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9:49:07
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题解〕“八阵图”:古代兵法上关于战斗队形和兵力部署的一种阵图.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

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杜甫写的八阵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题解〕
“八阵图”:古代兵法上关于战斗队形和兵力部署的一种阵图.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构成的战阵,在长江滩上则聚石为兵,纵横棋布为六十四个石堆.夏天洪水冲淹,这些石堆也岿然不动.《三国志·诸葛亮传》载:“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遗址,传说有数处,这里指奉节县永安宫南的长江沙滩上的八阵图.关于诸葛亮造八阵图,苏轼《东坡志林》云:“诸葛亮造八阵图……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四聚聚正圆,不见凹凸处,如日中盖影,及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可怪也.”
这首诗颂扬了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斗争中,为创立蜀国基业的立下了丰功伟绩,并批评蜀国的吞吴失策,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与感慨.
品析〕
这是诗人在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诗人在漂泊西南期间,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诗篇,而对诸葛亮则情有独钟,《武侯庙》、《蜀相》、《诸葛庙》、《古柏行》、《夔州歌》十绝之九、《咏怀古迹》五首之五、《八阵图》等诗,都是诗人在蜀期间所写.这首诗更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与惋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充分肯定诸葛亮在东汉末年创建蜀汉,三分天下中的重要功绩.上句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句中的“盖”,胜过,超过;“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因魏居北、蜀居西、吴居东,形如鼎足对峙,故称.这句中,诗人用一“盖”字,表明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其功劳在三国诸臣中,是最卓越的,最杰出的,是没有人能和他相比的.诗人对诸葛亮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下句偏重于从军事的角度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显赫.在诗人看来,诸葛亮造八阵图,是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诸葛亮的成名所在,可以说,这是诗人的独到见解.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上有“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的诗句,可以说是这句诗最好的注脚.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诸葛亮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是诗人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上句极精炼地写出了八阵图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是一句双关语,既写出诸葛亮的八阵图阵列十分坚牢,任凭江水急流冲刷,自岿然不动;也称赞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统一大业未成而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下句是说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举兵伐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句中的“遗恨”,遗留下来的恨事、憾事;“失吞吴”,失,失策;吞吴,吞并、消灭吴国.据史书记载:219年,孙权令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关羽.4年后,刘备借口为关羽报仇,尽起蜀国之兵,大举伐吴,结果在彝陵之战中遭到惨败,蜀国从此衰落.诸葛亮一向主张联吴抗曹,进而统一全国,恢复汉室.无疑,刘备的伐吴之举违背了诸葛亮的根本策略,致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对此,诸葛亮是多么的心通啊!
诗的第四句,由于汉字的多义性而出现解释上的分歧.大致有四种解释,一是认为以不能灭吴为恨;二是认为以先主伐吴为恨;三是认为不能制主东下为恨;四是认为先主伐吴不能用其阵法为恨.事实上,刘备伐吴之举,实在有违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是蜀国在政治上走下坡路的开端.虽有八阵图,也无济于事.《东坡志林》记载,苏轼曾梦见杜甫对他说:“世人多误会吾《八阵图》诗,以为先主、武侯欲与关公报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吾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不当相图.晋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吴之志.以此为恨耳.”杜甫借八阵图思考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苏轼借梦境来解读杜甫思考中的谜,可以说是得其要领.
这首诗既是怀古,又是抒怀,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在绝句中别树一格.诗中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诗人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诗人的郁郁不得志,终老无成的抑郁情怀.

吊古惜今,赞扬古人,缅怀自己,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