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600字左右,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用,谢谢大家了!急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4:34:03
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600字左右,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用,谢谢大家了!急用
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
600字左右,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用,谢谢大家了!急用
谈杜甫《石壕吏》的现实主义特征600字左右,汉语言文学综合考试用,谢谢大家了!急用
我们去读古人,去思考古人,不是说都要标新立异,我们往往会跳出一些俗套的东西看到新的东西,这可能是我们阅读中最大的享受.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但是就杜甫和《石壕吏》的关系来说,我们在现实主义风格的背后,似乎还能看到新的东西.
杜甫生存的时代和李白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他们走的路也有貌似相同的地方,但是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杜甫在仕途上一直是居于中下等官员的位置,而李白的官位虽然是虚幻的,却一直是在玄宗左右的,这是他们两个人生存环境的不同.当然对这两个人要做比较的话,性格差异、文本差异那是很大的,也是很明显的.不过今天不去说李白,仅仅是想说他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动荡范围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给中原地区(特别是黄河流域)的广大范围的民众带来的影响之深重,可以用生灵涂炭去描述.杜甫的《石壕吏》就是在这种战争背景下,在逃难的过程中留下的作品.
安史之乱之初,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案例跟它很象,就是清朝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老佛爷带着一帮子人跑了.那是举家搬迁哪!后来签订合同,赔人家东西才回来,很可怜.唐玄宗也干过这事,一直跑到了四川.当然在那个路上,又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赐死杨玉环.在这个过程中,杜甫是追寻着唐玄宗的,最终他真的见到了唐玄宗,非常寒酸.因为我们知道杜甫作为中下层官员是很穷的,而且当时政府给的薪金又不那么宽绰,又加上是在动乱时期,都丢了官位了嘛,他的衣衫旧的完全可以用“褴褛”二字来形容.他心里依然有国家,前期他是想用他的能力来接近上层,报效国家,后来通过很多事例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了以后,他陷入了巨大的苦闷和郁闷之中,包括他去了四川.此一去,那是不回呀!至于那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写的特别漂亮),仅仅是他的个人的向往.他最后就是定居在那儿了,非常穷困,其佐证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逃难的路上,杜甫创作了“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三吏”之一.
“石壕”在郑州以西义马市的附近,现在叫石壕矿.安史之乱的爆发带给唐王朝带来一片混乱:圣明天子李隆基仓皇出逃,两都沦陷(唐朝实行两都制,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直到整个朝廷惊魂甫定,回过神来的时候,才组织力量反击叛军.当时的大太子在江南组织力量,因为长江是一道天堑.李白就跑江南太子行宫去了,这时杜甫去四川方向找唐玄宗.虽然很快恢复了两京,贼兵依然非常嚣张,这是当时的历史状态.郭子仪率兵与之对抗,由于战争的惨烈,人员伤亡惨烈,因此要到处抽丁,以补充兵源.这就是《石壕吏》战乱状态下的历史背景,或者我们说是文本的历史背景.杜甫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一系列诗篇,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所以说我们赋予杜甫现实主义伟大诗人的名头,实际上与他的“三吏”、“三别”有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在杜甫的现实主义作品中,“三吏”、“三别”几乎是核心性的东西.《石壕吏》就是反映抽丁带给人民的痛苦,以及杜甫面对此事的时候的复杂心情.
诗一开始,带给人的感觉是心惊肉跳,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毫不遮掩.就好像“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开门见山,没有任何铺垫.又好比叶维廉教授评说洛夫先生的《长恨歌》的开头:“唐玄宗/在水声中/提炼出/一缕/黑发的哀痛”,叶维廉对这个开头非常欣赏,说“此等开笔,令人惊诧”.那么杜甫的《石壕吏》依然也是这样,开门见山,毫不啰嗦.“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事情的紧急和官吏的凶暴历历在目.“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些句子,妇孺都能读得懂,接近当时的白话.从这一对老夫妻的反应,可以看出抽丁不只一次.对这一对夫妇而言,抽丁是有生命经历的.如果是第一次抽,他就不知道跑.可见家中已经没有可以应差的壮年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大家都没劲了,但是大家都在坚持.因为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拼GDP.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主要是靠人的拼杀,近距离的搏杀.一个是兵源,一个是粮草,这都需要民间的物质来支持.当时整个社会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筋疲力尽,所以说,这本身就反应了当时战争的严峻.丁壮都已经全部上了战场,大部分都牺牲了性命,那么,老的老,小的小,都要上去,军队依然是缺人.
接下来两句重复使用了“一何”,写的凄惨,不忍卒读.(用舒婷的话说叫“不忍卒读”,舒婷在《红卫兵墓地》里用过这句话,这句话很好).“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写东西是惜字如金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很少使用重复的字.但是在这里,他用重复的字表现感情的叠加,是情感强烈再强烈的表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全都在这一句上反映出来了.
接下来,诗歌通过老妇人的嘴,从这个家庭的角度,一一道出战争所带来的无法躲避的灾难:三个儿子全上了战场,其中两个战死了,幸存者也不过是在苟且偷生,还不知道哪天死,不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战死了,也没有生还的希望;家中现在剩下一个吃奶的小孙子,他母亲连一条完整的裙子都没有:那么怎么办呢?我这个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我是愿意跟你一起连夜就走.这个状态何等惨烈!“急应河阳役”,还没来得及准备早饭.事情的发展诗人以隐笔写出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就是“我已经答应你要去,总要等我天亮去”,抓丁的人走了,老妇又是出言必践的.第一是为了守信,第二是为了保护他的老头子,最终老妇人还是被带走了.
蒲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论道:“起有猛虎攫人之势.前云‘逾墙走’,后云‘与翁别’,明系此翁为此妇所匿.盖翁不匿,则老亦不免.妇出应,则身犹可脱也.偏云‘力衰’‘备炊’,偏不告哀祈免,其胆智俱不可及.……至所事之惨苦,更不待言.”蒲起龙在这里重点点出了一条,就是这个老妇人过人的胆识和机智,以及那担当大任,为家庭而牺牲自己的非凡勇气,体现了一个妇人伟大的母性和坚强的人性.所以我们说古典文学中,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美,往往是赤裸裸的人性美,更往往是女性形象给我们带来的赤裸裸的人性美,这才是本诗在文学审美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所以说蒲起龙的这个批评是中的的,是很中肯的.
老翁的回避,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就老妇人的出应以及应差而去,可见当时杜甫心中的矛盾:从老翁一家来说,不希望家中的人再走上战场、再有人死去了;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要早日结束这种痛苦的局面,就必须有人走上战场,人民就必须做出牺牲.所以,对老翁,是同情;对老妇,同情中带着钦佩.天明之后,独登行程的杜甫,心中感情的复杂,全都写在了诗人没有一句议论的这首《石壕吏》中了.为什么这样说?这是《石壕吏》的第二个特点.我们知道近体诗有两个灵魂,叫情景交融.就是以景来衬托人的情怀,或者把人的感情赋予状景的描写之中.然而杜甫的《石壕吏》却没有他个人的一点主观臆断、主观感受、主观议论,完全是一幅白描:从头至尾完全是客观的描写,作者没有参与任何主观评判.所以说杜甫是现实主义大诗人,这一首是最具特征的作品.
我们读《石壕吏》,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杜甫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于是我们赋予了这首诗以阶级性.当然,杜甫是有一定有阶级性的,也是一定有阶级性的,但绝不是我们后来在评论中赋予他的那种阶级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这首诗中,我们不可否认,通过官吏的语言,对他们的凶暴进行了无声的批评,但是,这不是杜甫这首诗全部主题所在.我们习惯于认为杜甫的《石壕吏》是在揭露社会的黑暗,认为诗的主题仅仅在于揭露.如果这样的话,未免小看了杜甫.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不能真正理解诗中老妇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争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即使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杜甫一方面深切地悲悯于战争中人民的苦难,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朝廷必须和叛军对抗,那么为战争服务的一切手段,尽管惨烈,又是那么合理.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杜甫在第二天天明独自登上行程的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非常复杂的.
因此,“三吏”也罢,“三别”也罢,是在反映战争苦难的同时,也塑造了诸如《新婚别》中那个深明大意、忍死别夫的新嫁娘的形象;塑造了《石壕吏》中毅然投赴河阳役的老妇人的形象.诗歌的旋律,悲苦中有壮烈,深沉而不消沉.“深沉而不消沉”,这才是杜甫《石壕吏》这个文本给我们带来的最核心的诠释,也是我们应该去理解的杜甫与《石壕吏》之间的关系,去理解杜甫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背后的东西.
杜甫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对他的时代的反映,是全面而深刻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会仅仅在嘴上说,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我们就无法理解他在精神层面是如何真正地做到了现实主义.他没有片面地站在某一方的立场,去简单地反对另一方面.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国家不得已陷入战争的时候,人民的命运就与国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只有同仇敌忾,才有希望早日结束这种连绵不断苦难.我想,这大概就是杜甫在整个作品中不置一词的原因所在.如果他批评官吏,他又知道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东西,是一种合理存在的残暴;如果去表扬官吏,显然又不是他心里的话.那么在这种状态下,杜甫用白描的手法,不加入主观的任何批评,既是不得已而为之,又是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创作手法上,赢得了真正的现实主义描写的效果.
给你点新资料,这个写得很不错,从中挑选一些再删减一些,就OK啦!
我这个适合考试,分析的角度也很新颖,不像楼上的那么程序化!用我这个考试一定过的! 您给个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