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资本主义制度100字以内 要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7:39:05
评价资本主义制度100字以内 要全
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100字以内 要全
评价资本主义制度100字以内 要全
马克思在他的政治经济理论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一方面进行了彻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对它们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给予了充分的赞誉和肯定.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中,基本上采取了完全批判的态度,没有把马克思的思想全面反映出来,这种态度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历史地位进行再认识.
一
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第一,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把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才能确定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确定是否为其生产者带来物质利益.如果商品卖不出去或只卖出去一部分,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全部实现或只能实现一部分,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也就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或只能部分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就得不到全部补偿,这样很容易导致生产者的赔本或破产.如果商品能够全部或及时地卖出去,体现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全部实现,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劳动耗费才能得到全部补偿,商品生产者才能发财致富.所以,市场的需求状况同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和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这样商品生产者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展开剧烈的竞争.同时,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展开竞争.再者,由于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生产者又必然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展开竞争.可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生气勃勃,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第二,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创造新的生产力和广泛应用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小私有制的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分散为条件的,它不仅排斥协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对自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又经过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样,社会生产力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反过来推动社会分工的更大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扩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时期所经历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阶段.简单协作的劳动者协同劳动本身就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集体力.以分工为特点的工场手工业使工具专门化、劳动操作简单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推动劳动工具的改进及革新,而且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使生产过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动力、广泛运用科学成就有了可能,从而扩大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第三,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科学劳动组织和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社会生产力只有在人与物即劳动力同劳动资料实现有机结合的时候,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社会生产力中必然包括劳动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简单协作是许多人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协同劳动的一种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扩大了劳动的空间范围和生产的规模,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工场手工业是一种由许多单个的局部工人组成的社会生产机构的劳动组织形式,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手工劳动的操作程序组成的.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广泛应用,劳动者的技巧更加片面化、专业化,生产工具普遍专用化,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各环节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建立同这种生产特点相适应的科学的劳动组织.如果劳动组织不符合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力的提高将会遇到阻碍.可见,机器大工业时期劳动组织已经成为生产力的直接的主要因素,在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时,不仅需要科学的劳动组织,而且需要对劳动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管理.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
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1〕马克思还认为,生产过程需要指挥与管理, 就像战场上需要将军的命令和一个乐队需要指挥一样,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企业积极开展经济民主化活动,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建立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的制度,这种劳动组织和管理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第四,资本主义剥削形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须在生产资料上是一无所有的人,同时又必须是摆脱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的自由人,他们作为劳动力商品的出卖者出现在市场上,同以劳动力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的资本家一样,在人格上和在交易活动中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买卖关系.尽管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平等、自由的买卖关系却依然保持着.人们在这里不能不承认,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在资本主义剥削下,同奴隶制、封建制相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获得解放了.另外,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中,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外,还包括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劳动者应受的教育和专业训练的费用.这种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无论怎样受到削减,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日益广泛地被使用,它总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这种状况同以往剥削制度下劳动者只是被强迫地从事笨重的体力劳动相比,是前进了一大步.
第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固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价值规律始终充当着调节经济的角色,资本家从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出发,都在争取较好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这样一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不仅使资本主义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在大体保持平衡的状态下运动和向前发展,而且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提高.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中,社会生产有计划地发展不仅有客观的要求,而且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实行计划化提供了可能性条件.半个多世纪以前,列宁就曾经认为,庞大的垄断组织能够估量到国内乃至世界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组织生产活动,现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在制订并实行着经济计划.另外,经济危机除了确是资本主义矛盾尖锐的表现外,它还强制性地缓和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着比例关系失调和不平衡的问题,这就为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更加繁荣创造了条件.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由于其固有的内在的各种条件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极其迅速地向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 〕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一百多年以前所估计的状况.
二
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是由资产阶级创造的,资产阶级所固有的生产方式是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不相容的,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建立了自由竞争、自由迁徙、商品所有者平等的王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起来.
第一,资产阶级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采取适当的劳动形式推动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从封建社会的行会手工工场发展到资本主义初期的简单协作的手工工场,是由封建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初转变.虽然简单协作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以前没有区别,但许多劳动者在同一个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既可以激发个人的竞争心,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又能产生一种大大超过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的集体力,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接着,资产阶级便把资本主义生产推进到了以手工技术和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在这种劳动形式下,不仅工人长期从事专一的操作,注意力很集中,便于积累劳动经验和改进工作方法,而且劳动分工又引起了工具的专门化,使其适合于劳动过程中工人专门操作的需要,造成了从手工工具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可能性.机器大工业的特点是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机器的广泛使用,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机器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自然力代替了人力,对自然科学的自觉应用代替了从手工劳动的经验中得出的成规,机器本身的协作代替了原先劳动者之间的直接的劳动协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机器大工业作为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空前迅速地提高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第二,资产阶级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奔走全世界,到处创业,给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资本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以发达的社会分工为基础,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有社会分工就有市场,市场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这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都要通过市场,商品生产经营者物质利益的实现也是和市场状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3 〕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第三,资产阶级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进行资本主义占有制形式的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初期,同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占有形式主要是单个的私人资本,企业是独资企业.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联合的占有形式,相应地出现了联合企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空间和范围的扩大,这时需要大量的资本,单个的私人资本远不能适应这种发展形势的要求,于是,资本主义银行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资本主义银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个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适时地创建了股份公司这种社会企业的形式,从而扬弃了个人资本的形式,采取了社会资本.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这一调整,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起了极其巨大的推进作用,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这种反抗,要求承认它的社会本性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必要性,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愈来愈把生产力当做社会生产力看待.”〔4〕
第四,资产阶级在政治、法律和意识领域的革命建树.一定的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并且忠实地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时代,资产阶级不仅要自身彻底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而且出于发展商品经济和雇佣制度的需要,还必须斩断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把劳动者变为法律上自由的人,有权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很清楚,资产阶级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造就全新的人,需要以充分的、完全的、赤裸裸的个人主义来代替过去那种受到封建关系、宗法关系和宗教观念制约的个人主义,而这种公开的、充分的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形态就是利己主义.资产阶级国家从其产生时起,一直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外,资产阶级不断制定和完善起来的一整套法制体系,对于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全面、正确、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是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基础.我们主张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比较上,应该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在二者交替的关系上应该把变革的意义和继承性结合起来,这样,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才不容含混,同时也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的相同之处.社会主义除了必须和应该否定的资本主义的方面以外,也还存在有继承资本主义的方面,因此,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来发展社会主义,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