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该我讲了,哥哥姐姐们只要发几个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能吸引听着的就行了,一定要有趣的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3:38:58
马上就要该我讲了,哥哥姐姐们只要发几个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能吸引听着的就行了,一定要有趣的哦!
马上就要该我讲了,哥哥姐姐们只要发几个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能吸引听着的就行了,一定要有趣的哦!
马上就要该我讲了,哥哥姐姐们只要发几个关于天文地理方面的,能吸引听着的就行了,一定要有趣的哦!
海尔波普彗星
1995年7月23日,美国的艾伦·海尔 (Alan Hale) 和 汤玛斯·博普 (Thomas Bopp)分别独立发现该彗星,它是众多由业余天文学家发现的彗星当中,距离太阳最远的(于木星轨道外被发现).与哈雷彗星比较,若把两颗彗星放在同一轨道上,海尔·波普彗星的光度比另一颗会光上千倍.
这颗彗星是业余天文学家自1975年7月以来,第一颗因”意外”被发现的.换言之,两位命名发现者,都不是“处心积虑”型的彗星搜索家,纯粹是好玩看星星而误打误撞发现的.
通常彗星在木星轨道外会比较不显眼,但海尔·波普彗星则例外,该彗星过近日点时光度为-1.4等,纵使在城市中亦能以肉眼看见,是自1975年最亮的彗星,因此它成为了近二十年来最壮观的彗星之一.根据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影像,海尔·波普彗星的直径估计约40公里,属于大型彗星.
海尔·波普彗星的轨道为3000年公转回归太阳一次,天文学家已经不是所谓”处女”型的彗星;因为新彗星第一次(或初几次)回归,彗星外围包着尘埃、沙砾,内部物质不易挥发,不易有亮丽的彗尾产生,因而也就不甚壮观.
海尔·波普的出现也引起了一些恐慌,直至2006年1月仍有日本天文爱好者在澳大利亚拍摄到该彗星的身影;经初步计算,海尔·波普彗星于二千多年后或会回归.
【接近太阳】
海尔·波普彗星在1997年初备受瞩目.1996年夏天,海尔·波普彗星开始可以肉眼看见.同年下半年,它的光度增加速度放缓,但科学家仍抱持乐观态度,等待该彗星变得更光亮.至1996年12月,由于它的天球位置太接近太阳,因此暂不能观测,1997年1月,彗星重现,并已变得更光,在遭光害污染的城市夜空也容易找到它.
随著互联网开始普及,不少网站追纵彗星动向,并提供每日最新图片,使这些网站的访客流量大增.互联网在向民众推广彗星的消息方面,扮演著一个重大角色.
该彗星持续接近太阳,光度持续增强,至1997年2月已达2等,并可清楚看到其背向太阳的蓝色彗尾,在通过的轨迹留下淡黄色的彗尘.3月9日,蒙古、西伯利亚东部和中国的漠河可见一次日全食,有称为极奇罕有的「日全食与彗星同观」观象,吸引了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忍受严寒观赏和拍照,中国并以此发行纪念封,中央电视台当天早上在包括漠河在内的九个城市作现场直播,是该台的首次同类节目.
同年4月1日,彗星通过近日点,其光度比不少星星要亮,仅次于天狼星.它的两条彗尾伸展至夜空的30-40°.当时,由於该彗星的近日点日距较远,在天空每晚的暮光消失前均可看见,而其他不少彗星因近日点与太阳较近,只能在日落后一段短时间内观测.在北半球的观测者可於全晚看到该彗星.
【光度转暗】
该彗星在通过近日点后,便移往了天球的南半部,南半球的观测者看到该彗星於1997年夏季至秋季开始转暗,在1997年12月后便无法以肉眼看见,无需使用仪器观测的持间共持续了569天(18.5个月),打破了1811年大彗星的纪录,它的肉眼可见时间持续了9个月.
在彗星离开太阳后持续转暗,天文学家仍然对其展开追踪,至2005年1月,它已超越了天王星的轨道(21 AU),使用大型望远镜仍可作出观测,至最近的结果显示,它仍在释出彗尾.
天文学家预计,该彗星在2020年以前,其光度在30等以内,仍可以强大的望远镜观测,之后便会难以与光度接近的远方星系分辨.按照现有的数据,它或会于公元4380左右回归.
【轨道的改变】
该彗星的对上一次回归可能於4,200年前发生,其轨道与黄道垂直.1997年3月,它与木星距离达0.77天文单位,足以被木星的引力改变轨道.它的轨道被缩短,其公转周期缩短至2380年,而远日点也缩至360天文单位,相差大约525天文单位.
【技术资料】
在海尔·波普彗星通过近日点期间,多位天文学家对它作出深入观测,其结果为彗星科学增添了不少新资料.
【钠彗尾】
一般彗星的彗尾多由气体和尘埃所组成,但海尔·波普彗星的彗尾却带有金属元素钠,只能以强大的仪器观测.以往也曾有人观测过金属钠从彗星中释出,但从彗尾释出则属首次发现,因此这是最令人振奋的发现之一.该彗尾包括中性原子,其长度可达5000万公里长.
据观测,该彗星的金属钠来源是来自其彗发内层和彗核,而钠原子的释出途径也有多个原理可以解释,包括包围著彗核的尘粒互相撞击,以及紫外线从尘粒中把钠喷出等,但现时尚未知道该彗星的钠是如何喷出的.
该彗星的尘埃彗尾背向其轨道,气体彗尾则背向太阳,而钠彗尾的方向则介乎於两者之间,代表钠原子是透过辐射压力(radiation pressure)从彗头中释出的.
【重氢元素】
该彗星的重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重水,其含量达到地球海洋中重水含量的两倍,因此推论得出彗星撞击地球虽能为地球带来适量水源,但如果其他彗星均含有不少重水的话,彗星将不是地球唯一的水源.
另外,人们也在该彗星上的氢化合物中找到不少重氢,而重氢与一般氢的比例,在不同的化合物中也不相同,使天文学家认为该彗星的冰块是在星际云中形成的,而非在太阳星云.据推算,该彗星在星际云形成冰块时,其温度介乎在25-45K之间.
【有机物质】
透过光谱观测,得出该彗星含有不少有机化合物,当中多种物质是首次被发现.它们的分子可能藏于彗核内,彗发的活动或可使它们产生化合作用.
【自转】
科学家观测到该彗星并不是均匀地喷出气体,而是从特定的位置喷出,他们透过观测喷发位置的变化而计算出其自转周期为11小时46分,其后发现它有不只一条自转轴.
【双彗核理论】
1999年,有论文指假设海尔·波普彗星存在两颗彗核,去解释它放出尘埃的形式.该论文纯粹为推论,作者并没有作过观测及制作其双彗核的结构,但估计其中一颗彗核直径约为30公里,而主彗核则约为70公里,它们距离约180公里,以3天的周期互相公转.
该论文受到不少天文观测者的争议,纵使以强大的哈勃望远镜作出观测,也找不到任何双彗核的证据.还有当一颗彗星分裂成数块碎片,它们的距离会渐远,并且找不到任何彗星是有稳定的双彗核.再者,双彗核彗星的轨道往往会因受到太阳和行星引力的摄动而改变和分离.
在1997年尾至1998年初,透过适应性光学装置作出观测,认为其彗核的光出现双峰.但该现象是否由双彗核产生,至今尚在争论中.
1997年3月9日发生了一次日全食,同时还可以看到海尔波谱彗星
海尔-波普彗星下次到太阳和地球“家门口”做客将是2380年以后的事情了.
美国科学家用红外测量手段对1997年回归的海尔-波普彗星进行测算后认为,这颗大型彗星可能是40亿年前在木星与海王星之间的地带形成的.
在此之前,不少科学家认为海尔-波普彗星是从原始气体和尘埃云中产生的,当时太阳系中还没有任何行星诞生.而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和几所美国大学科学家共同测算的新结果却显示,这颗彗星的形成时间可能比早先认为的要晚.
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介绍说,他们是通过计算海尔-波普彗星内部一氧化碳和水成分的相对比例而得出上述新解释的.据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形成早期遗留下的残骸,主要成分是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分析彗星中一氧化碳和水所占的比例,不仅有助于弄清彗星产生的机制和演变过程,而且对研究太阳系起源也有重要价值.有关海尔-波普彗星的新研究成果,是迄今对彗星中一氧化碳和水构成进行的最详尽分析.
科学家发现,海尔-波普彗星中的一氧化碳一半来自彗核,另一半来自彗发.测算结果显示,彗核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相当于水的含量的12%,这比原始气体和尘埃云中的类似比例要低.科学家由此推测说,海尔-波普彗星形成的时间可能比原始气体和尘埃云存在的时间更晚,此时太阳系中已开始形成行星.如果这一推断得到进一步证实,那么研究海尔-波普彗星将有助于增进对太阳系中一些大行星形成过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