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作文 大约1000字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8:29:10
给我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作文 大约1000字1000字
给我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作文 大约1000字
1000字
给我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作文 大约1000字1000字
敦煌莫高窟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的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应该加以限制.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据一些古书记载,石窟数量达千余个,至今在敦煌地区的石窟区,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
敦煌莫高窟
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单是现存在莫高窟的就有700多个,随著日后考古工作的发掘,数字将不断增加;在这些洞窟中,只是对留有壁画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编号,目前就已有492个.
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保存著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以一平方米横向排列,长度可达45公里,是一座博大精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所以人们喜欢把莫高窟比作"墙壁上的图书馆".在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还保存著历代彩塑3390身,其中圆雕塑像2088身,影塑1302身.以及唐、宋、清、民国等时期的木构建筑10余座.另外,莫高窟曾於1900年发现藏经洞,保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典、经济文书、文学、科技、史地资料以及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五万余件.
最大面积的敦煌洞窟:是莫高窟第61窟,横约13米.
最高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96窟,足有9层楼之高,里面的弥勒佛像高33米,外建的九层楼更成为莫高窟最大建筑,也是莫高窟的标志.
最小的敦煌石窟:是莫高窟第37窟,小得连人也不能进入.
敦煌石窟的绘画总面积单计莫高窟的便有45000平方米,若把它比作纵高1米的一幅画来计算,横长足有45公里之多,这种规模使敦煌石窟堪称世上最长最大的画廊.
莫高窟的开凿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据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
带着犹如朝圣般的心情,我们爬上长长的栈道,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中,莫高窟1200多年积蓄的宝藏一一呈现在眼前.
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其中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并不多,主要有描述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本生故事画、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画以及说法图,集中在最早开凿的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八六窟.那时的壁画人物半裸体,有着极其夸张的动作,其面容、神采充满了静寂神秘的色彩,带有一种西域佛教的意境和风格.
北魏时期的壁画内容比从前增加了许多,不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更加丰富,还出现了内容离奇、情节曲折的因缘故事.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深深地吸引了游人.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讲述了尸毗王历经的一场血淋淋的考验.为了从鹰口中救出鸽子,又为了不让饥饿的老鹰饿死,曾发誓普渡一切众生的尸毗王,甘愿割下自己身上的鲜肉喂饱老鹰,然而苛刻的老鹰要求割下的鲜肉不得轻于鸽子,尸毗王割尽了全身的肉,却仍然不够,虚弱的他使尽最后一点力气,自己站到了秤盘上去,结果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尸毗王也恢复如初.二五四窟的“尸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正中高大的尸毗王将画面一分为二,正目视着自己满是鲜血的小腿,周围较小的画幅描写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苦等情节.构图把不同时空内发生的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条不紊,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画艺,不愧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
《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描绘的是萨那太子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太子和他的哥哥到山林中游猎,看见母虎生了七只幼虎,方才七天,饥饿不堪.太子大发慈悲心肠,劝走了两个哥哥,就脱光衣服跳下山去,以身饲虎.但饿虎已没有力气接近他.他又重新爬上山崖,用竹子刺颈出血,再跳下去,饿虎舐了血,然后啖其肉.他的两个哥哥回来见了,放声痛哭,他们收拾了弟弟的骸骨,回告悲痛欲绝的父母,随后建造舍利塔,将太子遗骸供入塔中,虔心供养,使萨那早日功德圆满.二五四窟的《萨那太子本生图》,人物神态神情都描绘得十分生动传神,因年久变成暗褐色的色调,更表现出一种阴暗凄厉的悲剧气氛,让人久久驻足.
九色鹿的故事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图》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将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梦鹿、国王悬赏、溺水人告密、带领国王围猎、鹿王讲述拯救溺水者经过、国王放弃追捕、王妃气死等一系列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出来.二五七窟的这个故事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线条刚劲有力,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堪称北魏的经典作品!
北魏时代的壁画人物,脸型已由椭圆而变得略显修长.画的线条更加熟练、圆润,颇有“行云流水”之妙.色彩的蕴染也逐渐改进,显得人物更真实、可亲了.
北周时代的莫高窟,突现了一种新式的佛像画.菩萨们个个体态短壮,上身半裸或着僧祉衣,腰裹重裙,肩披大巾.他们的鼻子、眼睛、眉毛、牙齿、下巴统统是白色,好像一种特殊的装扮,奇特而新颖.这时期的二九0窟,还保存着莫高窟规模最大的佛传故事画,它也是世界上最完好的早期石窟壁画.长达27米的壁画,向人们讲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从乘白象入胎、菩提树下诞生,到比武娶亲、出游四门、树下问道,再到逾城出家、得道成佛,一个个夸张离奇的传说,盛寓着一个修炼成佛的故事,叫人感思起人世的苦难和成佛的道理来.隋唐是北魏之后佛教发展的又一个昌盛阶段,加上那时候国力强大,社会繁荣,艺术成就也登峰造极.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所建.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不同,这时期的壁画更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或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或描绘开窟造像者的肖像,光彩焕然.
三二0窟的《西方净土变》是一幅盛唐时期的作品.画面中部一个绿波浩渺的七宝池,雕栏环饰,各色莲花盛开.佛及菩萨坐于莲花之上,面目慈祥;池中童子嬉戏玩耍.宝池上端,碧空晴朗,彩云缭绕,化佛腾空,飞天起舞,天花乱坠.宝池下方,乐师演奏着各种乐器,舞伎宝冠罗裙,跳起西域的胡舞.整幅壁画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
隋唐时期的大型经变画还有如隋代四二0窟的《法华经变》、三二一窟的《宝雨经变》,初唐三二九窟的《弥勒经变》等等100多幅.它们均抛弃了早期阴森悲惨的情调,而以明亮、欢快的气氛代替.那飞扬的舞蹈、满是金银珍珠的宝山、轻盈皎洁的池水无不流露出人们对喜庆升平的佛国世界的美好幻想.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时代特点鲜明: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尤其是菩萨像,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尤添了几许现实生活里的女性之美.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莫高窟外,无边无际的大漠折射着骄阳刺眼的光芒.登上鸣沙山,脚下沙丘林立,风沙绕山吹过,轰鸣作响;弯弯的月牙泉静静地躺在山脚.曾经繁盛的敦煌故城如今也只有残垣断壁了,风沙掩埋了岁月,掩埋了古老的丝路,却无法湮灭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那凝聚着千年人类智慧的莫高窟,将会不断吸引后来者的想像与探寻,一代又一代……
高密泥塑的历史
高密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原由高密聂家庄一户穷苦艺人从捏锅子花开始;经过本庄艺人们世代相传,使其由粗到细,由简单造型到复杂结构的生产演变,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品有“叫虎”、“摇猴”、“摇蝉”、“叫鸡”、“座狮”、“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戏金蟾”、“八仙”等70多个品种。这些产品自进入市场以来,久销不衰,...
全部展开
高密泥塑的历史
高密泥塑起源于明代万历初年,原由高密聂家庄一户穷苦艺人从捏锅子花开始;经过本庄艺人们世代相传,使其由粗到细,由简单造型到复杂结构的生产演变,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品有“叫虎”、“摇猴”、“摇蝉”、“叫鸡”、“座狮”、“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戏金蟾”、“八仙”等70多个品种。这些产品自进入市场以来,久销不衰,供不应求。高密泥塑,粗犷豪放,构图完整,色彩艳丽,独具一格。因此,在参加全国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中连连获奖,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大典》,曾到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还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并作为礼品赠给外国贵宾。
·高密泥塑的风格特点
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叫虎”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王”,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一物在手,平添无穷乐趣,实属国内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收起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