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儒道法墨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有哪些代表著作和论述?请详细解答,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9:55:11
有谁知道儒道法墨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有哪些代表著作和论述?请详细解答,谢谢!
有谁知道儒道法墨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有哪些代表著作和论述?请详细解答,谢谢!
有谁知道儒道法墨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有哪些代表著作和论述?请详细解答,谢谢!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的起源--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衡·原儒》).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儒家的发展——
儒家在先秦时,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再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著称,因而儒学本身便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 孔子作古,"儒分为八"(《韩非子》),其中主要有两派,一是孟子出子思一系传道,二是荀子出子夏一系传经,这便是先秦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降,先有今文经学为官方经学.《汉书·艺文志》载:"武帝末,鲁共王怀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此后,便有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古文经学家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我注六经",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这种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据学,到乾嘉时代盛极一时.今文经学家也提供了阐释学的一重经典模式,便是"六经注我",借助经典来阐述时代精神或者发挥自已的新见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便是沿着这一路数下来的.之后古文经学一代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纳今文经学,结束了相争两百年的今古文之争,"郑学"而后延绵.除汉代今古文经学外,魏晋南北朝时有"南学"与"北学";唐朝又有融"南学"和"北学"于一炉的义疏之学,这便是汉唐经学……
至北宋,儒家学者为应付佛老的挑战,便抛开了汉唐儒家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形式.以直接了当的形式来阐述经典中的义理,讨论人性、人心、天命、理气等等形而上的哲学命题.这便是"理学".但理学也包括了明清两代的理学和心学,所以又称"宋明理学",其派别很多,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二程"洛学"、张载"关学",朱熹"闽学",陆王"心学"等……
到五四时期,虽然儒学遭到空前大难,但现代新儒家已经萌发.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在儒学受到空前挫折的背景下,梁漱溟挺身而出,为孔子辩护,揭举儒学复兴的旗帜,成为新儒家的前驱.
广泛意义上的新儒家有:第一期主要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张君劢、钱穆、冯友兰,第二期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第三期杜维明、刘述先,第四期也已出现,但还未经学术界定论.从那时到现在的80多年中,以此为志业者大有人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新儒学已成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重要思潮之一(另一是马克思主义派,一是自由主义的西化派).
现代新儒家有"儒家资本主义"的说法,而且预言二十一世纪,儒家将在继秦汉儒学、宋明理学后,经过创造性的转化,迎来第三次辉煌的大发展.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墨家——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清庙之守",意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春秋初的尹佚,便是"清庙之守". 据说他的传人史角居于鲁国,墨子曾前往学习.
墨家理想人格讲究"任侠","墨子之门多勇士"( 陆贾《新语·思务》)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崇侠尚武,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则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子是从儒家分出来的.墨子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在战国时成为与儒家相抗衡的引人注目的"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篇》).而经过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学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
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创始人老子死后,道家主要沿两条路线继续发展,一条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学,盛行于战国和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这派主张"无为而治",另一条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庄学派.道家思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
老子思想的源流脉络,不很清晰,古文献缺乏,地下考古也没有发现证据.但从老子所从事的工作,从《道德经》、从庄子等人的文献中透露出的情况看,道的思想并非始于老子.
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这个收藏室,相当于现代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珍宝馆的综合.收藏室不但收藏了周朝和武王前周人的书籍、史官记载、珍宝物品,还有一百多大小诸侯国的历史文字、上古遗书,各国的供奉,记载了各氏族渊源,夏商遗民遗物,我们都知道大禹所制的九鼎,也在这里.老子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的当时和上古的遗书,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础.
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勉强说,是一种巫史的文化,产生了易的思想,由此衍生出的,还有阴阳术、神仙术等.礼的思想,最初也是产生于对祖先、天地、鬼神的祭祀.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对混沌的古文化凿开了七窍,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突破.孔子继承了周礼,并用仁的思想予以阐发传播,老子阐述了道的思想.我认为,老子参考了大量古籍,如含有道的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这都是较早时期的.特别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启发后,才写出了《道德经》,具体的例子就不用举了.
法家——
春秋时期,诸侯势力渐盛,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上的贵族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维护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礼乐也逐渐失去其统摄力量.周王室虽是名义上天下君王,但诸侯各自为政,欲成为当代霸主,于是富国强兵,就成为春秋战国学术的主旋律.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如果说儒、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学术的"显学",那么,法家当时则是在政治上独步天下.
现代的学者描述传统政治的特点,有几种说法:儒表法里,儒法互补,儒道互补.这可见法家对历代王朝的巨大影响.《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谈将其列为六派之一,《汉书·艺文志》中刘歆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人物有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人.
主要代表有两人,一位是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时楚人,拜荀子为师;另一位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时韩人,也师从荀子,口吃.
法家著作——
法家的文献流传至今的主要有《管子》(作者不只一人,系战国至汉代间人托管仲之名而编撰)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商君书》(为商鞅及其后学者的著述合编)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韩非子》(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五十五篇,今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