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1)请详细说明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1130-40这样),宋金两国的政治局面,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方面,越全面、越详细越好,最好做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6:21:41
【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1)请详细说明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1130-40这样),宋金两国的政治局面,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方面,越全面、越详细越好,最好做到
【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
(1)请详细说明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1130-40这样),宋金两国的政治局面,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方面,越全面、越详细越好,最好做到任何细节都不遗漏.
(2)给出两张宋金的地图,要大,而且要标明主要城市、首都、河流.有地形图最好
不是考试。谈不上写书,只是要写篇小故事,要用到这些资料。
我是觉得看书找资料什么的太麻烦,想玩一下速食……如果真的没有的话,那分数只能给5L了……
【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1)请详细说明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1130-40这样),宋金两国的政治局面,社会生活,文化民俗方面,越全面、越详细越好,最好做到
宋金对峙时期的南北政治状况
一、宋室南迁
金军进入开封时,除囚禁皇帝百官外,还按宋皇室谱搜捕老幼900人,尽掳北去,以削除后患.在金军第二次南下围困开封时,钦宗派其弟,微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迎金军求和,想把金军劝阻在黄河北岸,但金军已渡过黄河,赵构见状便逃到相州(今安阳).开封被围时,钦宗以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名义募兵勋王.结果在金军掳赵宗室时幸免,成为留在故土的皇室成员地位最高者,在宗泽的支持下,赵构绍继大位,于1127年在南京(今商邱)继位,改之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因迁都东南称“南宋”.
原金军北返前,曾经主降派头子,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驻守开封,替金人守中原.赵构继位后张谢罪罪归附,迎赵构到开封.但赵构不敢在开封滞留,放弃中原,向东南逃窜.只留下宗泽等人驻守开封.
第二年秋天,金军得知赵构继位之后再次南下,企图灭掉赵构政权.金兵从山东、河南、陕西三路进发,山东一路在金兀术的统帅下攻下徐州,直追杨州.此时高宗在杨州,闻讯逃至杭州.金军渡江追至杭州,高宗从杭州逃到截止州(今绍兴),明州(宁波),在定海将皇室和官员装进几只“楼船”中,“浮海避敌”.金军善骑射,不懂水,下海近三百里后不获而返,于建炎四年春北返.
全军北返后,高宗才从海上返回,经越州时改元绍兴(赵州也同此名),回到杭州.1138年正武定都于此,称临安.
不久,金朝放回了原北宋御史中丞秦桧.秦桧向高宗献计“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也称“南自南,北自北”,隔江而治,搞南北朝;只能争取金不不渡江南下,不要指望恢复北方了.
此时的开封有 宗泽留守,抵挡金军.力劝高宗回开封,不被采纳,忧愤而死.由杜充接任,但杜充投降金军,开封再度失陷.金朝在大名之北宋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后迁至开封代金人守中原.
按:此时已自然形成南宋与金朝的对峙,而开封处在缓冲过渡地带,金人统治汉人会反抗,所以造张邦昌、刘豫为傀儡统治之.此时的南北对峙尚未明确划界,接下来的宋金和战中实际解决了“界限”问题.
二、宋金和战
南宋初君臣都不愿放弃中原,当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时,高宗曾说:“我北人,应归何处?”并罢免了秦桧.但很快都明白了当时的态势,接受了不愿接受的现实.此后,除了头脑简单的军将处,君臣都不真想收复北方了(韩例外),和战的目的,实际是划定界限,保住东南一隅.
1、南宋初抗金与绍兴和议
金兀术北返后想从陕西入四川,沿长江南下迂回包抄南宋受到宋军的玩强抵抗:吴氏兄弟在陕西大散关连败金军,阻止余军入川;岳飞中线出击,打败刘豫伪齐的主力,收复信阳、襄阳;韩世忠向淮河南岸进军,对金军发动进攻.
此时金朝挞懒一派掌权,对宋朝主和.先取消了伪齐刘豫政权,对南宋“以和议佐攻战”(大金国志七).高宗闻知后起用秦桧前去议和.但挞懒失势,强硬派掌权,反对议和,再次大举攻宋.
原来抵抗金军的西、中、东三路人马仍在坚持.尤其中线的岳飞三次北伐,收复中原失地:
绍兴四年,收复襄阳、信阳、已如前述;
绍兴六年,收复卢氏、长水、抵蔡州城;
绍兴十年,收复郑州、洛阳、大败金兀术主力;
金兀术受挫准备北撤,岳飞准备攻开封.但高宗、秦桧恐以此影响议和,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岳飞只好服从,自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班师回朝后,岳飞被任为抠密副使使(韩世忠为抠密使),实际解除了带兵权.不久诬告岳飞、岳云谋反,杀之.
附:岳飞被杀后韩世忠责问秦桧谋反说有何证据?秦桧说:“莫须有”(可能有吧).韩世宗伤心,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军事了.
有记载说杀岳飞是金兀术对高宗、秦桧的暗示:“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但又说是万俟与岳飞有问而诬告.
岳飞评价代表作见邓广铭《岳飞传》.绍兴十年(1141),宋金正式签署“绍兴和议”,内容有三条:
①宋向称臣,金封高宗为“大宋皇帝”;
②宋向金岁贡银250万两,绢25万匹;
③宋金东以淮河中流,西到大散关(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商(陕西商县)、秦(甘肃无水)之半予金.
按:须注意者,此和议与以下两个和议的用语.此处称臣,以下为叔侄、伯侄之图,此处称岁贡,下称岁币,表示双方地位的变化.
除此三条外,还要求迎回徽宗梓宫(绍兴五年死),应之.又请还回钦宗,金熙宗派人问高宗:“不知归后何处安置”?高宗遂不再提此事.钦宗于绍兴三十一年死在金国.
2、完颜亮南下与隆兴和议
金朝对中原的统治,先是扶立张邦昌“大楚”,刘豫“大齐”,又设“行台中书省”代表金朝中央管理这一带.绍兴议和后,明确规定以淮河为界,中原归金朝,全朝统治中心开始向南移(此前其都城在会宁府,军队至力在长城外).
完颜亮称帝时扩修燕京城,1153年迁都于此,称中都大兴府.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开始.随即经营开封,将兵力向黄河以南转移,1161年迁都开封.
迁都开封的当年,完颜亮号称统兵百万南下,直逼长江北岸.虽有军将自发抵抗,如东路李金、中路和西路的吴氏兄弟都主创了金军,临安仍面临危险,朝臣们“遣家预邂”,高宗也准备再次“浮海避敌”,因宰相除康伯力谏才未弃成而逃.
正在此时,金朝后方发生动乱.完颜亮是金朝最昏庸,荒暴的皇帝,《宋史纪要本末》有“金亮之恶”专目.他杀熙宗自立,又杀功臣,近亲,纳叔母为后宫.率军南下时军事涣散,“将士自军中亡归者相属于道”(金史).在辽阳的从弟完颜雍乘机自立,是为金世宗.完颜亮闻讯北返争位,在采石口渡江时被宋将虞允文用“霹雳炮”(火药炮)打败,完颜亮为部将所杀.金世宗正式继位后,将都城由开封迁回燕京,并派人与南京议和.
南宋方面,高宗已传位给孝宗,改元隆兴.孝宗主张抗击金军,但主帅、抠密使张浚不懂军事,与金交战大败.双方处在均势,金世宗派人议和,南宋汤思退主和,于是在隆兴三年(1163)双方签署“隆兴和议”,内容有三:
①南宋 向金称臣,改为与金约为叔侄之国;
②疆界与绍兴时同,宋军放弃 收复的唐 地区;
③改南宋给金朝的岁贡为“岁币”,减为年支绢二十万匹,银三十万两.
3、韩北伐失败与嘉定和议
隆兴议和后双方休战四十余年. 13世纪初,金朝北面蒙古人兴起并开始向南进逼,南宋权相韩见状想主动出兵,收复北方失地,建“盖世奇功”.他起用主战的辛弃疾等人,返封岳飞为鄂王,追论秦桧误国的罪.开禧二年(1206)北伐,史称“开禧北伐”.开始有所获,但很快惨败.金人南下进逼,主和派史弥远杀韩,函其道送金人求和.于嘉定元年(1208)签署“嘉定和议”,内容有四条:
①南宋与金由叔侄之国改称叔伯之国;
② 界与绍兴时同,金军放弃新占的大散关以南地区;
③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区;
④一次性赔“ 军银”300万两.
南宋前中期近百年间与金签三个和议,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直约定以淮河为界,南北对峙.
三、南北各方的社会状况
1、南宋的社会矛盾
南宋苟安东南一隅,朝中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不减,加之奸相误用(详下目),朝政一直很混乱黑暗.官员贵族集中于东南,土地兼并集中,赋役征派加,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在南宋初期即有农民起义斗争.1130年,洞庭湖地区钟相、杨么起义,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贪富”,钟相自称楚王,“谓劫财为均平”.南宋派兵镇压之.
钟相死后杨么继续斗争,自称“大圣天王”,造车船数百只,义军20万,据险以守.南宋派岳飞镇压,岳飞破闸堰,降低水位,放进大量腐草,车船失效,被镇压下去.
南宋中后期有淳熙 二年(1175)北赖文政起义,打到湖南、江南和广东.被辛弃疾率官军镇压之.
2、北方金统治下的社会状况
南宋时期淮河以北直至漠北,全是金朝的统治范围.迁都燕京后把猛安谋克制推行至中原地区,将女真人星罗棋布地安播在汉人村镇中间,用租佃方式经营土地,诏免的“税户”为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迅速汉化了.
在燕京,全朝仿辽宋的制改革了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设尚书省,下辖六部;地方上与宋一样设路、府州、县三级政区.开科举,译《论语》为女真语.吸收汉人进入各级政权.
仿照宋制收二税,但杂税很多.用“通检推排”方法勘查民户资产,据之定税;还用“括四”方式(名义上收复北宋国有土地归官府)多强占民田,侵害汉民户利益.
北方人民反抗,主要是1214年山东、河北的红袄军起义.主帅杨安儿在鲁东、刘二祖在鲁南,李全在鲁中地区,建政权,攻州府.杨安儿牺牲其妹杨妙真(四娘子)为帅,和李全结为夫妇,全力战斗.后来李全先降宋后降蒙,被宋军杀死.
总之,宋金对峙时期双方谁也未能吃掉 对方,各自统治区内农民起义也不足以推翻其政权.到蒙古人南下时,金朝正南和南宋同归于尽了.
四、蒙古人南下与金、南宋灭亡
先接着上一目的内容,从南宋朝政腐败混乱谈起.南宋各朝共同特点是:皇帝昏庸,朝政被权臣左右.初有奸相秦桧,中期有轻狂人韩佗胄,后期由史弥远把持朝政,最后是贾似道当政误国.
史杀韩,签“嘉定和议”时正值宁宗朝.宁宗太子死,史称运之宗室子贵和,又改之贵诚(民间子,史为放心计而选之).宋宗死后,贵诚继位,为理宗.史弥远把持朝政26年.
此时,蒙古人已开始南下.蒙人战略是先灭金,后灭南京在进攻金.金在蒙古军的逼迫之下迁都开封,又迁蔡州,公元1234年,蒙军和宋军攻走蔡州,金朝灭亡.
金灭后南宋试图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以黄河为防线防御蒙军.蒙军不许.1259年,忽必烈向川、鄂进攻,理宗起用贾似道为相,率军抗蒙.贾暗许以长江为界,年贡银绢各20万,蒙军返回.贾隐瞒术和改,谎报击溃蒙军.理宗赞之:“吾在赖之而更生,五室有同于再造”.贾由此掌了大权.
度宗继位后属奉贾为师,朝政悉委之.
1273年蒙军攻下襄樊,并水路并进,东下灭宋,直通临安.贾率13万宋军迎击,在池州下游丁家湾溃败.贾被贬往循州(广东龙川)安置,路上被押解士兵杀死.
1276年,蒙军攻入临安,俘恭帝,南宋名存实亡了.
张世杰等人立端宗,在广东枣州近海船上躲避,遇大风船人亡.陆秀夫立宗室子赵昺 ,被困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十多天,负帝投海自尽.时为1279年,以此为南宋灭亡之时.
文天祥在江西抗蒙,被俘后押至元大都.过零丁洋时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在元大都拒绝忽必烈和恭帝劝降后被杀.
附:蒙人问文天祥,南宋已亡,回天乏术,何以不降?文祥说救主如救父母,痛虽不可治也要治.治不治是心意,治好治不好是天意.
与唐代帝位继承比较,观宋代帝位继承状况.两宋凡十八帝,除太祖、端宗,昺帝特殊情况外,余十五帝中长子2人,余子6人,太祖太宗孙4人、以弟继兄者3人(含太宗高宗两次特殊).除度宗为权相史弥立系外人干预外,全是自然传位.如此混乱无规则,说明在帝位继承中并不严格按“长子制”执行.
宋金对峙。
两国当时正处于关系一面是想谈和(金国),另一面向迅速灭掉(宋朝)。
因此当时的两国(金、宋)正处于很(说不上来)的状态
自宋太宗时“淳化元宝”以真、行、草三体字分别铸造小平钱后,宋代年号钱大多以篆、楷、行、草体中的两种字体,如行、隶或楷、篆等分别铸造完全相同的一种铜钱或铁钱,俗称“对子钱”。南宋中期以后,只用一种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字”),而且钱背面加铸年数二、十一等,如“淳熙元宝”背文为“十一”,即系淳熙十一年所铸;“绍熙元宝”背文为“二”,即绍熙二年,此钱背文还有“汉”字,是标明为“汉阳监”所铸,不但纪年还纪铸...
全部展开
自宋太宗时“淳化元宝”以真、行、草三体字分别铸造小平钱后,宋代年号钱大多以篆、楷、行、草体中的两种字体,如行、隶或楷、篆等分别铸造完全相同的一种铜钱或铁钱,俗称“对子钱”。南宋中期以后,只用一种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字”),而且钱背面加铸年数二、十一等,如“淳熙元宝”背文为“十一”,即系淳熙十一年所铸;“绍熙元宝”背文为“二”,即绍熙二年,此钱背文还有“汉”字,是标明为“汉阳监”所铸,不但纪年还纪铸造地。
五代以来的“钱荒”问题。宋代虽然铸钱监不断增多,由初期的7 监(铜钱监4 监、铁钱监3 监)到宋神宗时发展到26 监(铜钱监17 监,铁钱监9监)。每年所铸铜钱也自太祖时7 万贯,逐渐增多,太宗至道时为80 万贯,真宗景德末为183 万贯,仁宗庆历时为300 万贯,到神宗熙宁以后,每年铸铜钱共600 余万贯,达到最高峰。但铜钱的钱“荒”问题仍然严重,直至南宋灭亡,始终没能解决,这是由于辽、西夏及后来的金朝,大量以宋朝铜钱作为货币,自铸的数量很少,加上大量铜钱流向海外,主要是流向日本、东南亚,有的还运往西亚、东北非。
最早的纸币:北宋的交子及钱引一、交子交子的起始,史载:“先是,益(今四川成都)、邛(今邛崃)、嘉(今乐山)、眉(今眉山)等州,岁铸钱(铁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淳化四年,993),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这是一种具有纸币某些特性而以铁钱为本位的代币券,其开始发行的时间,应是李顺起义完全被平定后的二三年间,即咸平元年(998)前后。但到景德二年(1005)时,已是“奸弊百出,狱讼滋多”。益州知州张咏采取在嘉州、邛州增铸大铁钱,以增加货币的流通量,与铜钱、小铁钱“相兼行用,民甚便之”。这次因铁钱缺少而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可能即因此而暂时告一段落。可是,到大中“祥符之辛亥(四年)”,“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这次则是因铁钱重流通不便,而由私人联合发行的交子,有了具体的记载,是“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书填贯,不限多少。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街市交易,如将交子要取见钱,每贯割落三十文为利”。但其后不几年,即发生“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在官府的干预下,每一贯(一千钱)交子,多的也只得到七八百钱①。这种初期交子票面的数额不定,而且是临时写上的,可以向接受交子的人兑取现钱,最终还可以向发行人兑取现钱。这种铁钱代币券的情况,具有近代“金本位制”时期纸币的一些特性,但更近似于现代欧美各国的“不记名可流通支票”,还不具备纸币的性质。
大中祥符末,转运使薛田请官置交子务,发行官交子而未成。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寇瑊任益州知州后,立即采取令交子户“收闭交子铺”,并且不准再设私人交子铺。天圣元年(1023),薛田接任益州知州后,已是“今街市并无交子行用”,“市肆经营买卖寥索”,直接影响到商业的繁荣。薛田等人认为:“废交子不复用,则贸易非便,但请官为置(交子)务,禁① 《宋史·食货志·钱币》。
民私造。”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戊午,1024 年1 月12 日),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发行纸币的官办“益州交子务”设立。
这次发行的官交子,“一依自来百姓出给者阔狭大小,仍使本州铜印印记”,票面可能也是印刷有“屋木人物”的图案,“仍起置簿历”,票面的钱数也是写上的,与以前私人交子是临时“书填”,还是“贯(数)不限多少”所不同的,官交子是预先在“逐道交子上书出钱数”,而且是只有“自一贯至十贯文”固定的票面,再“合用印过上簿封押”,交子制造完成;发行交子还要“备本钱”,即是要有“发行准备金”,已与近代“金本位制”时期纸币的发行情况类似。世界历史上首次可称之为“铁钱本位制”纸币的“交子”,印制(票面书写贯数)开始的时间,为天圣“二年二月二十日(1024年3 月19 日)起首书”②。
交子印制完成后,“逐旋纳监官处收掌”,等待人户以大、小铁钱来兑换,监官“依例准折”,而且按“每小铁钱一贯文依例克下三十文入官”,将铁钱收储,“据合同字号给付人户,取便行使”,交子即成为市场流通的纸币,交子已无实物传世,当与传世的“钱引”相近。
印制交子的纸是用楮树皮制造的,所以也称为“楮币”、“楮券”(包括南宋的“会子”)。纸质虽较好,但仍不适于长时间使用,以及可能为抑制假 币,交子是分“界”(分期)发行与使用的,前期是每二年为一界(跨三个年头,因而也常称为三年一界),都在二月开始发行新交子,并收回旧交子,以后每界改为七月发行。熙宁五年(1072)又定为仍是每二年发行一界,每界发行额也仍为125 万多贯,但新旧两界交子同时行使,每界行使四年,实际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基本上仍在社会需求的数量之内,有时由于朝廷的措施失当,造成交子的贬值。元佑元年(1086),苏辙说:“蜀中旧使交子,唯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今官自买茶,交子因此价贱”。“旧日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头(一贯)有卖一头一百者”,由于“官自买茶”,“近岁(一贯交子)止卖九百以上”①。
交子票面的面额,自宝元二年(1039)起,固定为五贯和十贯两种,五贯者占总发行量的十分之二,十贯占十分之八。但这两种交子面额的数额过大,实际上大量数额较小的商业贸易,不得不仍使用沉重的铁钱。熙宁元年,将交子的面额改为一贯和五百文(半贯)两种,一贯的占总发行量十分之六,五百文的占十分之四,适应了商业贸易的需要。
熙宁二年,曾设交子务于潞州(今山西长治)推行交子于河东路,因恐“有害入中粮草”及“矾、盐不售”,于次年七月即罢。熙宁四年正月时,交子法已行于陕西,但同年四月亦罢。熙宁七年,又行交子于陕西的永兴军、秦凤两路;到九年时,又因“交子给多而钱不足”而再次罢行。元佑末,四川交子可能又已行用于陕西,以致绍圣元年(1094)时,“商人以交子通行于陕西而本路(成都府路)乏用,请更印制”。哲宗“诏一界增造十五万缗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淳化元年五月乙未;卷123,宝元二年三月丁巳。《宋史·食货志·钱币》。① 李攸:《宋朝事实》卷15《财用》;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卷61《财用门·楮币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二月庚辰及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午;《宋史》卷181《食货志·会子》。但《山堂考索》、《宋史·食货志》记此次私人发行交子,是真宗时“张咏镇蜀”期间所为,似误,因张咏自景德四年六月至大中祥符五年八月任升州知州。
(贯)”。“是岁通旧额书放百四十万”多缗①。元符元年(1098)又增印48 万道(贯),增为每界印制188 万贯。到北宋末宋徽宗时,因“陕西用兵”,自崇宁元年(1102)至大观元年(1107)数年间增印交子,少则200 万,多至1100 万,共增印2400 多万缗,四川交子大量行用于陕西地区。崇宁三年,置京西北路“专切管干通行交子务”,以推行交子于京西地区。
二、钱引崇宁“四年,今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制,四川如旧法”,“钱引”推行于除福建、两浙、江南、荆湖、广南以外的江北、华北广大地区。只有四川仍称交子,并按原式样印制。但“钱引”“诸路行之不通”,次年即不再印制,而已在“民间者,许贸易”流通,逐渐收回。
“大观元年(1107),改四川交子为钱引”,交子务也改称钱引务。此后史亦称旧交子为钱引,而新钱引有时亦称为交子。由于大量印制纸币,引起严重贬值,贬值至票面的十分之一,甚至面值一千钱的只值十几钱。大观三年,只得从第四十四界起,将发行量限为天圣时的125 万多贯,流通地区也限在使用铁钱的四川、陕西、河东地区,同时又对第四十一界至四十三界数以千万计的钱引,不再换给新钱引。次年,又以500 万贯钱作为成都钱引务发行钱引的“本钱”(发行准备金)。当政和元年(1111)发行四十五界钱引时,为减少纸币流通量,决定停止发行四十五界新钱引,如发生流通量不足,则增印一部分四十四界钱引。经过十多年的整顿,至“宣和中,(张)商英录奏当时所行,以为自旧法之用(指限量发行),至今(钱)引价复平”①。数年后,北宋即被金所灭。
南宋时,成都钱引务仍按每二年发行一界钱引,行用于川陕地区,钱引票面面额仍固定为一千和五百钱两种,虽仍以天圣时的发行量为额,但从一开始就增加发行量,少的60 多万,多时以千、百万计,大大超过流通量的实际需要,因而不断贬值。庆元时,“每引钱一千,民间直(值)钱七百以上”。嘉定初,“止直铁钱四百以下”。换界之际,有时“仅售百钱”。嘉定元年(1208)、三年,两次收兑九十、九十一界钱引,共2500 多万贯(缗),钱“引直(值)遂复如故”。四川钱引通常是二界、三界通使,常是快到界满时才下令延期使用,引起旧钱引价值的波动。淳佑九年(1249),改为每界钱引使用10 年。
宝佑四年(1256)南宋朝廷决定四川改行会子,称“四川会子”,咸淳五年(1269)“印造毕功”,“岁以五百万额”,使用新纸币“会子”①。南宋的纸币:“会子”、“关子”
一、关子、公据南宋初,除川陕继续使用纸币“钱引”外,并无其他纸币。绍兴元年(1131)因婺州(今浙江金华)屯兵,需要经费,“乃造(见钱)关子付婺州,召商人入中”,商人将现钱在婺州换取“见(现)钱关子”后,到设在首都临安的“榷货务”取铜钱或换取盐引、茶引等,性质类似现代的汇票,“见钱关子”不久即扩大至浙西地区。绍兴六年一月,张澄任都① 《宋朝事实·财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午。又学者多以咸平元年前后或大中祥符四年为纸币创始时间,撰者以为票面数额固定是纸币的重要标志,天圣二年才是纸币的创始时间。① 《栾城集》卷36《论蜀茶五害状》。
① 《宋史·食货志·会子》;《文献通考·钱币考》二。
督行府“专一措置财用”,请依四川交子法造交子与铜钱并行,同年二月,设“行在交子务”印造30 万贯,行用于江淮地区,接着又欲造150 万贯作为“和籴本钱”,准备行用于两浙、江东、江西等路广大地区,而大臣们以为没有“本钱”(发行准备金),必然导致物价暴涨等,于是将交子改为关子,这次由朝廷发行纸币“交子”的措施因而失败。绍兴二十九年,面临金军可能南侵,作为军费的一部分,又发行关子、公据,两者性质相同,淮西、湖广称关子,各80 万贯,行使三年;淮东称公据,为40 万贯,行使二年。票面自十贯至一百贯分为五种,性质都与绍兴元年的关子或北宋早期的交子相同或相近。
至于南宋末景定五年(1264)所发行的“金银见钱关子”,则其性质与“会子”相同,属于纸币①。
二、会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商业的兴盛,纸币已成为时代的需要。绍兴二十九年(1159)发行关子、公据时,首都临安城的富豪已私自发行“便钱会子”。绍兴三十年九月初,权户部侍郎钱端礼兼权临安知府,“始夺其利归于官”,临安府印造纸币“会子”,“许于(临安府)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同年十二月初开始行用“会子”。
次年正月,钱端礼专任权户部侍郎,发行会子遂改由“户部为之”。二月丙辰(1161 年3 月11 日)设“行在会子务”,是由朝廷设置的纸币发行机构。在钱端礼主持下,以10 万贯钱为发行准备金发行“会子”,是铜钱本位制纸币,习称“铜钱会子”、“官会”,是由朝廷发行的纸币(此前的交子、钱引、会子都是地方官府发行的)。会子用铜版印制,票面分为一贯(千)、二贯(千)、三贯(千)三种,隆兴元年(1163)又增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三种。同年还决定在会子上用“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②。会子使用徽州制造的纸币专用纸“会子纸”,后改为成都制造,乾道四年(1168)又在首都临安设会子局制造。“会子纸”是以楮树皮为原料制造的,称为楮纸,会子因而也称为楮币、楮券或单称楮。
收起
你是要写书啊,那么具体,下个25史,再下个历史地图吧,你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估计几万字都搞不定。
你是在考试吗?现在进你学校的贴吧,或你市里的中学总贴吧,肯定有答案!哈哈…从白度点贴吧,然后搜你的学校名
当时社会不安,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