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8 09:54:03
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一、与汉字字音特点相关的修辞手法(一)力求音

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
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
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

略说汉字的修辞手法见苏教版语文书8上p245第3小题
一、与汉字字音特点相关的修辞手法
(一)力求音韵的和谐:
声音美同押韵有密切的关系,诗歌是讲究押韵的.音节匀称、整齐就有节奏感,有些散文是当诗来写的,为了加强表达效果,也很讲究押韵.
(二)注意声调的平仄相间:
在律诗中,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句中有规律的交替使用,也造就成了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如:
(1) 中国有句古话:“瓜熟蒂落,(2) 水到渠成.”
(3) 落霞与孤鹜齐飞,(4) 秋水共长天一色.③
例1中,声调安排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读起来抑扬起伏,犹如碧波翠浪,起伏荡漾,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例2中,本句平仄相间,上下两句平仄相对,读时给人以音乐的跳跃感,明快舒淡.
(三)巧用谐音字
使语句同时关顾谐音双关,利用语音条件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有: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毛泽东同志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这里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烈士.又如,近年来一些广告词也利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默默无‘蚊’,‘寝’用彩虹.”巧妙的用“蚊”、“寝”替代“闻”、“请”,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是做蚊香的广告,在表意上也十分简洁:睡觉时用了彩虹蚊香,就不会受蚊子的侵扰.
有些歇后语就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构成的,如:
高山打鼓——扑通、扑通(不懂)
狗头上插角——装羊(佯)
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绕口联也是利用了谐音字,写的逼真、传神.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引联上下句除末字外,分别为三组同音字,表达平凡琐事,却收到奇妙的效果.
(四)巧用多音字:
多音字的巧用,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私塾先生外号“活字典”,有一次,他拿起学生的点名册,突然“乐乐乐”三个字映入眼帘,便念道:“yue yue yue!”无人应答,又改念“yue le le!”仍无人应答,这时一个学生怯生生的站起来:“老师,我叫yue yaole!”④
“yue”音乐的意思.“le”喜悦的意思.“yao”爱好的意思.《论语?雍也》:“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个小学生的名字难倒了老秀才,可见汉字中多音字很多,如果加以巧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此外,对偶,拈连、摹声、借代等修辞手法和汉字的语音有很大的联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与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
和汉字字义特点相关的修辞主要是就有意义的词字和语素字而言的.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这两种汉字,才会准确、鲜明和生动,在表达上产生精当贴切、含蓄深厚的效果.历来传诵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这样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是点睛之笔,据说先后改掉了“到”、“入”、“过”等字,既有动态又有静态之美,更有比拟的修辞效果.写出了生机勃勃,春满江南的形象,也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境.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到”字用得传神.夜半寒山寺的钟声传到客船上,更增添了羁旅之人的愁绪.比拟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和“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改为“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⑥这是鲁迅为悼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青年作家而写的一首小诗中的两句.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迫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险恶的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暴,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和汉字字形特点相关的修辞方式
(一)拆字的运用:
一般是将一个合体字拆分成或拆出一个或几个可独立成字的部件,具有一定的有理性,使人读来意味十足.如: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财政局的春联)
这副在财政局门上的对联,就十分巧妙的利用了汉字字形的特点,将“财政”两字分别拆出了“才、正”,用十分活泼的方式道出了“资财”是由有才气的人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政治”应从“正气、正理”中生出的道理.语言简洁明了且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再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合酥”的故事:主簿杨修因见到曹操在酥糖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取了勺子,让众人都尝了一口,曹操责问时,杨修却不慌不忙,将“一合酥”拆成了“一人一口酥”合情合理,虽然曹操觉得恼怒却也没有办法.杨修通过巧解妙拆,不仅让大家吃到了酥糖,而且还逃避了曹操的惩罚.可见利用字形特点拆字进行修辞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鲁迅先生也用过拆字的方法.他的《且介亭杂文集》中的“且介”二字就是从“租界”中拆出来的.这样既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和白色恐怖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
(二)合字的运用:
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如《三国演义》中又这样一段记载: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口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往观之,操大喜.”
“门”中添加“活”字,成为了“阔”字,曹操巧设哑谜,杨修理解其意,用合字的方法解决,将园门改建,令曹操很是高兴.
又如,在董卓称皇之前就有“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了“卓”字.歌谣的意思是说:董卓不得生.可见合字的用法也是十分广泛
(三)拆、合字的综合运用:
在人们的实际语言运用中,会出现拆字和合字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现象,以求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如:
或入园中,推出老袁还我国;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这里就是综合运用了拆、合字的方法,将“或”字加上“囗”成为“国”,“园”字去掉“囗”成为“袁”;“余”加上“辶”成为“途”,“道”去掉“辶”成为“首”,拆字、合字都运用的十分灵活,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十分清晰.深刻的反映了此联的作者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的痛恨之情,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一片渺茫.通过一副“拆合字”的对联,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