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谈古论今话英雄的议论文急求!(好心的人帮帮忙,有重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8:37:04
以谈古论今话英雄的议论文急求!(好心的人帮帮忙,有重谢)
以谈古论今话英雄的议论文
急求!(好心的人帮帮忙,有重谢)
以谈古论今话英雄的议论文急求!(好心的人帮帮忙,有重谢)
材料:
一, 何人是英雄?
谈到英雄,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马上想起曹操与刘备煮梅论英雄的故事.当年刘备臣属曹操.一日,曹操邀刘备赴宴,席间评论起天下英雄.刘备举出当世握有重兵,雄居一方的各位诸侯,称他们为英雄.但是都被曹操嗤之以鼻.曹操举出这些人各自的弱点,认为他们都不是真正的英雄,当世的英雄只有曹操本人,和面前的这位出身布衣,目前还寄人篱下的刘备.刘备一听大惊失色,酒杯落于地.这时天上正响一巨雷,刘备趁机掩饰说,因惧雷而落杯.曹操听了便轻视了刘备,后来终于让刘备寻机脱身,后来三分天下.
这曹操的眼光确实利害.天下众多有权有势的豪杰在他眼里不屑一顾.但偏偏看出这位刘备将来的成就无可限量.而且竟被他说中.他与刘备论英雄,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刘备被捧为英雄,不但未喜,反而大惊落杯.因为他知道曹操妒才,必然会除掉他,才故意示弱.曹操还是被蒙骗过去,是曹操的疏忽呢?还是刘备命不该绝?
以这个故事开头,因为它带出了本文的主题:就是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在对英雄们研究过以后,希望能够发现出规律:如何才能成为英雄.
古人说,美女爱英雄.其实,哪个不崇拜英雄?哪个不敬仰英雄?哪个不希望自己就是英雄.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呢?
自古以来,对英雄的定义没有统一说法.而时代变了,古人说的英雄同今天人说的英雄又有很多区别.比如,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士兵炸毁了敌人几辆坦克,马上就成了英雄.一个清洁工扫地几十年,突然哪一天做了什么好事被发现,也成了英雄.在现代社会里,英雄的概念比较广阔.在这里,要讨论的是从历史的角度谈古代那种英雄的概念.
本文要讨论的英雄是指曹操谈的那种有远大抱负的豪杰之士,“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那些能够一呼百应、叱吒风云、万民敬仰、天下归心、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
二,何时出英雄?
既然要安邦定国,那么就要有邦让英雄来安,有国让英雄来定.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英雄也会磨去锐气.马卸鞍,刀入库,边疆烽烟不起,处处莺歌燕舞.和平会腐朽人的志气.所以,中国有句名言,叫“乱世出英雄”.也就是说,在乱世里才会出现英雄.
这是因为,在乱世里,或者因外力入侵,或者因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减弱,各地诸侯于是雄踞一方,而且互相之间争抢地盘,变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在乱世里,各级政府对土匪的征剿也无力进行,于是一些土匪豪强也纷纷召兵买马,拉山头,攻城掠地.这些人中也有发达而成群雄之一的.
在乱世中,百姓饱受战争的蹂躏,颠沛流离,背乡离井,因此希望伟人出世,能够平定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的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人就是受民众崇拜敬仰的英雄.所以,乱世之中才更有机会出现英雄.
三, 盛世无英雄
如此一来,岂不是说大家都来盼望乱世,好有机会一试身手,显出英雄本色吗?非也.和平盛世虽然会腐蚀人,但总比乱世好.所以,为国为民着想,不能希望乱世,更不能去破坏和平,制造动乱.为满足自己成名的欲望,而妖言乱世,蛊惑民众者,乃是人民的公敌.所以,想成为英雄的人不可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要知道,定力也是检验英雄的一个标准.
这里就又要用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了,叫“英雄待时而动”.在盛世之中,英雄就必须遏制自己的成名欲望.他们应该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备未来之需;另一方面要热爱和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果没有机会施展身手,正应该为天下太平而庆贺.不能为一己之私而害天下.
所以,时机不对,就不要出头.没有机会,就不要盲动.保持实力,待时而动是英雄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功夫.古人曾以龙来喻英雄:“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京戏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唱词:“有朝一日风雷动,平步青云上九重.”这就是英雄待时时的心态.
四,谁造就英雄?
因为英雄必须待时而动,时机不到,英雄就出不了头.所以,中国又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古话,叫“时势造英雄”.对这句话必须认真地分析,因为它虽然正确,但也有误人之处.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英雄的出头必须等待合适时势的出现.没有时势,就没有英雄.这是正确的.时势指的是时机和形势.英雄出山要看清楚形势是否有利,时机是否适当.这就像冲浪运动一样,要等待大的浪头,并抓住最合适的时机,然后登上冲浪板,顺流而下,一击而成功.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在古人原意是正面的,不是后人引申出来的反面意思.)
第二层意思带有消极意味,那就是:“时势造英雄,所以英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他们碰上了好机会.放上我,我也能.”因为有这样的看法,所以在世人中普遍有一种自怨自艾,消极悲观,归咎于天的情绪.比如常听到这样的话:“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些人成名是因为他们正好站在了浪头上.我的命不好,没赶上时机.要是我处在他们的境地,我也能成功.认命吧!”
这种说法其实既不健康,也不正确.确实,有些人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而是靠运气和机会而“出名”,但不是所有英雄都这样.而且,如果这些人仅靠机会,而不是靠实力,那么即使站上了浪头,得意一时,但终究还是不会成功.俗话说,骗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早迟都会露馅.就像曹操评论的那些诸侯,当时拥有雄兵,但是并不是真正的英雄,最后都被消灭.
有些人虽居高位,但是只顾一己之私,勾结朋党,玩弄权术,危害社会.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因立身不正,行事乖理,只能被称为奸雄.邪不胜正.奸雄的事业不能长久,因而不可能留下不朽的功绩.
所以,英雄也分等.有名付其实的英雄,也有名不符实的假英雄;那些靠关系,靠机会,靠蒙骗而成名的“英雄”并不是真正的英雄.
五,谁能成英雄?
英雄靠时势,也要靠自身.英雄待时而动,顺势而起.但是,起动以后还要靠自己的本事创造一片事业.
英雄要看清形势走向并顺势操作.正所谓,逆势者亡,顺势者昌.
有些人自命为反潮流的英雄,但是,他们的事业往往是事倍功半,要耗费数倍的力气,但却鲜有成功.
英雄善于掌握方向.就像船上的舵手,让事业成为顺风的航船,避开暗礁险滩,直到安全进港.
所以,英雄就像是具有高超技能的弄潮儿,时机未到,则潜伏不动,静如处子.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但是这些英雄还是离不了时势的影响.尽管他们能够认清时势,掌握时机,并利用形势,但是如果时势离之而去,他们也会受困.就像楚霸王那样,力拔山气盖世,但是最后因“时不利”而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所以,仅能利用时势的,虽然是英雄,但仅能称为时雄,也就是说是一时之雄,因时而称雄.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人征服或收服.
这些人都不是真英雄、大英雄.
六,谁能识英雄?
英雄顺时而起之时,除了时势外,往往还要有人提携.姜太公是英雄,但是如果文王不是碰巧出游到了他的隐居地,那他必然也只能垂钓终身了.诸葛亮是英雄,但是如果不是刘备真心请他,三顾茅芦,那他也就会一辈子“草堂春睡足”,成不了后人敬仰的英雄了.
所以,这些英雄还是靠人来赏识,提拔.这就是中国古人说的“慧眼识英雄”的道理.市井之中有隐士,草莽之间出英雄,深山之内藏高人.这些人往往出身低微,虽有自己的实力,但要靠别人的慧眼发现,才能飞黄腾达.所以,世间往往有些怀才不遇的人概叹“未遇伯乐.”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那些有志有才之士,一生中寻找的就是那些所谓的明主.英雄得不到明主,就如宝珠暗投,一生不得志.三国中的赵云,不得明主,虽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无法成名.直到遇到刘备和孔明,才显出英雄本色.
但是,这些等人提拔的英雄还是不能算大英雄.他们既然等别人的慧眼,也就必然会为人所用,受制于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目标能够实现.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建功立业.但是,具有慧眼的刘备一死,诸葛亮便受到昏庸的后主刘禅牵制,六出岐山而无功,恢复汉室的雄心也冥灭在征途中.岳飞是抗金英雄,但是被昏庸的皇帝13道金牌召回,受屈而死.正所谓,“常使英雄泪满襟”.所以,英雄是不好当的.除非下决心,要当就当个大英雄.
七,谁是大英雄?
一般意义上的英雄只是些在某些方面有所长,且善于利用时势,而领一时风骚的人物.这些人虽有所长,但也有所短.遇到高明的对手,最后只能臣服.
与之相比,真正的大英雄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人.
气概上:顶天立地、不信鬼神、不惧天地、欲与天公试比高.他们不靠命运、不待时势、不惧困难、不畏艰险,坚信人定胜天.他们仁心宅厚,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他们惠泽万民,以建立太平盛世为目标.他们气宇轩昂,妖魔鬼怪见之退避;他们胆量超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他们胸襟开阔,天下之才趋之若骛;他们大义凛然,为正义敢闯龙潭虎穴.
能力上:泽被天下、惩恶扬善、才华横溢、学贯古今、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审时度势、神机妙算、精通韬略、领袖群伦、恩威并用、号令群雄.就像毛泽东当年所描绘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大英雄是英雄中的英雄.从道德文章,文韬武略各方面看,都是旷世奇才.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纹;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论道德可比圣贤,写文章字字珠玑,讲韬略算无遗策,藏胸中百万雄兵.如此,则安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的人才数百年才会出一位.中国不是有句古诗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
八,英雄造时势
慢着!说书的,你刚才不是说,“英雄待时而动”吗?怎么现在又说“大英雄不待时势”了呢?
看官且听分解.待时而动者,可能会是英雄,但不是大英雄.靠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也不是真正的大英雄.能造时势者,方为大英雄也.所以,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有缺陷,更合理的说法应该是:“英雄造时势”.
大英雄面对不利的时局,不是消极等待,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叹息“未遇知音”,也不是盲目燥动,而是要改造形势,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方面有一条古兵法叫“隐真示形”.这就是造势的例子.当敌人部署严密、无懈可击的时候,就可以隐藏自己的兵力,而用假的部队调动的方法,引诱敌人重新调整部署,这样便可以看出敌人的空虚所在,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战机.
大英雄的任务是要定国安邦,所以他们进行的造势就不是一条兵法就能描述的.其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等.难度极大,需要明确的目标,完整周密的计划和高超的组织指挥能力.耗时也久,因为优势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没有速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因为要以弱胜强,所以要机动灵活,该让则让,该退则退,就像下棋中的抢先手,争主动.
英雄造时势的近代典范就存在于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采取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统一战线,优待俘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等等口号和策略.这些都是为了争取民心,积聚实力,最后在适当时机再与蒋介石决战.蒋介石也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但是只属于时雄和奸雄这一个等级.与毛泽东这样的大英雄相比,就只能甘拜下风了.
与那些所谓的时雄不同,真正的大英雄不会完全被形势所左右.他们不但会认清形势,把握机会,更要会引导形势,和改造形势.当他们发现形势不利的时候,不会坐困愁城,而是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当他们发现事业误入歧途时,会果断地采取行动,拨乱反正,把事业带上正确的道路.毛泽东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蒋介石数十万大兵重重包围的时候,果断地站出来,重新接掌红军指挥权.红军数渡赤水,采用声东击西,飘忽不定的战术,迷惑敌军,从而掌握了主动.最后,红军摆脱了围困,完成了长征,建立了西北根据地.正是由于毛泽东表现出了卓越的战争指挥艺术并得到红军将领们(都是能征惯战的英雄好汉)的一致推崇,在遵义会议被推举为红军的领袖,成为英雄中的英雄.正是有了毛泽东这位大英雄的领导,红军才能在1936年后无往而不胜.
所以,如果一般性的英雄是弄潮儿的话,真正的大英雄就是在弄潮儿背后的推波助澜者.是这些大英雄创造了潮流,创造了风尚,创造了时机,也创造了一批英雄.俗话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大英雄成就了事业,追随他们并立下汉马功劳的当然就有封王称候的机会,也就成了英雄.
九, 英雄论现实意义
大家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代英雄们虽然已经消逝,但他们的故事却长流人间,不断地激励者一代代的后人.即使在当今科技发达现代化的时代,重温古人的旧事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区分假英雄和真英雄(大英雄)就是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那些整天抱怨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人,不应该再用这样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不是真英雄.如果你是自信有真才实学的英雄,就应该奋发图强.要知道,锥处囊中,锋芒迟早要露出.所以,你不能虚度光阴,而应该更加努力,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应付未来的艰巨挑战.
而且,能造时势的才是大英雄.如果你自认是大英雄,那就应该身处困境而不馁,要为自己创造机会,创造形势.中国有句名言:“人事未尽,不可言天命.” 怨天尤人,不是英雄本色.
当然,在现实社会里,不是人人都想,都有能力,或者都当得成大英雄.但是那种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的精神是永远具有教育意义的.在现代安定和平的社会里,人人都应该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持续地学习,不停地进取,在所从事的领域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目标.不愧对亲人,不虚度此生.这样的人就是大英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十, 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
谈了许久的英雄,也许会被人误认为在吹捧个人英雄主义.其实,英雄主义不等于个人主义.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讲得比较清楚.英雄个人本领再高,还是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部属的努力.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要绿叶扶.离开了支持,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会变成虎落平阳,龙困沙滩,被犬欺,被虾戏.
所以,再大本领的英雄,也要团结部属,凝聚力量.一个人要成事业,离不开人才.要成英雄,就必须要发现人才,聚集人才,善用人才,并善待人才.为建立一个能够打拼的团队,英雄还要能够管理人才.有才能的人,也必然心高气傲,难以驾驭.唯有真英雄才能降龙伏虎,人才也需要真英雄来领导.英雄主义同集体精神和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范文:
从古至今英雄人物总要经历磨难才能成就大业,而娇生惯养之辈总是缺少气概,难以成就伟业.
(李嘉诚)少年涉世 自古英雄多磨难2
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茶楼的工时,每天都在15个小时以上.茶楼打烊,已是半夜人寂时.李嘉诚回忆这段日子,说“我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实在是太累太乏了.白天时,茶客较少,但总会有几个老翁坐茶桌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
仔,大伙计休息,他却要呆在茶楼侍候.
李嘉诚对儿子谈他少年的经历:“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茶楼是个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与先父所说的古代圣贤相去甚远,但一个个都是这么实在,富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或贫,或富;或豪放,或沉稳.也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缘故,李嘉诚对茶楼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他会揣测某一茶客的籍贯、职业、财富、性格.他由此而养成观察人的习惯,这对他日后从事推销工作大有裨益.
李嘉诚尤其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散布小道消息.他从中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不少事,在家庭,在课堂,闻所未闻;不少说法,与先父和老师灌输的一套,大逆相忤.李嘉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错综复杂,异彩纷呈.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又因为先父的训言刻骨铭心,他在纷纭变幻的世界没有迷失自.
听茶客谈天,是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有一次,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他听到大伙计叫唤,慌慌张张拎茶壶为客人冲开水,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
李嘉诚吓坏了,木桩似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不知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太爷.若是挑剔点的茶客,必会甩堂倌的耳光.
李嘉诚诚惶诚恐,等待茶客怒骂惩罚和老板炒鱿鱼.在李嘉诚进来之前,一个堂倌犯了李嘉诚同样的过失,那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不敢得罪这位“大煞”,逼堂倌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没有批评李嘉诚,仍向茶客道歉.
茶客坐一会儿就走了,李嘉诚回想刚刚发生的事,双眼湿漉漉的.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准就能大事化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儿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
回到家,李嘉诚把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道:“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为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这是李嘉诚一生中惟一一次“饭碗危机”.一年后,李嘉诚辞去茶楼的工作,去了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
他已经熬过最艰辛的一年,老板给他加了工钱,他能够向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茶楼工作出息不大,但他感谢茶楼老板,老板成全了李嘉诚养家糊口的基本愿望,给予他极好的人生锻炼.
为去舅父的公司,李嘉诚犹豫了好些天.他渴望从事新的职业,尤其是跟复杂钟表打交道的行当.李嘉诚迈向社会,曾拂逆了舅父的一番好意.现在李嘉诚又觉得,他似乎不应再有太多的顾虑.自己是在社会闯荡和磨炼过的人,进舅父的公司,不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做事.
庄静庵回忆少年李嘉诚时说:“阿诚的阿爷谢世太早,故阿诚少年老成,他的许多想法做法,就像大人.”
李嘉诚进了舅父的公司,舅父不因为嘉诚是外甥而特别照顾.李嘉诚从小学徒干起,初时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儿,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李嘉诚在茶楼受过极严格的训练,轻车熟路,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许多职员不知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在庄静庵面前夸李嘉诚,说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李嘉诚进中南公司的目的,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他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学艺.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
舅父对嘉诚的长进心喜不已,但他从不当面夸奖他.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黑暗的日治时代结束,但香港的殖民地位依然不变,只是太阳旗重新换成米字旗.战前,香港人口163万,日治时期锐减为60万.大批的房屋遭破坏,英国接管香港,有17万人无家可归.战时逃出香港避灾的人,以每月10万人的数量回流香港.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住房匮乏,港英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市民供给,复兴香港经济.
庄静庵预见香港经济将有超常的发展,于是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李嘉诚被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
篇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