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的鱼及发的光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4:29:05
发光的鱼及发的光的特点
发光的鱼及发的光的特点
发光的鱼及发的光的特点
光睑鲷,龙头鱼,灯眼鱼,光头鱼等等,很多的.光睑鲷 光睑鲷是温带、热带的小型发光鱼类,体长不到10厘米,侧扁的身体呈长椭圆形 .这种鱼一般生活在170多米深的海水中,只是夜间捕食时才游到上层水中.光睑鲷的发光本领胜过任何生物,在夜间,人们大约从15米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发出的光亮. 光睑鲷的发光器生在眼下,能永远发光.因为光睑鲷没有真正的眼睑,只有一层类似眼睑的黑色皮肤褶膜,这层膜升起来把发光器遮住,“灯”就熄灭了;这层膜翻下去,发光器出来,“灯”又亮起来.这层膜的升降,决定着光睑鲷这盏“灯”的亮和灭,犹如手电筒的开关. 光睑鲷本身并无发光能力,它所发出的光是由寄生在眼下数亿个发光细菌造成的.这种细菌能把从鱼体血液中获得的能量和氧转变为荧光,而光睑鲷则依靠它来发光照明,彼此互相依赖,互惠互利. 光睑鲷的“灯”既能诱捕其他小动物,作自己的食物,也会招来大的敌害,成为这些敌害的牺牲品.印度尼西亚斑达岛的渔民根据光睑鲷的这一特点,把它身体上的发光器取下来,扎在钓具上作诱饵,以诱捕大鱼.当然,光睑鲷也能利用发光器巧妙地惑敌避害.当它遭到攻击时,立即按“Z”字形路线游泳.在“Z”字形的第一横时,打开发光器,急速转弯时,突然关闭发光器,这样使敌人眼花缭乱,以摆脱敌人.龙头鱼 Harpadon nehereus Hamilton 【俗名】狗母鱼、虾潺、龙头鲓、豆腐鱼、细血、狗奶、鼻涕鱼、流鼻鱼、九肚鱼.潮汕俗名:殿鱼.属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灯笼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属. 【英文名】Bombay duck 【简介】 龙头鱼科(Harpodontidae)的鱼,学名Harpodon nehereus,分布於印度北部的河口,为我国沿海常见食用鱼类.体长达41公分(16吋),色暗,淡灰色或褐色,具黑色细点.口大,尾鳍叉形,胸鳍及腹鳍大.本属有几个近缘种分布於从非洲到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产地及产期】生活于暖温性海洋的申下层.运动能力不强.常栖息于浅海泥底的环境中.每年春季为产卵期.杂食 性,以小鱼、小虾、底栖动物为食.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产之、尤以浙江的温、台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 【形态特征】中小型海产鱼类.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5~26厘米、体重75~150克、眼很小,前位、口裂甚大,由前颌骨形成口裂上缘.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软,大部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浅棕色,腹部乳白色、侧线发达、明显,从头盖骨直达昆鳍叉中央.背鳍1个,仅有鳍条,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陶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 肉松软,含水分高,不易保存或远运.鲜食味甚 美,也可加工成干品.编辑词条灯眼鱼 中 文 名:灯眼鱼(灯颊鲷) 俗 名:灯眼鱼(闪光鱼)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侧扁.头中大.前鳃盖及鳃盖骨均无棘.吻钝,在眼前上方急转而下,略呈垂直.眼大,眼下缘有小于眼经之大型发光器,并具控制发光器启闭之构造.口大,斜裂,上颌末端不及眼后缘;上下颌齿细小,犬齿状;锄骨及腭骨无齿.第一鳃弓鳃耙数8-11 + 23-24 =32-34.体被细鳞;具几近平直之侧线,侧线鳞无感觉孔;腹部鳞并不特别大,胸鳍基底至肛门前具棱状鳞.两个背鳍,皆具硬棘,鳍条数分别为V及I+14-15;臀鳍亦 具硬棘,鳍条数为II+10-11;尾鳍具17分枝之鳍条.体一致为黑褐色.各鳍稍淡,第二背鳍及臀鳍的基底及外侧部位呈暗色;尾鳍上下叶中间部位呈暗色;除胸鳍外,余鳍之外侧部位亦呈暗色. 栖所生态:夜行性之鱼种,白天躲藏于洞穴或阴暗处,晚上则栖息于陡坡的暗处或利用无月光的晚上出来觅食,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成长,栖息深度越深,可达400公尺.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西起印度尼西亚,东至土木土群岛,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渔业利用:罕见之鱼种,是水族展示常见种,无食用经济价值 . 灯眼鱼即眼底安灯的鱼.它的眼皮底下安有两盏眼灯,发出的光足让潜水员在水底看清自己手表上的时间.据说1907年在牙买加海岸,人们最先发现这种神鱼,可是在以后的70年间再也没有捕到它.直到1978年1月,美国旧金山一水族馆为了寻找这种神鱼,专门组织一支考察队在加勒比海水域潜水探捕,终于又发现它的踪迹,且为数不少.人们在夜海距离15米远处就能看到它发出的光亮,故称之为探照灯鱼或灯笼眼鱼.原来,光源是滋生在其头部数以亿计的细菌.这些细菌借吸取鱼血里的营养和氧气赖以生存,就算鱼死后一段时间,仍能继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