中心转向为以存在或本质为研究中心.列宁对此评价说“发现了思维与现象或感性之间的对立”. 此前的自然哲学,巴门尼德提出的三对哲学基本范畴,即存在与非存在、思想和感悟、真理和意见成为哲学新的研究中心.思想和感觉在巴门尼德看来是不能等同、完全对立的,思想和存在却是同一的.所以以感觉看存在,存在是非存在;以思想去想非存在,非存在是虚假的;凡肯定存在者存在,而且不可能不存在地走向真理之路,因为它依靠健全地理智来判断,凭思维来推论,由此获得关于存在的真理.基于这种存在论的观点,巴门尼德把哲学分为了两类: “一类是关于意见的哲学,一类是关于真理的哲学.” 关于意见的哲学就是从感性的具体事物中去寻找万物本原的认识论秩序,当然巴门尼德认为这种秩序和方式所得到的知识是不真实的.关于真理的哲学就是运用理性思维去思考“存在” 的哲学.这种方式提供给人们的知识则是真是的和确定的,因而也是存在的. “存在论”学说的最根本特征就是在追求知识的确定性,而坚决反对感性事物的不确定性.爱利亚学派是古希腊哲学较为彻底的理性主义的学派.当与巴门尼德同时代的阿那克萨哥拉以其粒子化的物质结构来阐述世界的本原问题的时候,对理性的认识更进了一步.按照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论,既然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中产生,那么在每一复合体中包含着一切种类的许多东西,也即包含着万物的种子在理性的作用下引起了运动,使一些种子结合起来,也会使一些种子分离开来,世间万物在种子的分离与结合中运动、变化.理性在阿那克萨哥拉那里就成为了引起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而“不是从外面安排世界的精神实体”.德谟克利特师承利了这一原子论学说,他认为感性知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只有真理『生的认识(理陛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确定了理性在认识论中的地位.爱利亚学派的存在与非存在、真理和意见、思想和感悟等范畴成为了后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重要环节并得到了改造和发展. “爱利亚学派终结了,而哲学却大踏步向前发展了”.
古希腊理性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亚里士多德及其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自柏拉图开始到亚里士多德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由自然哲学阶段转向形而上学阶段.苏格拉底的理性学说,在柏拉图那里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柏拉图运用他的理念论完成了对智者学派的批判的同时也高扬了理性的旗帜.为了更好地把握理念,柏拉图构建了他的纯概念运动的辩证法,认为理性是灵魂中的最高部分,逻辑力量是灵魂的最高属性.但是受理念与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困扰,柏拉图最终并没有完成古希腊理性主义的科学构建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存在之所以存在”的理性本体论,把理性主义发展到了古希腊哲学的顶峰.柏拉图认为可感世界是运动过程,理念世界是永恒过程,理念世界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亚里士多德在《范畴常 中对此进行了严厉地批判,他说具体、可感的个别事物是第一性的本体,一般(“种”或“属”)是第二性的本体;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中,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只有通过可感的个别事物,才能凭借归纳获得一般的认识.虽然这一观点在形而上学中转到了相反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但是亚里士多德“思辨地考察一切,把一切变为思想”,从而建立了哲学史上第一个思辨体系.他把理性主义对确定性的寻求提高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加以思辨的把握,特别是他的逻辑学的建立,极大地强化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倾向.
感性直观认识是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们的方式,对人的理性思维的探讨还尚显脆弱.但是古希腊哲学发展中始终挥之不去的神学因素使“理性”古希腊罗马后期发生了变异,例如经过改造后的柏拉图的理念论已经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同样地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最终也没有摆脱神的力量,万物都因神而希望实现其本质, “神”就是最后的动因,就是最后的理性.理清理性主义在古希腊哲学中的发展史,对于我们进一步去认识中世纪理性主义的变异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仍具有无可置疑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