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概括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8:21:40
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概括讲,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概括讲,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概括讲,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

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概括讲,
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最好概括讲,

关于武则天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概括讲,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
武则天的生平事业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公元六二四年(唐高祖武德七年)生于长安①,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先以太后临朝,后自己称帝当政,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帝.
武则天出身于一个非士族门阀的官僚地主家庭里.她的父亲武士彟虽系寒门地主,但因经营木材致富,得与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相结交.武士彟助唐起兵反隋,成了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跻身于唐王朝统治阶级集团,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关陇名门、军事贵族之家,外祖父杨士达的隋朝为纳言,是一个宗室宰相.武士彟与杨氏联姻是高祖高渊做的媒人.武则天在这样的农行环境熏陶下,从小精通文史,聪敏机智,性格倔强,善于应变,胆略过人.她十四岁的时候,唐太宗闻其美貌,召入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利用这个机缘,她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李世民死后,她寄身长安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永徽初年,趁太宗忌日到感业寺焚香和武则天相遇,彼此十分感伤,于是高宗再次召她入宫.开始,武则天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争庞的矛盾,对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高宗和王皇后的宠信,进封昭仪.此后,又百般设法离间高宗与王皇后.为了取得后位,她不惜把自己亲生女儿掐死,然后诬陷是王皇后所为.从此,高宗遂有废王立武之意.
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宫廷大臣们的意见是有严重分歧的,如握有大权的国舅、太尉长孙无忌和顾命大臣褚遂良、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等都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于是,武同天就拉拢了一批受长孙无忌党羽排斥的人,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长孙无忌的排斥,贬官壁州司马,诏书未到,李义府已密知,问计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告诉他.武昭仪甚承恩庞,上欲立为皇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大臣异议耳.公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坐取富贵.这样,李义府便上表奏请高宗废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赐给明珠一斗,表示赞许.武则天派人暗中慰问,秘密结纳.李义府恩庞有加,很快升任中书侍郎,其他大臣如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都成了武则天的心腹.武则天有了这样一批大臣的拥戴和支持,便加紧了争夺后位的步伐.公元六五五年(唐高宗永徽六年)九月,高宗召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等大臣入内殿,正式提出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意向.长孙无忌、褚遂良当即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又是先帝为陛下所娶,未闻有所过失,怎能轻易废掉”.次日又议,褚遂良提出“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这是公然揭短,怪不得武则天隔帘大声说:“何不扑杀此獠!”只是因为褚遂良是顾命大臣,才得以幸免.许敬宗又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为武则天立后大造舆论.高宗又征求开国功臣李绩的意见.李绩回答得很圆滑:“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遂下定决心,废去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执掌了宫中大权.武则天先是借故杖王皇后及萧淑妃各一百,断去手足,投入酒瓮中,而后又斩之.继而又把韩青谪为振州(今广东崖县)刺史,来济谪为台州(浙江临海县)刺史,把褚遂良贬降为爱州刺史.在韩瑗、来济贬谪以后二年,对长孙无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在公元六五九年(显庆四年)四月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彰水),隔不多时,在同年七年复按谋反罪,逼长孙无忌投环自缢,其姻亲大多皆谪徙,无忌党羽或杀或流放,关陇贵族集团遭到了沉重打击.此后,武则天在朝中执掌大权,“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高宗李治长期患风眩头痛病,深度近视,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所以从公元六五九年(高宗显庆四年)起,便由武则天替他管理朝政.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不是名门望族出身的武则天当皇后和干预见朝政,反映了士族门阀观念在唐朝统治者当中具有很深的影响,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武则天的忧虑.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笼络人心,便以唐高宗的名义下令改编《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当时参与修订的人由于受士族门阀观念束缚,所以,象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虽是开国功臣,因曾经营木材生意,出身“寒微”,在《氏族志》里就没有他的地位,新修的《姓氏录》完全按唐代官品为标准划分等级,“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又规定所有因军功“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就打破了旧的士族门第界限,凡五品以上,无论是士族与否,完全都写进了《姓氏录》.许多士族地主对此非常不满,称《姓氏录》为“勋格”,表示鄙视,但却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欢迎,从而扩大了武则天统治的社会基础.
公元六七四年(唐高宗上元元年),武后向高宗建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京畿地区徭赋);三、息兵(停止对外用兵),以道德化天下;四、禁止一切浮华巧伪的风习;五、减省功费、力役;六、广开言路;七、杜绝诬害忠良的馋言;八、王公以下皆学习《才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以前的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不再复核取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十二、任事已久,才高位低的官员,得越级提拨.这些重要的政治主张,高宗都下诏施行,从而得到下层官员和庶族地主阶级的拥护.
但是,贵族官僚集团对武则天是极为不满的.公元六六四年(高宗麟德元年),官僚集团中的宰相上官仪利用高宗对武则天的某些不满,密谋草诏废掉武后,被武则天及时挫败,大批官员被贬斥.结果“天下大权,悉归中宫”,统治权完全控制在武则天手里.继而,贵族集团又勾结太子李贤,于公元六八O年(高宗永隆元年),潜谋发动宫廷政变,事泄失败,李贤被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公元六八三年(高宗弘道元年),高宗病逝,中宗李显继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高宗遗诏军国大务皆听武后裁决,武则天就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幼子李旦为傀儡皇帝.武则天家族诸人掌握大权,“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六八四年(武则天光宅元年)被武则天贬黜的英公徐敬业,以拥戴庐陵王为名,在扬州聚众十余万发动叛乱,要挟武则天让位.中书令裴炎声称:“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武则天临危不乱,采取果断措施,将裴炎下狱处死,又派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大军,迅即讨平了叛乱.徐敬业、裴炎反对武后比较开明的政治,企图使历史逆转,因而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一触即溃.当时的诗人陈子昂就说道:“扬州构祸,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说明武则天统治在当时是得到人民拥护的.
公元六八八年(武则天垂拱四年)唐宗室越王李贞、琅玡王李冲父子,分别起兵,以“匡复”李唐为名,伪造皇帝玺书秘密串连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李灵夔等宗室诸王子弟,企图“共趣神都”,夺取政权.武则天派遣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李冲.李冲政武水,不克,还走博州(今山东聊城),为守门者杀.丘神绩未至,叛乱已平.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到豫州(今河南汝南县)讨伐李贞,“城中闻官军至,逾城出降者四面成蹊”.李贞兵败,全家自杀,不到二十天,这次叛乱也失败了.
武则天多权谋,对臣僚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她曾召集群臣说:我跟随高宗二十余年,你们的官爵富贵都是我给的.天下安乐,朕长养之.“及先这弃群臣,以天下托顾于朕,不爱身而爱百姓.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联之深也!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虽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得,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这篇讲话半是恫吓,半是诱导,群臣顿首,不敢仰视,曰:“唯太后所使!”
武则天有驾驭臣僚的能力.当她还是唐太宗的才人时,唐太宗有一匹不驯的宝马叫狮子驹,非常暴烈,没有人敢骑.武则天说,只要给她三件东西,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就可以制服这匹马,“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武则天的倔强性格和刚毅气质,她下是用制烈马的方法来驾驭群臣的,维持了她历时半个世纪有力的专制统治.
武则天为了人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索元礼等一批酷史,以严刑峻法,实行恐怖统治.她在朝堂上设置铜匦(类似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有告密者,“使至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任何官员不得询问,而且要用驿马送到京城,沿途还要按五品官的伙食标准供应饭食.告密核实,封官赐禄;告实失实,并不反坐,于是告密之风大兴,大批朝廷官员被索然无辜株连,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这正是武则天反对异已势力的一种措施.后来武则天看到,任威刑以禁异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平息一些臣属对特务政治的不满,便转手杀掉来俊臣、周兴等酷史作替罪羊,“以雪苍生之愤.”天授二年(六九一年)有人密告周兴与丘神A通谋,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来俊臣与周兴方推事对食,对周兴说:“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周兴回答说:“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砂!”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然后对周兴说:“有内状推兄,请兄入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段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
武则天在逐步完成了对李唐宗室大臣政治清洗的基础上,于公元六九O年(武则天天授元年)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皇帝,又改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政权.
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励精图治,为唐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燕尾服,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第一、广泛搜罗人才,不拘资历,不问门第,任何人可以推荐人才,也可以毛遂自荐,经过考试,量才录用,使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六九O年(天授元年),武则天“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七O二年(长安二年),又开武举,选拨军事人才.武则天善于选拨人才,又能委以重行,使臣属感恩戴德乐以听命.他前后任用的主要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边将如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是一时人选.正如《通鉴》所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况为之用”.武则天广开仕途,放手给人官做,同时又严密控制,发现不称职者革免或杀戮,虽进退沉浮难料,但这正是武则天能维持产个世纪统治的原因之一.
第二、重视农桑,发展生产,维护均田制,抑制兼并,保护百姓财产.武则天明令规定州县官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提升和奖励;如“为政苛暴,户口流移”,年终就要解除职务,予以惩罚.她还组织编写了题名为《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行全国,发给各州县来京的朝集史,对掌握农时、发展农业生产有一定参考作用.
第三、重视文化建设,亲自倡导编撰重要文集.武则天在文化上做过不少工作,如她召集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等诸儒于内禁殿撰《玄览》、《古今内范》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正范》各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各二十卷.武则天自己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惜已经失传了.武则天还自制《大乐》,用舞工九百人演奏.她还大胆创造了曌(照)、丙(天)、埊(地)、(日)、(月)、○(星)、(年)等数十字.
第四、巩固了唐帝国的边防,排除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武则天统治时期一度与吐蕃、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比较紧张,武则天采取募兵、发奴、就地组织团结兵等办法,解决兵源,同时又大兴屯田,解决粮源运输问题.六九二年(长寿元年),武则天利用吐蕃内乱之机,命武威军部管王孝杰进攻吐蕃,大获全胜,恢复和重建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巩固了唐帝国西部边防,确立了大唐帝国对天山南北的统治,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细亚商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武则天较好地处理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大胆起用少数民族将领,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女政治家.唐帝国在她统治的四、五十年间,由于实行政治改革,打击士族豪强势力,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军事贵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上升,在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夺财产和权力的斗争中,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庶族地主取得了胜利.武则天广开才路,重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扩大了其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得到发展,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安定.在唐高祖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即唐太宗死后三年,全国人口380万户,到神龙元年(公元七O五年),全国人口已增至615万户,比唐初人口增加了近一倍.所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朝极盛时期之一,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武则天的统治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武则天大量破格用人,造成职官的冗滥,使国家开支空前加大,增加人民的负担.武则天崇信佛教,广修寺院,“好乐真道,长生神仙”,建天枢,铸九鼎,仅用钢铁就达二百余万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后,同士族门阀地主一起加紧掠夺农民,破坏均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出现了农民流亡,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了.
七O五年,武则天已八十二岁,年老多病.她亲自选拨的宰相张柬之与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即尚书省)右丞敬晖、内史(即中书令)崔玄暐、(相王府佐吏之一)袁恕已等密谋,以恢复李唐为号召,迫使武则天退居上阳宫(西宫)恢复中宗李显皇位.这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遗制说:“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于奉天县乾陵(今陕西乾县).至此,武周政权也寿终正寝了.但是武则天的事业并没有中断,她为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历史上是肯定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
武则天的生平事业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公元六二四年(唐高祖武德七年)生于长安①,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先以太后临朝,后自己称帝当政,改...

全部展开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
武则天的生平事业
武则天,名曌,山西文水人,公元六二四年(唐高祖武德七年)生于长安①,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死,先以太后临朝,后自己称帝当政,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封建女皇帝。
武则天出身于一个非士族门阀的官僚地主家庭里。她的父亲武士彟虽系寒门地主,但因经营木材致富,得与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相结交。武士彟助唐起兵反隋,成了唐王朝的开国元勋,跻身于唐王朝统治阶级集团,官至工部尚书、利州都督。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关陇名门、军事贵族之家,外祖父杨士达的隋朝为纳言,是一个宗室宰相。武士彟与杨氏联姻是高祖高渊做的媒人。武则天在这样的农行环境熏陶下,从小精通文史,聪敏机智,性格倔强,善于应变,胆略过人。她十四岁的时候,唐太宗闻其美貌,召入宫,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利用这个机缘,她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李世民死后,她寄身长安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永徽初年,趁太宗忌日到感业寺焚香和武则天相遇,彼此十分感伤,于是高宗再次召她入宫。开始,武则天利用王皇后与萧淑妃之间争庞的矛盾,对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高宗和王皇后的宠信,进封昭仪。此后,又百般设法离间高宗与王皇后。为了取得后位,她不惜把自己亲生女儿掐死,然后诬陷是王皇后所为。从此,高宗遂有废王立武之意。
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宫廷大臣们的意见是有严重分歧的,如握有大权的国舅、太尉长孙无忌和顾命大臣褚遂良、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等都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于是,武同天就拉拢了一批受长孙无忌党羽排斥的人,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为长孙无忌的排斥,贬官壁州司马,诏书未到,李义府已密知,问计于同僚王德俭。王德俭告诉他。武昭仪甚承恩庞,上欲立为皇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大臣异议耳。公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坐取富贵。这样,李义府便上表奏请高宗废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赐给明珠一斗,表示赞许。武则天派人暗中慰问,秘密结纳。李义府恩庞有加,很快升任中书侍郎,其他大臣如礼部尚书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等都成了武则天的心腹。武则天有了这样一批大臣的拥戴和支持,便加紧了争夺后位的步伐。公元六五五年(唐高宗永徽六年)九月,高宗召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等大臣入内殿,正式提出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意向。长孙无忌、褚遂良当即表示坚决反对,理由是“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又是先帝为陛下所娶,未闻有所过失,怎能轻易废掉”。次日又议,褚遂良提出“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这是公然揭短,怪不得武则天隔帘大声说:“何不扑杀此獠!”只是因为褚遂良是顾命大臣,才得以幸免。许敬宗又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为武则天立后大造舆论。高宗又征求开国功臣李绩的意见。李绩回答得很圆滑:“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遂下定决心,废去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执掌了宫中大权。武则天先是借故杖王皇后及萧淑妃各一百,断去手足,投入酒瓮中,而后又斩之。继而又把韩青谪为振州(今广东崖县)刺史,来济谪为台州(浙江临海县)刺史,把褚遂良贬降为爱州刺史。在韩瑗、来济贬谪以后二年,对长孙无忌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在公元六五九年(显庆四年)四月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彰水),隔不多时,在同年七年复按谋反罪,逼长孙无忌投环自缢,其姻亲大多皆谪徙,无忌党羽或杀或流放,关陇贵族集团遭到了沉重打击。此后,武则天在朝中执掌大权,“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高宗李治长期患风眩头痛病,深度近视,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所以从公元六五九年(高宗显庆四年)起,便由武则天替他管理朝政。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不是名门望族出身的武则天当皇后和干预见朝政,反映了士族门阀观念在唐朝统治者当中具有很深的影响,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武则天的忧虑。武则天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世和笼络人心,便以唐高宗的名义下令改编《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当时参与修订的人由于受士族门阀观念束缚,所以,象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虽是开国功臣,因曾经营木材生意,出身“寒微”,在《氏族志》里就没有他的地位,新修的《姓氏录》完全按唐代官品为标准划分等级,“以后族为第一等,其余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又规定所有因军功“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这样,就打破了旧的士族门第界限,凡五品以上,无论是士族与否,完全都写进了《姓氏录》。许多士族地主对此非常不满,称《姓氏录》为“勋格”,表示鄙视,但却得到庶族地主的支持和欢迎,从而扩大了武则天统治的社会基础。
公元六七四年(唐高宗上元元年),武后向高宗建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京畿地区徭赋);三、息兵(停止对外用兵),以道德化天下;四、禁止一切浮华巧伪的风习;五、减省功费、力役;六、广开言路;七、杜绝诬害忠良的馋言;八、王公以下皆学习《才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以前的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不再复核取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十二、任事已久,才高位低的官员,得越级提拨。这些重要的政治主张,高宗都下诏施行,从而得到下层官员和庶族地主阶级的拥护。
但是,贵族官僚集团对武则天是极为不满的。公元六六四年(高宗麟德元年),官僚集团中的宰相上官仪利用高宗对武则天的某些不满,密谋草诏废掉武后,被武则天及时挫败,大批官员被贬斥。结果“天下大权,悉归中宫”,统治权完全控制在武则天手里。继而,贵族集团又勾结太子李贤,于公元六八O年(高宗永隆元年),潜谋发动宫廷政变,事泄失败,李贤被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公元六八三年(高宗弘道元年),高宗病逝,中宗李显继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高宗遗诏军国大务皆听武后裁决,武则天就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次年,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幼子李旦为傀儡皇帝。武则天家族诸人掌握大权,“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六八四年(武则天光宅元年)被武则天贬黜的英公徐敬业,以拥戴庐陵王为名,在扬州聚众十余万发动叛乱,要挟武则天让位。中书令裴炎声称:“若太后返政,则不讨自平矣”。武则天临危不乱,采取果断措施,将裴炎下狱处死,又派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大军,迅即讨平了叛乱。徐敬业、裴炎反对武后比较开明的政治,企图使历史逆转,因而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一触即溃。当时的诗人陈子昂就说道:“扬州构祸,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说明武则天统治在当时是得到人民拥护的。
公元六八八年(武则天垂拱四年)唐宗室越王李贞、琅玡王李冲父子,分别起兵,以“匡复”李唐为名,伪造皇帝玺书秘密串连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李灵夔等宗室诸王子弟,企图“共趣神都”,夺取政权。武则天派遣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李冲。李冲政武水,不克,还走博州(今山东聊城),为守门者杀。丘神绩未至,叛乱已平。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到豫州(今河南汝南县)讨伐李贞,“城中闻官军至,逾城出降者四面成蹊”。李贞兵败,全家自杀,不到二十天,这次叛乱也失败了。
武则天多权谋,对臣僚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她曾召集群臣说:我跟随高宗二十余年,你们的官爵富贵都是我给的。天下安乐,朕长养之。“及先这弃群臣,以天下托顾于朕,不爱身而爱百姓。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联之深也!且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虽过裴炎者乎?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者乎!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此三人得,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这篇讲话半是恫吓,半是诱导,群臣顿首,不敢仰视,曰:“唯太后所使!”
武则天有驾驭臣僚的能力。当她还是唐太宗的才人时,唐太宗有一匹不驯的宝马叫狮子驹,非常暴烈,没有人敢骑。武则天说,只要给她三件东西,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就可以制服这匹马,“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武则天的倔强性格和刚毅气质,她下是用制烈马的方法来驾驭群臣的,维持了她历时半个世纪有力的专制统治。
武则天为了人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索元礼等一批酷史,以严刑峻法,实行恐怖统治。她在朝堂上设置铜匦(类似意见箱),接受告密文书。有告密者,“使至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任何官员不得询问,而且要用驿马送到京城,沿途还要按五品官的伙食标准供应饭食。告密核实,封官赐禄;告实失实,并不反坐,于是告密之风大兴,大批朝廷官员被索然无辜株连,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这正是武则天反对异已势力的一种措施。后来武则天看到,任威刑以禁异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为了平息一些臣属对特务政治的不满,便转手杀掉来俊臣、周兴等酷史作替罪羊,“以雪苍生之愤。”天授二年(六九一年)有人密告周兴与丘神A通谋,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来俊臣与周兴方推事对食,对周兴说:“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周兴回答说:“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砂!”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然后对周兴说:“有内状推兄,请兄入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段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
武则天在逐步完成了对李唐宗室大臣政治清洗的基础上,于公元六九O年(武则天天授元年)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皇帝,又改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政权。
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励精图治,为唐代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燕尾服,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第一、广泛搜罗人才,不拘资历,不问门第,任何人可以推荐人才,也可以毛遂自荐,经过考试,量才录用,使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六九O年(天授元年),武则天“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七O二年(长安二年),又开武举,选拨军事人才。武则天善于选拨人才,又能委以重行,使臣属感恩戴德乐以听命。他前后任用的主要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张柬之等,边将如唐休璟、娄师德、郭元振等,都是一时人选。正如《通鉴》所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政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况为之用”。武则天广开仕途,放手给人官做,同时又严密控制,发现不称职者革免或杀戮,虽进退沉浮难料,但这正是武则天能维持产个世纪统治的原因之一。
第二、重视农桑,发展生产,维护均田制,抑制兼并,保护百姓财产。武则天明令规定州县官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提升和奖励;如“为政苛暴,户口流移”,年终就要解除职务,予以惩罚。她还组织编写了题名为《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行全国,发给各州县来京的朝集史,对掌握农时、发展农业生产有一定参考作用。
第三、重视文化建设,亲自倡导编撰重要文集。武则天在文化上做过不少工作,如她召集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等诸儒于内禁殿撰《玄览》、《古今内范》各百卷,《青宫纪要》、《少阳正范》各三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各二十卷。武则天自己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惜已经失传了。武则天还自制《大乐》,用舞工九百人演奏。她还大胆创造了曌(照)、丙(天)、埊(地)、(日)、(月)、○(星)、(年)等数十字。
第四、巩固了唐帝国的边防,排除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武则天统治时期一度与吐蕃、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比较紧张,武则天采取募兵、发奴、就地组织团结兵等办法,解决兵源,同时又大兴屯田,解决粮源运输问题。六九二年(长寿元年),武则天利用吐蕃内乱之机,命武威军部管王孝杰进攻吐蕃,大获全胜,恢复和重建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巩固了唐帝国西部边防,确立了大唐帝国对天山南北的统治,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细亚商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武则天较好地处理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大胆起用少数民族将领,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功大于过的杰出女政治家。唐帝国在她统治的四、五十年间,由于实行政治改革,打击士族豪强势力,基本上消灭了关中军事贵族部曲、佃客制,使庶族地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上升,在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夺财产和权力的斗争中,以武则天为代表的庶族地主取得了胜利。武则天广开才路,重用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扩大了其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她重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得到发展,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安定。在唐高祖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即唐太宗死后三年,全国人口380万户,到神龙元年(公元七O五年),全国人口已增至615万户,比唐初人口增加了近一倍。所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朝极盛时期之一,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武则天的统治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武则天大量破格用人,造成职官的冗滥,使国家开支空前加大,增加人民的负担。武则天崇信佛教,广修寺院,“好乐真道,长生神仙”,建天枢,铸九鼎,仅用钢铁就达二百余万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庶族地主地位上升后,同士族门阀地主一起加紧掠夺农民,破坏均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出现了农民流亡,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了。
七O五年,武则天已八十二岁,年老多病。她亲自选拨的宰相张柬之与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即尚书省)右丞敬晖、内史(即中书令)崔玄暐、(相王府佐吏之一)袁恕已等密谋,以恢复李唐为号召,迫使武则天退居上阳宫(西宫)恢复中宗李显皇位。这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于上阳宫,遗制说:“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于奉天县乾陵(今陕西乾县)。至此,武周政权也寿终正寝了。但是武则天的事业并没有中断,她为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在历史上是肯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