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0:44:36
司马光介绍司马光介绍司马光介绍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生平简介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司马光“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随庞籍到并州(今山西)为官,后改并州通判.嘉祐二年(1057)庞籍因事获罪,司马光引咎离开并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祐六年(1061)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觐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即位后,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此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元丰七年(1084)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死后,宋哲宗将他葬於高陵.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对司马光的为人,朱熹评论: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三朝名臣言行录》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