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尽量简略一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8:58:34
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尽量简略一些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尽量简略一些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尽量简略一些听诊器的历史1816年的一天,巴黎医学院教授雷奈克在检查一位患心脏病的年轻妇女时,由于病人太胖和羞怯,将耳朵靠

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尽量简略一些
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
尽量简略一些

听诊器的历史和原理尽量简略一些
听诊器的历史
1816年的一天,巴黎医学院教授雷奈克在检查一位患心脏病的年轻妇女时,由于病人太胖和羞怯,将耳朵靠近她的胸部,也听不到心跳声.机智的雷奈克突然想起声音经过空中管道时会增大,于是他用一张纸卷成管状,一端放在病人心脏部位,然后倾听纸管的另一端.事后他回忆说:当时既惊诧,又喜悦,我听见心跳声,而且比过去听过的要更清晰.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这种方法诊断病情,他自制了一个木质的听诊器.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发现最适合做听诊器的材料,是各种轻质木材或藤.此后,听诊器就成了诊断肺部疾病的一种重要工具.雷奈克的专著《间接听诊法》在1819年出版时,出版商随书赠送一个听诊器.在这本书中,雷奈克详细地记述了诊断了水泡音与轻罗音-经由听诊器所得的心与肺的声音.他还仔细地将各种诊音分类,并以临床观察和解剖为根据对各种声音做了解释.雷奈克的听诊器后来经过奥地利人斯科达的改进,变成非常好用的双耳听诊器,今天已普遍用于世界各地.雷奈克终年仅45岁,但他的发明却影响了后来的医学发展,几乎每位医生都受益于他.
听诊器的原理
人听到声音的原因是所谓“声音”就是物质间相互振动传导例如空气振动人耳中鼓膜等,转化为脑电流,人就“听”到了声音.其中人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KHZ.
人对声音的感受标准还有一个是音量,和波长有关,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换句话说:音频范围内声音太响太弱都听不到,音量范围内音频太小(低频波)或太大(高频波)也听不到.
人能听到声音还和环境有关,人耳有屏蔽效应,就是强声可以遮盖弱声.
人体内部的声音如心跳声、肠鸣音、湿罗音等甚至血液流动的声音不大能让人“听”到的原因是音频过低或音量太小了,或被嘈杂环境遮蔽掉了.听诊器的原理就是物质间振动传导参与了听诊器中的铝膜,而单非空气,改变了声音的频率、波长,达到了人耳“舒适”的范围,同时遮蔽了其它声音,“听”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