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雨夏风秋花冬雪的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3:21:06
关于春雨夏风秋花冬雪的诗句
关于春雨夏风秋花冬雪的诗句
关于春雨夏风秋花冬雪的诗句
1、绘春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②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春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④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⑤春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⑥春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⑦其他带“春”字的诗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2绘秋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 ·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唐·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白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明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 《山中答问》
咏雪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唐·白居易《卖炭翁》
千里黄云白日曛,被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宋·卢梅坡《雪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崔涂《除夜有怀》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唐·卢纶《送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