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政新篇"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婶,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0:55:01
有关资政新篇"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婶,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1)有关资政新篇

有关资政新篇"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婶,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1)
有关资政新篇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婶,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资政新篇
1)这出自谁的著作?
2)此文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3)在制度改革的探索中,他还有什么主张?
4)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有关资政新篇"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婶,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1)
天国遗恨: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甚至整个晚清的历史上,洪仁玕都是一个太值得说道的人物.可以说,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
  【逃亡香港,开辟出另一个天地】
  创教、传教和砸坏孔子牌位,是洪仁玕早期与族兄洪秀全表示与旧世界决裂、创造新世界的革命举措.洪仁玕自幼在家乡念书,也想通过仕途而治国平天下,但他和洪秀全一样,屡次赴考不第.年轻的洪仁玕便一边自修,一边开馆授徒.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应考落第,这才想起束之高阁的基督教清教手册《劝世良言》,受其启发,便在家乡创立拜上帝教,21岁的洪仁玕以及和他同年的冯云山,一同接受了洪秀全自创的在家乡小河边举行的受洗典礼.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1847年3月),洪仁玕与洪秀全来到广州,寻求取得传教“合法身份”(因为他们毕竟是自己受洗的)的可能性.他们在美籍传教士罗孝全处“研究真道”,没有任何收获.究其原因,一是洪秀全的造神异梦令罗孝全反感,二是洪秀全可能向罗孝全做了不合时宜的宣传,暴露了自己造反要做天下万国真主的野心.
  1851年1月,太平军起义于金田时,洪仁玕没能到达.洪秀全曾两次派人到花县迎接洪仁玕.洪仁玕立即响应.接着,洪仁玕和前来迎接的人发动起义失败,洪仁玕也被擒获,按律将治死罪.但据说他当晚脱索而逃.
  咸丰二年三月(1852年4月),洪仁玕逃到香港,住在瑞典传教士韩山文处,并正式受洗入教.此间洪仁玕还是想寻找太平军,曾经离港回广东,未几又再度回港.这时韩山文业已去世,他便为外国传教士教授中文,并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洪仁玕在香港居住四年多,亲眼目睹香港社会状况,接受了朝气蓬勃的西方文化.
  【横空出世的干王】
  强烈的革命激情促使洪仁玕辗转回到了风雨飘摇但又热火朝天的天国都城天京.但此时,洪仁玕的治国思想已经和洪秀全他们具有天壤之别.在洪仁玕到来之前,太平天国的统治是典型的传统帝王式统治.
  以法治而言,太平天国除了设计出一种乌托邦以外,在法治上并无任何先进之处.它以一种军事机器的形式存在,谈不上实现天国的理想,连最基本的《天朝田亩制度》也没有实现.
  太平天国表面上宣称“男女皆兄弟姐妹”的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上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比如,封王制度就是其治国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共封了2700多个王.
  洪仁玕到达天京,为这种落后的统治方式担忧.此时正是太平天国用人之际.洪秀全经受了韦昌辉叛乱和石达开出走的事件后,倒也是力图振兴,他不仅自任军师,还选拔陈玉成、李秀成及其堂弟李世贤等一批年轻将领出来辅政.
  但是,人心涣散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太平天国极需重振朝纲.洪仁玕的到来,洪秀全“格外欢喜”:洪仁玕实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
  洪仁玕在最短的时间内,颁布了《资政新篇》以及《立法制谕》等书,确立了改造太平天国政权的全面主张.
  【天国遗恨《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这部充满西方化改革精神的治国方略,仅仅一万一千字,完全出自洪仁玕一人之努力.全文共分四篇.“用人察失类”,是主张团结奋斗的行政纲领;“风风类”,是移风易俗,改变传统中国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生活方式的主张;“法法类”,即“以法法之,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以立法以为准焉”.“刑刑类”,即惩治顽民,严肃法制.洪仁玕还是尽量按《圣经》的原则来设立刑法.他不仅要求“善待轻犯”,而且对所有犯人都必须严格按照“一定之章程,一定之礼法,方不至妄生别议”.
  其后三篇,是洪仁玕治国思想的精华.针对太平天国的现状,洪仁玕参照西方治国之策,意在否定《天朝田亩制度》冀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别的空想,把发展经济的立足点转移到支持和依靠私人资本主义上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资本主义经济思路,使他成为鸦片战争后第一位明确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
  但是,太平天国和满清朝廷斗争的复杂性,使得洪仁玕的理想成为一纸空文.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金龙城(天王府内城)中死去.40多天后,曾国荃的湘军攻陷天京全城,天王的遗体被挖出焚烧.
  洪仁玕等则突围而出,转战皖浙边界,9月底入江西,不久战败被俘.11月,洪仁玕、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杀于南昌.《资政新篇》成为天国之遗恨.
  《资政新篇》全文见http://www.99wx.com/Chapter.asp?BooKId=35923&ChapterID=821928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我们只有放眼整个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世界背景,才能有更清晰、更深刻的印象.
  主张对外开放引进科学技术 太平天国在洪仁玕到天京之前已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基于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认识而来,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却很浅薄.资政新篇极力批判中国过去闭关政策的愚昧,指出「拘拘不与人交接」,是夜郎自大的「浅量者之所为也」.其结果「以致全体闭塞,血脉不通,病其深矣!」主张对外开放,吸收各国之长,开通民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说:「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这种认识,显然是和它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化企业的规划相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