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因素列举因素,越全面越好,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2:22:48
青少年网络成瘾因素列举因素,越全面越好,谢谢!
青少年网络成瘾因素
列举因素,越全面越好,谢谢!
青少年网络成瘾因素列举因素,越全面越好,谢谢!
从青少年成长角度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与舒适的享受.这些特质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高于其他社会群体.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播的如下特点对青少年的发展影响很大.
一是自主性.尼葛洛庞帝说:“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互联网世界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来自各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数量按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在互联网上,你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信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互联网的自主性为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开放性.互联网上全球各种信息汇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共存.它是一个随时变换的开放信息系统.进入网络,你就犹如进入了信息的海洋,整个世界此时不过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任何人只要遵守一定的协议,随时随地都可以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使超地域的文化沟通变得轻而易举,它带来了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既拓宽了青少年闲暇生活的视野,但又过早地使他们了解了成人社会的内容,从而使青少年趋于早熟,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三是平等性.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上的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魅力.
四是虚拟性.网络的虚拟性表现在网民身份“隐形”、网络空间“虚拟”、网络实际运行“无序”.网络通过其互联关系构成了一个社会,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人的世界在互联网上发生了异化.这个空间丰富而刺激,你可以创造出一种与现实环境极为逼真的“虚拟实在”;你也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还能为你圆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这种虚拟互动的文化,在为青少年生活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基地,使他们有了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促使一部分青少年人际情感疏远,甚至上网成瘾.
五是交互性.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最突出的表现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现实是一种特殊存在,其中多个思维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在网络世界,时空概念发生了转换,其“四维”以上的思维方式否定传统思维的一般规律,表现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整合.这种关系性思维使得思维的内在逻辑性被打破,个体之间的理性距离发生了变化,其超越性、前瞻性进一步激发思维主体的创造灵感、拓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和发展阶段,互联网对于他们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具有突出的作用.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认识青少年
一是对青少年社会本质的认识.从群体角度看,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少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这就决定了青年身上具有天然的发展性和进步性,决定了需要在社会进程中去认识青年,观察青年问题需有发展性的视角.从个体角度看,每一个青少年个体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这区别于将青少年视为被动体的传统观念,更突出青年的个性发展需求.但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少年是社会弱势群体.在发展进程中,青少年面临着困惑、限制、压力和选择,青少年群体集中面临的问题是青少年对社会的参与将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缺乏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这会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形成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青年问题.
二是对青少年文化的关注与研究.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青少年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亚文化,它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总体上具有进步性和创新性,但也会表现出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甚至具有破坏性.在社会快速变迁的情况下,青少年文化作为流行文化的主体,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裹挟力量.
三是对青少年发展的认识.发展是青少年的本质和根本需求,从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看,青少年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当代青少年所蕴含着的进步性、创新性和无限的生命力,是青少年发展本质特征的深刻体现.发展是当代青少年的时代性特征,也是当代青少年的根本需求.但是,青少年的发展是充满动荡和风暴的,青少年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在当前社会激烈竞争当中,在和谐社会和民族新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剧烈的角色矛盾和冲突.青年问题势必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突出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内在特征决定两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网络活动的自主性、平等性适应了青少年的内在发展需求.网络的自由性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的心理,青年人最怕和别人不一样,但更怕和别人一样,他们追求一切有个性的东西.互联网的自由原则最大限度上满足了这一心理,提高了青少年社会化的自主性.网络使人们的社会化空间得到扩展.“网络社会成员”身份是匿名的,社会化的接受者可以相对自由地、不受约束地从这一“社会环境”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和信息,这提高了青少年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也给了青年人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是网络行为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搭建了开放自我的平台.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影视文化、书刊文化、广播音乐文化等三大媒体文化的特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涵盖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这些新的人类文化成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和思路,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同时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人际交往广阔空间,青少年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发表意见,张贴图片,甚至即时表演,并且及时得到回应和互动.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难以建立的开放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提供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进入的互动团体.
三是网络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满足了青少年强烈的探求欲望,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四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实现了对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和迁移.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为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缓冲的空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矛盾和冲突,有很多压力和焦虑,甚至会发生心理状况的异常,网络世界为处于发展冲突之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不愉快,甚至憎恨暴躁,都可以在进入虚拟世界时得到迁移和解脱.
总之,互联网是一个新的事物,而青少年天生就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拥有其他群体不具备的快速接收能力.互联网在青少年眼中是“万花筒”,充满无限吸引力.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
当代青少年网络行为之所以成为社会性问题,除了网络自身的局限与青少年成长的曲折外,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环境失衡,是很多青少年陷入网络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让青少年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当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相冲突时,他们就会因为得不到成人社会的承认而转向自主性更强的网络世界.再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不理想会让他们很容易迷恋于“虚拟的生活”.可以说,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根本是现实生活矛盾的替代与折射.
造成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压力及学业不佳
学习压力问题是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结构、教育理念等都是形成青少年学习压力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学习压力过大表现为焦虑症状、亲子冲突、自杀和犯罪等.大多数学业不佳的青少年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良、基础不好和智力开发不足等.由于目前青少年评价系统的单一化,使得青少年在自我评价时所使用的标准也是学业成绩.这种评价标准给很多青少年带来自卑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自卑感尤其强烈.
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会越来越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许多目标、理想很难实现,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练习就有可能战胜对手、“通关升级”,有可能获得虚拟的奖励,甚至虚拟的财产.虚拟世界里的成功帮助青少年摆脱了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满足了对优越感的追求.
代际冲突带来的发展困惑
代际冲突是指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称为“代沟”或“代差”.代际冲突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变迁,也涉及青少年精神、心理和社会价值等多方面的发展.代际冲突带给青少年的危机主要有:在长辈的教诲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不知所措;因不能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同而苦闷和彷徨;被现实社会的新奇与不平凡所吸引,无法抵御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在与成人社会的矛盾不断积累和自身成长的冲突中,情绪难以控制,甚至引发暴力冲突,或自我伤害;对于同辈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对同辈群体的依附,常常会使得青少年受群体文化的裹挟,有时会形成反社会的团伙.代际冲突突出表现为家长、老师与青少年的冲突.
据调查,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主要原因.很多父母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局面.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或错误地认为上网是学知识,比看电视、玩好多了;或强行将孩子与计算机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
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强行制止学生上网,更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是个别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助长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
群体交往上的缺憾
青少年在与同龄伙伴交往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并且会因此而产生很多困惑和苦恼,这不仅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而且会直接影响青少年期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质量.青少年同伴关系建立的状况受个人接纳性制约,这种接纳性主要包括青少年在团体中受欢迎的程度和在同伴中的地位.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家长的素质和教养方式;青少年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青少年的行为特征等.网络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青少年在群体交往上的缺憾.网络有很强的互动性,尽管你根本看不到对方,但通过网上聊天,你总能对他的行为、思想作出评判和总结,还能通过网聊程序发泄牢骚、寻觅朋友.这种交往会使人产生一种团队归属感.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还能使有交友障碍的人,如不善言辞、长相有缺憾的人掩盖一些缺点,减轻自卑心理,从而使交友更加容易,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在网络交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扮演理想中美好的角色,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使青少年不愿面对现实,而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
价值观选择与发展的冲突
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处在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中.当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社会背景特征是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结群多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网络在青少年价值观、道德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上作用越来越突出.网络的丰富性使得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各种价值体系,在迷茫与困惑中加以鉴别与选择.可以说,网络已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成为青少年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解决
要让青少年真正从根源上戒除网瘾,不能仅仅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也不能完全依赖医疗机构的努力,更不能靠单纯治理网吧,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综合治理.从发展的角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
在接触媒介时,青少年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使用互联网是出于某种需要.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互联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特别要重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网外文体活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将生活的热情投入现实中,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中.
改善青少年的人际环境
要加强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一是加强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应该致力于建设一批个性鲜明、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二是加强网络虚拟组织建设.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据调查,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当中,18.8%的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网络组织.网龄越长的人,参加组织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带有反动色彩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处于无规范的运行状态,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管理,通过健康的网络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同时,家庭和学校都要注重为孩子搭建平等交流的人际平台,长辈要尊重青少年的意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在青少年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管道.最后,要重视青少年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养成.网络在大大拓宽青少年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此必须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青少年的识别力、免疫力.
与孩子实现共同成长
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中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才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同时,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要以平等的态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上网注意适度,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意巧妙地引导青少年浏览优秀健康的网页.各学校在开设电脑课时应将网络素养教育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从各个方面规范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