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简略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3:34:03
彭德怀简略的故事
彭德怀简略的故事
彭德怀简略的故事
1、给彭德怀照相的故事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当举起相机对准他时,不料遭到彭老总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张友林受到批评,委屈地走出会场.
会议中间休息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走过来安慰他,接过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彭老总见副司令员给他照相,虽然不好拒绝,但表情很严肃,总是绷着脸,最后也没照成.后来,张友林了解到,不少老摄影记者在给彭老总照相的时候都吃过“闭门羹”.事隔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有的同志提出:“彭德怀同志是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渴望看到他在战场上的形象,中央宣传部门和中央一些报刊也叫我们提供材料和照片.”志愿军副政委甘泗淇将军向彭老总转达了这一意见,彭老总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一天,彭德怀兴致勃勃地来到上甘岭阵地前沿视察,张友林闻讯后立即赶到阵地,见彭老总和战士们谈笑风生,表情轻松,他连忙取出相机准备拍照.彭老总一眼认出了自己批评过的张友林,笑着说:“哦,又是你这个小记者,今天你随便吧!”张友林抓住时机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
2、彭德怀出任首任志愿军司令的台前幕后
1950年夏,朝鲜内战局势因美国的出兵干预而趋于复杂化.战火开始向中国边界蔓延.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兄弟国家的危难,挺身而出,不畏强敌,毅然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人民解放军众多璀璨耀眼的战将中,谁能够承担起赴朝抗美这一重任呢?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进行了精心挑选、全面思量.
毛泽东点了粟裕的将.在朝鲜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冷静地分析了朝鲜战局,认为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战争,有攻击中国东北的可能,中国人民不能不有所防范、预作必要的准备.
7月7日和10日,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中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的任务,同时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后来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粟裕能征善战,在解放战争中,组织指挥了一系列彪炳青史的大仗,经略中原,驰骋华东,运筹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一个战役几万人、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地消灭敌人,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毛泽东点了粟裕的将.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但仍在坚持工作.当年指挥水南战役时,他被敌人一发炮弹击倒,虽然经抢救脱险,但有3块弹片一直留在他的头颅内,此后常常头痛头晕难忍.当得知毛主席亲自点将,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抗美援朝作战任务的准备,要华东军区司令部选配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三野9兵团参战.
不料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头疼眼晕得非常厉害,不仅难以坚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环视,吃饭时只能把饭菜摆在正面一条线上.他不得不向毛主席报告病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他专门到青岛疗养.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特地托到青岛的罗瑞卿带信给毛主席,再次报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
毛泽东看到粟裕的信,立即复信:“粟裕同志: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问好!”后来,中央经与苏联协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继续治疗.可是,他在那里治疗数月后,仍没有完全解除头疼的痛苦.由于身体原因,粟裕最终也没能到东北边防军的领导岗位上赴任.7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指挥.8月26日,周恩来在北京主持召开的东北边防军准备会议上,说明了等正式开战时再派出高一级的指挥员.
林彪委婉拒绝率兵出征.10月1日夜,北京国庆一周年的焰火还没燃尽,天安门前欢乐的人群还未散去,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已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讨论出兵朝鲜问题,一直到天亮.就在当夜,麦克阿瑟命令南朝鲜军队首先越过了“三八线”向北进攻.
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电召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来京面商朝鲜局势,并下令东北边防军随时待命出动.下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颐年堂开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等人到会.会前,毛泽东已经和政治局常委们探讨了挂帅人选问题.毛说,原拟选粟裕,但粟裕因病正在青岛休养.考虑到第13兵团是四野的老部队,朝鲜又毗邻东北,而且一旦出兵援朝就可能不仅是一个东北边防军的问题了,各个野战军都会有部队参战,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挂帅者.林彪曾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四野转战大江南北,因此林彪成为人选之一.但林彪以自己身体不好,委婉拒绝了.毛泽东想到林彪身体虚弱多病也是实情,“出兵援朝万分火急,既然林彪为难,我的意见还是请彭老总出马”.毛泽东向大家征询意见.朱德首先表示同意.中央书记处遂决定改派彭德怀来挂帅.
这担子还得彭德怀来挑.10月4日近午时分,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正在办公室里审阅开发和建设大西北的计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这时,中央派来的两名干部进去请他立即乘飞机去北京开会,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严格保密.彭德怀来不及向部属交代一下工作就匆匆上了飞机.他没有料到此去北京会使他到朝鲜去指挥一场恶仗.
下午4时左右,彭德怀到达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厅.这时,他才知道开会是要讨论出兵援朝的问题.这次会上,彭德怀没有发言.晚上,彭德怀回到住处,辗转难眠,耳边老是回响着毛泽东说的那几句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第二天上午,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约请彭德怀到中南海.毛泽东是想听听彭德怀的意见.彭德怀表示赞成出兵援朝的决策.毛泽东又问:“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彭德怀问:“中央不是已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毛泽东谈了林彪的情况后说:“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彭德怀沉默片刻,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讲:“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在下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再次进行讨论.彭德怀说了自己的看法: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会议最后取得一致意见:“中国人民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同时决定参战部队由彭德怀挂帅!散会后,在中南海畔,有人走过来拍了拍彭德怀的肩膀说:“还不服老哟!”彭德怀仰天长笑,说:“我到死也不服老……”14天之后,彭德怀率军入朝,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新征程.
3、彭德怀在太行的故事
(1)陈赓的“闭门羹”
1940年春,陈赓被任命为太岳军区司令员,当他去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副总司令那儿报到时,却吃了个闭门羹.事情是这样的:见到彭德怀的时候,陈赓像往常一样,恭恭敬敬地敬了个军礼.哪知彭德怀回过头来,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又扭过头去继续看他的文件.陈赓看彭德怀没有搭理自己,感到十分纳闷.
陈赓忙退出门来,向总部机关的同志打听究竟.“彭总今天是怎么啦?是不是跟谁生气了?”大家都回答没有.这时,陈赓便把刚才见彭德怀的情况讲了出来,这一来,不少同志也感到不解,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猜测起来.因为陈赓平时大大咧咧的,有人就问他:“你是不是见了彭总后有什么不规矩的地方?”陈赓连忙回答:“绝对没有,我敬礼后看彭总没有回话,站在那里好半天没敢动一下.”人们吵吵了一阵,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有个细心的人发现陈赓没扎绑腿,于是便提醒说:“也许是你没扎绑腿吧?”陈赓听了,心里一震.谁都知道,彭德怀对部队的军容风纪一向抓得很严,尤其是对总部机关的干部、战士一样要求,谁要是歪戴个帽子,或是把捆草鞋的麻绳染上颜色,抑或在军装上多缀个扣子,他非批你一顿不可.陈赓于是赶紧扎好绑腿,再次去见彭德怀.这回,当陈赓敬完礼之后,彭德怀回过头来,神情严肃地问:“你知道我为什么生你的气吗?”陈赓不好意思地回答:“是我没扎好绑腿.”“对了,就是这个问题.”彭德怀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当领导的,首先应当给战士作好表率,这样说话、发号令才能有力量.你现在当了司令员,我看到你的毛病要是不管,将来你要是回去上任了,谁还敢惹你这个大司令呀?”看到陈赓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彭德怀这才和他谈起了工作.
(2)“命值钱”的孩子
1942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军寨村不足6岁的赵彩凤跟随9岁的邻居换籽姐姐,冒着刺骨的风雪费力地向漳河滩的木炭窑走去,想去拣点生炭生火取暖.但要走到那座木炭窑,得越过一条大水渠,这条六七尺宽的大水渠上仅架着一块木板供人们行走.
当两个孩子手拉着手小心地走上这独木桥时,忽然一阵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使得她们的双眼难以睁开,于是赶忙抬起胳膊来遮挡.赵彩凤毕竟年纪幼小,心里着慌,被风刮得晃了几下,一下子就跌进水里.待赵彩凤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位素不相识的八路军叔叔的怀里,还裹着暖和的军大衣.原来,赵彩凤突然失足落水后,同行的换籽当场被吓得大哭大叫起来,慌慌张张地跑回村里呼喊救人.这时,恰好有几位八路军战士路过,他们闻听呼喊声,立即不顾一切地飞奔到独板桥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位中年军人迅速甩掉军大衣,二话不说,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伸手把孩子救了出来.随即,他又不顾自己衣服湿透,用军大衣把孩子紧紧地裹住.当村里群众闻讯赶来时,这几位八路军已经把落水的孩子抱回村口.事后,小彩凤才得知,那位跳水救她的八路军叔叔竟然就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彭德怀.从此,孩子母亲逢人就由衷地夸耀:俺彩凤的命值钱哩,是彭老总救了她一命.
(3)误会后的奖赏
1940年12月下旬的一天,彭德怀在一队战士的护卫下,途经襄垣,到武乡王家峪参加总部召开的重要会议.
当一行人要行近史北镇下庄村时,被此村的岗哨队员发现了.他们警惕性很高,远远地看到有一队人马从山梁朝村里走来,误认为是日军又来“扫荡”了,就大声吆喝起来:“鬼子来了,快跑啊!”这一带的老百姓吃够了日军“扫荡”的苦,听到喊声,便纷纷扶老携幼,慌不择路地向山沟里跑去, 彭德怀知道群众误会了,连忙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南铺村与下庄村仅隔一道山沟,那里的民兵隔沟望见这支身穿黄军装的部队,又看见下庄村的老百姓四处乱跑,也以为日军又来“扫荡”了,就开了火.
这一打,使护卫彭德怀的战士们着急起来.彭德怀见状立即命令:“迅速卧倒,谁也不准还击.”说完,他纵身一跃跳下马来,走到高处大声喊道:“乡亲们,不要打,我们是八路军,途经这里去王家峪的!”洪亮的声音响彻山谷,民兵们见对方没有还击,才知道是自己人,闹了一场误会.排长马新成带着民兵爬上山来,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羞愧地道歉说:“首长,请处分我吧!”彭德怀笑呵呵地说:“这有啥关系,误会嘛!本来,我们应事先派人打个招呼的,可考虑到一告诉你们,你们又要搞什么欢迎和慰劳了,徒然给群众增添麻烦,所以就想悄悄地过去,谁知会造成误会,反而还给群众带来了惊吓,怪我考虑不周.不过,无意中也考验了你们,警惕性还不低,也勇敢,好样的!”马新成不好意思地接话说:“首长,差点闯下大祸,还表扬我们呢!”
彭德怀语重心长地接着说:“当然,也要批评你们.第一,你们的枪法不准,子弹都飞上了天,造成浪费.第二,战法不对.你们都直立山坡,目标太大,为什么不利用地形地貌?假若你们今天真的遇上了鬼子,像那种打法,一个也跑不掉.还有第三,应该先掩护群众转移.你看今天,随便喊一声,群众就乱跑,要是真的敌人来扫荡,我看大家都要被包围.要记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是民兵的重要责任啊!”
彭德怀这番分析精当、透彻,马新成和民兵们听得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这种结合实战事例的讲解令他们获益颇深,这堂别开生面的军事实战课让他们终生难忘.这时,一个民兵深有感触也很风趣地说道:“多亏我们的枪法不准,要不然今天就把亲人打坏啦!”
一阵笑声过后,彭德怀严肃地说:“我今天倒是感谢你们的枪法不准,但误会毕竟是偶然的,更多的是与日军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准确的射击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你们县独立营营长赵永堂不是号称神枪手吗?你们能不能都成为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赵永堂?”
这时,下庄村的群众也都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放心地回村来了,连同南铺村的群众把彭德怀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彭德怀亲切地大声对群众说:“乡亲们,今天的误会使你们受了惊吓,对不起啦!但反过来讲,说明你们村里的民兵有着高度的警惕性,而且有胆量,不简单哩!我留给你们20颗手榴弹,500发子弹,算作误会后的奖赏吧!”
民兵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大家对共产党、八路军的佩服与尊敬、拥护与支持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决心认真练好过硬的杀敌本领,齐心协心力抗击顽敌
4、彭德怀小故事
(1)体察民情——当官不发财,这才是共产党
在三线建设的大战场里,有这样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小街,同样也吸引着彭德怀.彭德怀在特区指挥部同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仁和镇.他夹在赶场的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不断地问着各种东西的价钱.最后,彭德怀提出,要到附近的农村去转一转.车停下来后,彭德怀坚持要顺着山路走,到前面一户茅屋里去看一看.
茅屋前一个青年壮汉穿着一件生羊皮背心,裤腿卷到膝盖上,刚从田里干活回来,满腿都是泥.彭德怀走上前去,向那个人问道:“老乡,你好啊!”老乡一见好几个人,中间还有公社的干部,忙说:“同志哥好.”彭德怀一边说着,一边就要朝屋里走.老乡见了,慌忙跑过来,一下子拦在大门前.这时,那个公社干部走过来说:“彭主任,老乡不允许我们进去,我们还是别进去吧.”彭德怀对老乡笑道:“怎么,你家里有金银财宝?”老乡苦笑着说:“哪里有那些东西,我是怕同志哥进去了不方便.”彭德怀说:“没什么,我们进去看看就走.”老乡只得将彭德怀一行让进屋里.屋檐很矮,彭德怀要低着头才能进去.到里面一看,黑咕隆咚,一时什么也看不见.停了一会儿,彭德怀才看清屋子里有一只土炕,上面有一条破被,几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坐在上面,都用被子盖着自己的下半身.彭德怀直朝炕上走去.几个女人一见这个陌生男人要上炕,吓得连连后退.老乡忙过来介绍:“这年纪大的是我的母亲,这中年妇女是我的婆娘,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是我的大女儿.”
彭德怀朝她们点着头,要上炕去与她们唠家常.几个女人顿时吓得哇哇乱叫起来,用那条破被紧紧地裹着身子.
彭德怀不知道她们为何如此,还以为自己违反了当地风俗,就连连向主人道歉.这时,公社干部看看屋子里的主人,将彭德怀拉到门外,轻声地说:“首长,那炕是不能上去的.”
彭德怀问道:“为什么?”公社干部说:“那床上的女人都没有穿裤子.”彭德怀不解地问:“她们为什么不穿裤子?”公社干部说:“这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彭德怀问道:“你是不是当地人?”公社干部答:“是.”彭德怀又问:“你老婆是不是当地人?”答:“是.”彭德怀一下子火冒三丈,生气地对那个社干部大声吼道:“刚才我们到你家里的时候,你老婆为什么要穿裤子!”彭德怀立刻找老乡来问,原来这家人因为太穷,全家人只有一条破裤子,平时谁外出谁穿,今天他到地里干活穿了,几个女人就只好都缩在土炕上的破被子里.彭德怀听后十分生气,对那个公社干部厉声地说:“老百姓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穿的了,你却在镇上住大瓦房,你能住得安心?公社里还有这样穷苦的老百姓,你这个当官的倒先富起来了,过上好日子了.这在国民党里做官可以,但在共产党里做官就不行!如果我们当官的自己先富起来了,而不去管那些穷人,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年革命的宗旨,人民就不会再拥护我们,我们自己就要垮台的!就是我们富足了,为官之人也要注意节俭,节俭养性,奢侈丧德,这是封建皇帝朱元璋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有的人还不明白.升官发财,这是过去的国民党.当官不发财,一心为人民谋利益,这才是共产党.否则就不是共产党,或者说是假共产党!
(2) 警惕身边的“蚁穴”
一次,警卫员给彭总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叶,是招待客人的.我个人喝茶,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呢?”警卫员笑着解释:“就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彭总一听,更加生气:“事情不大,可是个原则问题,这不是白占公家便宜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最后,彭德怀拿了一斤茶叶的钱,让警卫员给管理科送去.并明确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开来放,个人喝茶,绝不能从公家的茶罐里拿.
这是发生在1952年的一段往事,现在听起来,仍然让人肃然起敬.彭德怀所讲的道理,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韩非子·喻老》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说的是小问题也可能引起大灾祸.
(3)廉洁小故事:“小气”的彭德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彭德怀为国防部长,并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有一次,他率团到前民主德国访问,警卫参谋和他商量给他的一个参加工作的侄女买块表.彭总想了想,同意了:“好吧,弄个最便宜的,能看个时辰就行了.警卫参谋想,这些钱反正要退回去,就买块样子好看的,价钱稍贵些也没关系.表买回来以后,彭总一看发票,就说:“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赶快给我换掉.”
警卫参谋说:“这就是最便宜的.再说现在换也来不及了,你干吗这么小气呢!”
彭总一听,严肃地说:“不是我小气,我们的国家刚刚开始建设,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们每一个都应该注意节约呀!”这类“小气”的例子还很多.平时每顿饭剩下的菜,他规定不能倒掉,下顿热热再吃.说来谁也不会相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家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穿在里头的衬衣好多是打了补丁的.
彭总的“小气”只对自己,在动用人民一分一厘钱财时都很吝啬,而对分到他名下的一份,却总是尽可能地拿出一些用于人民.
7、彭德怀趣闻一
一篇题《爱惜光阴》.内容现记得有:"大禹圣人爱惜寸阴,
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等,不满三百字.一篇题《论立志》.内容大意:"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异禽兽为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亦不满三百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的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战友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给彭德怀同志〕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跟了上来,毛泽东和彭德怀拟写了一份电报,主张给马家骑兵一个打击,以防把敌人带进根据地,电文有“山高路远沟深”句.击败追敌骑兵后,毛泽东写了这首诗,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据《彭德怀自述》一书第二○六至二○七页说,彭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
8、彭德怀趣闻之二::君子怀德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一户贫苦农民家里.他乳名叫“真伢子”,原名叫彭得华.得华兄弟三人,他是长子,二弟叫彭金华,三弟叫彭荣华.他幼年时,乡亲们都叫他的乳名“真伢子”.彭得华从小认准一个“真”字,追求真理,讲话必真,做事认真.家乡父老说:“扁豆无虚花,真伢子冒(没)假话.”
彭得华曾给自己起了个号叫“石穿”.那是得华15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湘阴县当堤工,受尽工头的欺压.一天,堤工局长来到工地,堤工们将局长团团围住,要求补发工资,遭到拒绝.富有反抗精神的彭得华和一些堤工们气极了,要把局长投进池塘里.官府知道后要抓得华,他被迫外逃.途中遇暴雨,他躲进一个山洞,听见洞里有滴滴答答的响声,仔细一看,从洞顶上落下的水滴,已把地面的坚石滴成了深窝,这真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啊!他想,受苦人若都能像这水滴一样坚持不懈地斗争,这吃人的旧社会不也能被砸碎吗?于是他取“石穿”为号以自勉,含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之意.
1922年,彭得华同邻村少女“细妹子”结婚.婚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得华问妻子叫什么名字,妻子奇怪地说:“我不是叫‘细妹子’吗?”他笑着说:“细妹子是你的小名,你还应该有一个大名.好比人家叫我‘真伢子’,这是我的小名,我还有一个大名叫彭得华呀!”细妹子说:“我就有这么一个名字,没什么大名.” “那好,我给你起个大名.”他想了想说,“男者为乾,女者为坤.你应该做女中的模范,就叫坤模吧!”妻子一听,感到很新鲜,就点头同意了.婚后,彭得华教妻子识字写字,还送她去湘潭女子职业学校学习文化.
婚后没几个月,彭得华应好友黄公略之邀到长沙投考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考取后他回家告诉大家,已改名叫彭德怀了.晚上,他对妻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怀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为彭德怀.以后你就叫我‘德怀’好了.”至此,彭得华改名为彭德怀.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