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述题:中体西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希望认真回答,手机提问,最高悬赏只能20郁闷啊!不过我回去上网可以修改主要内容和作用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20:15:27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中体西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希望认真回答,手机提问,最高悬赏只能20郁闷啊!不过我回去上网可以修改主要内容和作用呢?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中体西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希望认真回答,手机提问,最高悬赏只能20郁闷啊!不过我回去上网可以修改
主要内容和作用呢?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中体西用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希望认真回答,手机提问,最高悬赏只能20郁闷啊!不过我回去上网可以修改主要内容和作用呢?
背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以后,谈洋务者以各种方式表达过.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次年,礼部尚书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70-8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议会,90年代以后进一步抨击洋务派学习的思想是舍本求末,希望中国能像西方那样实行君主立宪.张之洞于是在1898年5月出版了《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反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一些外国人如赫德、李提摩太等,从殖民主义者的立场出发,也鼓吹过这种论调.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仍然奉行这一主张.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根本上是中国人寻求变革的的一种方式,思想.
主要内容及作用:“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根本上是中国人寻求变革的的一种方式,思想.
它在洋务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一种反对守旧排外的、提倡文化革新的文化新论.它以“体用”、“本末”的关系,努力论证着中西文化可以相容、可以互补,努力论证着中国固有文化可以通过采纳西学而增益新知,焕发生机.因此,可以说,“中体西用”论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是起着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的.
但是,实事也证明,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起了积极作用的“中体西用”文化观,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内在的矛盾,无法构成一种严整的新兴的文化观念体系.而这也恰恰表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创造一种既符合时代进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文化观念的时代命题,已经提上了中国近代发展的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