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6:31:20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为基础、为根据的.
1.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而且具有恢弘的“世界观”和鲜明的时代感.历史进入现代以来,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真正得到发展,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国家的内部条件,而且还取决于其外部条件,即当时的世界格局.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东西南北”关系左右了世界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的问题.“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6、105页)这是因为:
(1)经济竞赛代替了战争较量.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和资本的高度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互依存的趋势不断加强.数以万计的跨国公司和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出现,使发达国家资本相互渗透,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有了更多的共同利害关系,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象一战、二战那样用战争手段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已不是适宜的方式了.经济竞赛代替了战争较量.
(2)核均衡带来核恐怖下的核和平.超级大国间长期军备竞赛使双方在经济上难复重荷,核均衡带来核恐怖下的核和平.美苏双方的核力量都能够把对方毁灭若干次,致使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核恐怖带来核和平,双方都惧怕自身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使双方相互遏制,虽然局部战争仍然存在,但大国之间爆发全面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比较小,世界大战的危险得到控制.
(3)科技竞争代替军备竞赛.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实力,决定着各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的地位与作用.时代提出发展问题的紧迫性,正在变成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有识之士的一种共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世界范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而非军备竞赛上.
(4)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削弱了超级大国的战争势力.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后,急需发展经济,改变本国经济落后的面貌,迫切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他们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5)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促进了全球和平运动的发展.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对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了全球和平运动的发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等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各个国家无力独立解决,如中国的沙尘暴波及到了韩国和日本,他们对治理中国的沙尘暴比较积极.这些世界性难题客观上要求加强国际间合作,必然推动全球和平运动的发展与进步.
以上诸种因素内在地决定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这样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和国家战略,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关注和思考中国如何发展这个时代命题,深刻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要求“求同存异”,充分利用矛盾的同一性谋求发展,如此等等.上世纪末,国际形势总体上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各种力量和关系的交互作用,把和平与发展推到世界主题的位置.反映这种时代精神的邓小平理论就应运而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历史进程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大好的机遇.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邓小平对此有着敏锐的认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是社会主义中国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进行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党的工作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期性的“左”的严重错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种错误,深刻分析了出现失误的原因,同时又坚决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造提供了历史的准备.
(2)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经济建设方面曾取得了极大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在20世纪后期,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逐渐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缓慢,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重大失误.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东欧演变,导致了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遭受重大挫折.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他深刻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的出路只能是,按照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崭新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是理论发展的源泉.邓小平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面,热情地支持.鼓励、保护、引导群众的这种创造.他领导我们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