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庐山的诗句?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22:37:12
关于庐山的诗句?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关于庐山的诗句?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关于庐山的诗句?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

关于庐山的诗句?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
关于庐山的诗句?
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

关于庐山的诗句?呵呵,我必须要一些关于庐山的诗句,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望 石 门
  鲍照
  访世失隐沦, 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 升峤远栖趾.
  高峰插半天, 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 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韬树必千纪.
  鸡鸣清涧中, 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
  空开, 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参差悉相似.
  倾听风管宾, 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秽城市.
  ·〔鲍照简介〕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生于晋义熙十年(414).由于出身微贱,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只做过几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钟嵘在《诗品》中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其诗风雄健奔放,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曾游庐山.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会稽,谢玄之孙,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刘裕代晋,起为散骑常侍.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弹劾,流徙广州.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时年49岁.他好为山泽之游,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到临海,从者数百人.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语言富有色泽和光彩,是我国山水诗的开创人,曾在义熙七、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与慧远友善.
  ·〔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