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存在深刻矛盾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1:19:40
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存在深刻矛盾性?
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存在深刻矛盾性?
为什么说中世纪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存在深刻矛盾性?
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各国中世纪时期的文学.在史学上,一般认为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50年左右罗马帝国衰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约1000年的时间.其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督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
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1、中世纪文学世纪是欧洲多种民族文学的结合.
2、中世纪文学也是中西方文学相互影响、交融的产物,主要体现在欧洲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的结合.
3、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结合.
4、由于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公元4世纪),基督教文化侵蚀了整个文化领域,中世纪文学也打上了鲜明大的宗教烙印.
中世纪早期的欧洲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发源于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诸部反复南进,逐渐定居到现在的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地;源于亚洲的斯拉夫各部迁徙到今日东欧、南欧等地;7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帝国逐渐崛起,不断侵扰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些民族迁徙在带来频繁战乱的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各人种、各民族的融合,使得欧洲形成一种空前整齐划一的文明特性:以罗马天主教会为核心,以拉丁语为书面语言、以封建采邑制度为社会体制.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已摆脱遭受外来侵略的境地.一方面,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勿庸置疑的统治力量,以拉丁语写出的宗教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主流.基督教文学融合了欧洲本土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为西方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东方元素.另一方面,通过十字军东征、对外贸易的恢复,欧洲成为地中海东部另人生畏的势力.商业和贸易的复兴导致城镇及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阶层的诞生,具有近代文学雏形的市民文学形成规模,和僵化的天主教会文学分庭抗礼.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虽彼此抵触,却共同构成了整个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格局.
尽管中世纪各阶段彼此有许多相异之处,但始终保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以神的存在来解释宇宙、世界和人,基督教始终是这一千年中社会变迁的最重要的因素.尽管在很多时候基督教文明钳制和扼杀了世俗文化的发展,但也正是基督教文明在欧洲社会四分五裂、互相斗争的时候以空前强大的道德力量维持并传承了欧洲的统一信仰和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活泼的市民文学相比,教会文学无疑是程式化、平庸的.
中世纪文学的发展依社会变迁的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罗马帝国衰亡至公元1000年为早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基督教的先哲们确立教会文学规范的年代;从1000年至1300年为兴盛期,市民文学开始崛起,英雄史诗大量出现;从1300年至15世纪是衰落期,以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出现为终结.
中世纪欧洲是英雄史诗极度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家、民族最早的史诗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这一时期的英雄史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蛮族各部落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这些民族尚未被封建化,也未受基督教影响,代表作包括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一译《贝奥武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都歌颂部落英雄,以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事件为依据,神干涉人的命运,人对诸神逐渐失去敬仰.日耳曼民族的英雄史诗数量极多,但由于都是基于口头流传的方式,作者往往已经不可考稽.《贝奥武甫》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全诗共3182行,保留得相对完整,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则是古代高地德语文学中最古老、最具价值的杰作,现在只存流下来残稿两页,共68行.
冰岛的英雄史诗《萨迦》和《埃达》是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的代表之作,记录了北欧地区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故事.北欧的神话和传说自成体系,和希腊神话一样富有魅力.在维京时期(193年-1050年)被南侵的丹麦和挪威人带到西欧和南欧,并与罗曼人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神话传说融合.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就取材于北欧神话.
由于这一类史诗具有异教精神,所以受到天主教会的严重摧残,许多史诗都被焚毁.
另一类史诗虽然也以歌颂英雄为主,但表现的却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原始神祗逐渐消失,封建君臣、主仆关系和骑士制度的痕迹则得以体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们的壮举往往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这类史诗的代表作包括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其中《罗兰之歌》是此类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史诗问世于12世纪的法国,却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史诗以盎格鲁-诺曼底方言写成,以十字军东征为背景,是一个典型的表现爱国忠君主题的故事.《罗兰之歌》在中世纪地位极高,已经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理想英雄形象的象征.
代表作家
日尔曼族
前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用古英语写成. 《贝奥武甫》写高特王贝奥武甫率领武士杀死巨怪和火龙、最后自己也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雄无比的氏族英雄形象.
■法国
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杰出作品 《罗兰之歌》分三部分.写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兰因奸细的出卖而最终英勇战亡、查理大帝彻底消灭敌人和奸细的故事.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在罗兰的形象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把保卫“可爱的法兰西“当作自己的天职. 但丁 1265-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最崇拜维吉尔.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散文诗集《新生》 但丁少年时爱上少女贝亚特丽齐,为她写下许多诗歌,但丁将这些诗用散文连缀起来,取名《新生》.诗歌热烈赞美她为他带来灵魂上的新生. 《神曲》(《地狱》、《炼狱》、《天堂》) 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神曲》虽然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具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以及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2、工整与谐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谐调. 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分别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野心、淫欲和贪婪.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域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 “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神曲以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意大利民歌形式.但丁的神学世界观与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在作品中得到反映,说明但丁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桎梏.
韵文故事/笑谭 一种诗体小故事,具有强烈讽刺性《驴的遗嘱》 写主教随利益而随口改变教会的神圣教规.教士是经常被嘲笑的对象,揭露其欺诈行为和贪婪本性,表现出市民文学的反教会倾向.
讽刺故事诗 法国中世纪市民文学最重要作品 《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子、狼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下层人民的麻雀、乌鸦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长篇故事诗 中世纪市民文学中一部风格独特作品 《玫瑰传奇》整部作品用象征、梦幻的手法,写“情人”经过种种努力,排除各种阻挠,最终获得玫瑰(恋人)的梦幻故事.上部基本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下部则突破狭隘的爱情主题,成为后来人文主义文学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